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资讯
上城:发挥“清廉名人”效应 打造廉洁文化阵地
作者:区纪委监委 来源:区纪委 发布时间:2025-04-08 15:45 点击率:

  上城是杭州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这里养育了一代代清廉名人,留下了一串串清官足迹。近年来,上城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清廉名人”效应,统筹辖区有关单位,打造了一批清官公园、清廉名人故居、清廉人物纪念馆,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清廉名人”风景线,以古鉴今,以人为范,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党员干部廉洁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傲雪腊梅,暗香浮动,上城区笕桥街道横塘社区有一座以明代清官胡世宁命名的公园,园内设计简朴、廉韵浓厚,展现着上城本地清官胡世宁“贤臣不虚生,天为国家辅,世守有武功,清节更可取”的清廉形象,表达着上城人民敬爱清官、崇尚廉洁的古朴民风。

  走进公园,行端立正、目光如炬的胡世宁像伫立主道。据《明史·胡世宁传》记载,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横塘(今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横塘社区)人,出身贫寒,科举入仕,曾任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他心怀社稷,作风清正,淡泊名利,性情高洁,被后人誉为“忠鲠”,特别是“辞归恩民”的典故,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

  走过胡世宁像,一条清风小道贯穿公园,石像、标牌、庭阁、浮雕尽收眼底。公园正中,一座清风小亭翼然而立,供居民群众休憩交流。千年古横塘,清风传廉韵,胡世宁的志节清峻,公园的一步一景,给群众身边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本。

  前有清官廉吏辞归恩民,后有文艺巨匠报国传家。在上城区严家路50号有一座绿树掩映、窗明几净的近代庭院,这就是杰出的革命文艺家、进步电影先驱夏衍的出生地——夏衍旧居。2023年5月,修缮一新的夏衍旧居重新开馆,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向市民免费开放。


  夏衍旧居设置展厅、八咏堂、书房、卧室等展室,重点展陈夏衍生平和经典著作、剧本,以及生前使用过的老物件、收藏的老藏品。书房面积不大,陈设简朴。低矮的单人床,斑驳的铁皮柜,简陋的藤椅和茶几,这些陈设令人时时处处感受这位文艺巨匠赤心报国、清风传家、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品格。


  作为文化巨子,夏衍酷爱收藏,然而到了晚年,他却把毕生收藏都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只留下了一枚“沈氏曾藏”之印(夏衍原名沈乃熙)。他说,之所以用“曾藏”而非“珍藏”,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他只是代为保管。

  夏衍的一生都被家国情怀所萦绕,他的爱国情怀和清廉精神同他的优秀作品一样,都是留给我们后世无价的精神财富。夏衍旧居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杭州市首批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并入选杭州市廉洁文化阵地资源库。

  文艺赤子笔下修心,航天巨擘以心铸魂。在“江南红巷”小营巷方谷园3号,钱学森故居静静伫立,这座明清风格的江南院落经历次修缮,成为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专门纪念钱学森的宅院。

  走进故居,首先展示的就是流传千年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包含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为钱氏子孙划定了是非界限、提供了价值标尺、指明了奋斗方向。千年以来,钱氏家族人才济济,科学巨子、文化学者、艺术大家层出不穷,仅与钱学森处于相同或相近时代的就有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伟长、钱三强、钱其琛等一系列杰出人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钱氏家训明确要求后世子孙不谋私利,报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学森历经艰险回到祖国怀抱,其“为天下谋”,辛勤耕耘“两弹一星”和航空航天事业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钱氏家训是钱氏家族的传家宝,也是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文化滋养。到钱学森故居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2022年,钱学森故居被评为全省百个精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杭州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岳王公园、韩屏公园、于谦故居、龚自珍故居、朱智故居、郁达夫故居……在上城,还有许多以清廉名人命名的故居、公园、纪念馆,它们从不同角度讲述清廉故事,传播廉洁文化,面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辐射,成为上城廉洁文化的鲜明品牌。


