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利器也,药毒物也,善用者,良将可守卫国安民之功,良医可获却病保生之效。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用之得当,旗开得胜,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损兵折将,贻误病情。故用药之道,一如用兵。”兵道与医道自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尚医生”将中医药经典方剂与历史上著名战役相关联,带领大家研习宋韵中医文化经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剂兵法”,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芪建中汤
组成:黄芪15g,桂枝15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9g,饴糖30g
君:饴糖——温补中焦,缓急止痛;黄芪——益气补中健脾
臣:白芍——养阴缓急止痛;桂枝——温阳散寒;佐:生姜——温胃散寒,燥湿化痰;大枣——补脾益气
使:炙甘草——补中健脾,调和诸药
方证要点
本方证见小腹急痛,胁肋䐜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萎黄,或伴唇口干燥,少力身重,胸满短气,腰背强痛,骨肉酸疼,行动喘乏,不能饮食。以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适用人群:
本方可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术后,慢性肾炎,低血压,失眠多梦,久病体虚等诸虚不足的人群。
用兵如用药之历史勾陈【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幼主继位不满一年,传契丹联合北汉南下,主政太后与宰相遣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的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制造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的舆论。之后赵匡义(即宋太宗)和赵普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赵匡胤“无奈之下”称帝,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由此,赵匡胤黄袍加身,以一次相当和平的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
结语
本方为小建中汤内加黄芪,小建中汤为仲景所创主治虚劳里急腹痛的经典方,方中重用饴糖为君,温中止痛,臣以桂、芍温阳和营,散寒止痛,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以缓急止痛为要,加入黄芪益气健中,全方共奏益气温中,缓急止痛之效。《局方》所载黄芪建中汤,加重了黄芪的用量,意在针对诸虚不足,增强补气健脾的效果。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与其说是一次兵变,更像是一次在政局与人心之下朝内高层心照不宣的表演。五代十国时期,中央政权不稳定,地方割据严重,北方契丹时时作虎狼之患,后周世宗柴荣早逝,幼帝即位后更是“主少国疑”,朝廷内外都人心动荡,正如黄芪建中汤所治的中焦虚寒之象。而赵匡胤多年来在禁军韬光养晦,培植势力,笼络人心,又严明军纪,对外可御契丹,对内也能服众。他通过一系列的缜密的策划步步为营,等万事俱备,陈桥兵变是完成政权更替的最后一步。正如本方,以小建中汤打好了温补中焦虚寒的基础,只加入一味黄芪“黄袍加身”,使阳生阴长,本方益气温中、缓急止痛之方义便可功成。
中医方剂发挥的是整体的功能,而非个体的作用,一个方的功效绝不是单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正是:用药如用兵,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