“兵利器也,药毒物也,善用者,良将可守卫国安民之功,良医可获却病保生之效。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用之得当,旗开得胜,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损兵折将,贻误病情。故用药之道,一如用兵。”兵道与医道自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尚医生”将中医药经典方剂与历史上著名战役相关联,带领大家研习宋韵中医文化经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剂兵法”,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胶艾汤

组成:

川芎6g、阿胶6g、炙甘草6g、艾叶9g、当归9g、芍药12g、干地黄15g

君:干地黄——滋阴养血。

臣:当归、阿胶——补血活血。

佐: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艾叶——温经止血安胎。

使:甘草——调和诸药

方证要点:

本方主治妇人任虚损,血虚有寒,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者。多见少腹怕冷,月经淋漓不尽,舌淡少苔,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适用人群:

本方常用于血虚有寒的月经过多,产后下血不止,妊娠胎漏下血等病症。

用兵如用药之历史勾陈【崤之战】

公元前628年,郑国国君谢世,秦军想趁机吞并郑国,以定进军中原的大计。但这样做于当时的礼制不合,且在攻打郑国前泄露军机,郑国有所防备,最后只能偷偷班师。而此时正在国丧之中的晋襄公,得到秦国军队的情报后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行动。晋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借助崤函地区地势险峻,易攻难守的特性,在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阻断秦军。秦军千里奔袭,本就无功而返,将士人疲马倦,晋军士气旺盛,俘获了三员主将,并把出征的秦军全部留在了崤山一线。崤之战直接遏制了秦国向东进入中原的势头,秦穆公不得不向西发展,讨伐西戎,迟滞了秦国崛起的速度。

结语:胶艾汤中含有后世的四物汤,此四物补血药物之基础,而阿胶、艾叶两味药,补而不滋,温而又润,整个方剂温经补血安胎,缓滋补而性味平,是血虚内寒非常常用的方剂。崤函地区既是秦国东出的通道,也是晋国遏制秦国的枢纽,此处的阻隔对两国来说,都如人体冲任两脉的不通畅,必然伴随各种变证。胶艾汤中的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干地黄补血养血,如晋国晋文公新丧的哀兵气盛之机;又用阿胶、艾叶温经止血安胎,类如提前设伏,以逸待劳,故晋军一战可以全歼秦军,而无太大损失,达成军事上较难达到的目的。

中医方剂发挥的是整体的功能,而非个体的作用,一个方的功效绝不是单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正是:用药如用兵,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