加入收藏】 【打印】 【  】 【辅助线】【背景颜色】【关闭
清风资讯
清风资讯
上城:发挥“清廉名人”效应 打造廉洁文化阵地
发布时间: 2025-04-08
信息来源: 区纪委 浏览量:

  上城是杭州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这里养育了一代代清廉名人,留下了一串串清官足迹。近年来,上城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清廉名人”效应,统筹辖区有关单位,打造了一批清官公园、清廉名人故居、清廉人物纪念馆,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清廉名人”风景线,以古鉴今,以人为范,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党员干部廉洁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傲雪腊梅,暗香浮动,上城区笕桥街道横塘社区有一座以明代清官胡世宁命名的公园,园内设计简朴、廉韵浓厚,展现着上城本地清官胡世宁“贤臣不虚生,天为国家辅,世守有武功,清节更可取”的清廉形象,表达着上城人民敬爱清官、崇尚廉洁的古朴民风。

  走进公园,行端立正、目光如炬的胡世宁像伫立主道。据《明史·胡世宁传》记载,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横塘(今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横塘社区)人,出身贫寒,科举入仕,曾任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他心怀社稷,作风清正,淡泊名利,性情高洁,被后人誉为“忠鲠”,特别是“辞归恩民”的典故,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

  走过胡世宁像,一条清风小道贯穿公园,石像、标牌、庭阁、浮雕尽收眼底。公园正中,一座清风小亭翼然而立,供居民群众休憩交流。千年古横塘,清风传廉韵,胡世宁的志节清峻,公园的一步一景,给群众身边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本。

  前有清官廉吏辞归恩民,后有文艺巨匠报国传家。在上城区严家路50号有一座绿树掩映、窗明几净的近代庭院,这就是杰出的革命文艺家、进步电影先驱夏衍的出生地——夏衍旧居。2023年5月,修缮一新的夏衍旧居重新开馆,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向市民免费开放。


  夏衍旧居设置展厅、八咏堂、书房、卧室等展室,重点展陈夏衍生平和经典著作、剧本,以及生前使用过的老物件、收藏的老藏品。书房面积不大,陈设简朴。低矮的单人床,斑驳的铁皮柜,简陋的藤椅和茶几,这些陈设令人时时处处感受这位文艺巨匠赤心报国、清风传家、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品格。


  作为文化巨子,夏衍酷爱收藏,然而到了晚年,他却把毕生收藏都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只留下了一枚“沈氏曾藏”之印(夏衍原名沈乃熙)。他说,之所以用“曾藏”而非“珍藏”,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他只是代为保管。

  夏衍的一生都被家国情怀所萦绕,他的爱国情怀和清廉精神同他的优秀作品一样,都是留给我们后世无价的精神财富。夏衍旧居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杭州市首批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并入选杭州市廉洁文化阵地资源库。

  文艺赤子笔下修心,航天巨擘以心铸魂。在“江南红巷”小营巷方谷园3号,钱学森故居静静伫立,这座明清风格的江南院落经历次修缮,成为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专门纪念钱学森的宅院。

  走进故居,首先展示的就是流传千年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包含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为钱氏子孙划定了是非界限、提供了价值标尺、指明了奋斗方向。千年以来,钱氏家族人才济济,科学巨子、文化学者、艺术大家层出不穷,仅与钱学森处于相同或相近时代的就有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伟长、钱三强、钱其琛等一系列杰出人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钱氏家训明确要求后世子孙不谋私利,报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学森历经艰险回到祖国怀抱,其“为天下谋”,辛勤耕耘“两弹一星”和航空航天事业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钱氏家训是钱氏家族的传家宝,也是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文化滋养。到钱学森故居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2022年,钱学森故居被评为全省百个精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杭州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岳王公园、韩屏公园、于谦故居、龚自珍故居、朱智故居、郁达夫故居……在上城,还有许多以清廉名人命名的故居、公园、纪念馆,它们从不同角度讲述清廉故事,传播廉洁文化,面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辐射,成为上城廉洁文化的鲜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