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利器也,药毒物也,善用者,良将可守卫国安民之功,良医可获却病保生之效。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用之得当,旗开得胜,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损兵折将,贻误病情。故用药之道,一如用兵。”兵道与医道自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尚医生”将中医药经典方剂与历史上著名战役相关联,带领大家研习宋韵中医文化经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剂兵法”,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败毒散
组成:
人参、柴胡、 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芎、甘草,上药各10g
君:羌活、独活——祛风散寒、除湿解表止痛。
臣:柴胡、川芎——散邪止痛。
佐:桔梗、枳壳、前胡——理肺宽胸,祛痰止咳;生姜薄荷——解表散邪;茯苓——健脾渗湿;人参——益气扶正,鼓邪外出,防邪复入,散中有补,不伤真元。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方证要点:
本方是益气解表的常用方方剂,以怕冷高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适用人群:
本方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本身体质偏差的人群。本身方剂是给小儿外感冒所用。
用兵如用药之历史勾陈【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的赵国,当赵武灵王即位时国势衰落,而领土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武灵王欲强大赵国,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故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后要求全国上下臣民都改变穿着。由于实行胡服,赵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最后灭掉中山,出兵北方的匈奴,向西横扫林胡、楼烦。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一扫颓势进入战国七雄之列。赵国积弱之时,为各国欺凌,正如败毒散应用之初,人体正气不足,表邪内陷,甚而里气不固成痢。武灵王经胡服骑射之改革,正如人参、茯苓、甘草、柴胡之用,一推陈一生新,使正气充盈,有抗邪之力,并固在里之气,不治痢而痢自止。再用羌活、独活之品,驱邪于表,其病自止,如赵国一举跻身七雄之一。
结语:从哪里丢失就从哪里夺回,战略要地一直是争夺的主要目标,这是战争的基本观点。中医对人体的治疗也是分步而治之。本方是因为人体过虚,使外邪入侵人体,最后导致外感,甚至下利等情况的出现。人体过虚不能用大药发汗解表,必须先补再攻,或者只能补而不攻。人参败毒散一方,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而里滞亦除,即所谓从表陷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挽船上行之意,故有“逆流挽舟”的称法。
中医方剂发挥的是整体的功能,而非个体的作用,一个方的功效绝不是单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正是:用药如用兵,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