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利器也,药毒物也,善用者,良将可守卫国安民之功,良医可获却病保生之效。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用之得当,旗开得胜,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损兵折将,贻误病情。故用药之道,一如用兵。”兵道与医道自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尚医生”将中医药经典方剂与历史上著名战役相关联,带领大家研习宋韵中医文化经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剂兵法”,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12g、黄芩9g、芍药9g、生姜15g、枳实9g、红枣4枚、大黄6g、半夏9g
君:柴胡、黄芩——透邪解郁、清泻少阳;清透少阳、和解表里。
臣:大黄、枳实——泻阳明实热。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芍药——柔肝和里、缓急止痛。
使:大枣——调和脾胃
方证要点:
本方是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适用人群: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的病证。
用兵如用药之历史勾陈【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在秦、赵两国之间暴发了一场对赵国和秦国,甚至整个历史都有决定性影响的战役——长平之战。此战之前秦军数战连胜,赵军损失惨重,战争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此时赵国守将廉颇固守不战,秦军无计可施,于是派间谍散布廉颇无能,欲要投降的谣言。同时又扬言秦军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赵王误信,遣赵括替代廉颇,赵括自认熟读兵书,纸上谈兵颇有所得,故更改原有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在暗中任命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以致赵国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最终秦国军队斩杀赵国兵民45万,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结语:长平之战,初时廉颇知秦军兵势锐,气势盛,困守城池,秦军数次进攻,未有纰漏,然赵孝成王听信谣言临阵换将。而新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对战场没有客观判断,终于一步一步落入名将白起瓮中,致赵军尽被屠戮,赵国彻底失去再战之力。
中医临证,病机也瞬息变化。大柴胡汤所治包含伤寒传变不同时期的小柴胡汤证、小承气汤证、枳实芍药散证,病邪由表及里,从少阳传阳明,再少阳、阳明合病,病势渐重。而大柴胡汤“解半表之功捷、攻半里之效徐”,能成为后世消化系统急重症的“神方”,不止是有调和气血、消痞除满的芍药配枳实,降逆止呕的生姜配半夏,调和营卫的大枣配生姜,尤为关键的是大柴胡汤组方体现了医家对于病机发展的动态掌握和灵活运用,伤寒虽重、传变虽快,但若能够步步为营、料敌于先,也往往能力挽狂澜、药到病除。
中医方剂发挥的是整体的功能,而非个体的作用,一个方的功效绝不是单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正是:用药如用兵,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