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持续巩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良好局面,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务实、高效、精湛、创新的法治服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我区“全面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我区连续两年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评为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法治统抓固根本,厚植法治政府建设根基。区政府出台《杭州市上城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圆满完成市人大常委会对区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常态化,区管领导干部、区人大代表、社区(村)书记等学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课程16场次,覆盖900余人次。充分发挥好督察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法治督察纳入区委巡察,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及法检两长牵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清单化查改区级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及街道等22家单位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依法行政履职等工作情况。深化法治重点项目培育,杭州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暨钱江新城法务集聚区入选浙江省2024年涉外法治改革“揭榜挂帅”项目,纳入《推动浙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并与最美红巷工程项目一起被纳入2024年度杭州市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培育。

(二)法治破难提效能,叠加释放示范引领活力。聚焦法治领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公布6项区级重大行政决策,审查区级规范性文件13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有效覆盖率、依法公开率和档案规范率100%。常态化运行“1+14”区街合法性审查中心,公平竞争审查与合法性审查有机衔接,严格落实上会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一票否决”机制,共开展合法性审查1952件,相关工作做法被省《竞跑者》刊发。组建区法治督察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部门、街道法律顾问聘任100%、街道法审员配备率100%。“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首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年度计划”,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2%。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制定“简案快办”适用事项清单,推行“指导式”检查、“说理式”裁量,全年首违不罚、轻微免罚2426件。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法护雏鹰”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项行动,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工作,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工作受到徐文光常务副省长调研肯定。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市率先实现街道行政复议驿站全覆盖,完善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行政复议案件移交调解的工作办法》,协调化解行政争议235件。区行政复议申请收案777件,同比上升35.6%;结案723件,纠错18件。一审行政诉讼发案206件,同比上升0.98%;审结180件,败诉8件,败诉率4.44%,同比下降0.32%。全区一审行政诉讼负责人出庭率100%,未发生复议后败诉案件。

(三)法护营商强支撑,激活高质发展法治要素。加大惠企政策文件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行政机关合同专项检查,共审查区各部门(街道)租赁、招商引资相关合同830份。深化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编制私募基金行业风控法务指引,被纳入2024年杭州市级指引目录;升级推出《上城区直播电商产业风控法务指南》2.0版本,打造上城区直播电商产业风控法务服务中心,建成“绿色直播间”20家;主编全国首个《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私募基金刑事风险防范经验做法获《浙江信息》刊载。深化政法护企联盟,挂牌成立钱江新城法务集聚区,做强全国首个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点、全市唯一公平竞争审查省级试点,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高效率推进法律服务“一类事”应用场景建设,牵头开展商事纠纷预防化解“一件事”改革,放大市场化调解新模式“乘数效应”,全区商事纠纷调解周期由30天缩短为22天,设立全市首家复兴商圈法治驿站推动商事矛盾化解做法被省级平台录用,相关工作获宦金元副市长批示肯定。统筹推进信用上城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环境提升“3+N+1”服务机制,出台小额项目信用应用的实施意见,全年完成信用修复672家企业。

(四)法惠民生增福祉,积蓄良法善治发展后劲。发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作用,浙里办法治“云地图”618个法律服务点扫码直连,24x7在线解答。深化“上心办·云窗”建设,派出所通办窗口全量进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医疗美容行业非法添加专项整治,推动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全链条打击专利违法违规。以“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专项行动为主线,深化打造“礼法善调”大调解品牌,完善“警调”“访调”“诉调”三调机制,全域市场化解纷有效推动,信访法治化卓有成效,全区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调解成功率稳定在99.8%以上。持续推进“谁执法谁普法”项目化管理,立项年度普法重点项目53个,望江宪法公园建成上城法治新地标,“尚法之声·湖滨云电台”落户湖滨步行街透明直播间,一体打造钱塘江法治文化带。夯实基层法治力量,中小学100%配齐法治副校长和法律顾问,培育全区社区(村)“法律明白人”622名,建成“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23个。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化改革成效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法治化综合改革推进不够均衡,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还不够深入;街道合法性审查的覆盖面还需扩大,审查质效仍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依法行政质量和效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单位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意识树得不牢,运用调解化解行政争议的常态长效化解机制还未健全。

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仍需靶向发力。涉企行政检查规范性需进一步加强,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涉企法治增值服务切中企业真正需求的法治服务项目还不够多,辨识度和影响力仍有待增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区委区政府重要任务,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全面推进。区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全面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等制度;带队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部署开展行政机关合同专项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法治工作,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二)带头做好法治表率。落实会前学法制度,今年以来,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6次,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对区级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题研究、集体决策,主动听取合法性、合理性建议。强化法治思维运用,带头出庭应诉,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三)领衔推进治理攻坚。坚持问题导向,带头研判推进重大项目类行政决策事项规则制定、区合法性审查中心建设、“1+X”产业政策制定等工作。积极落实领导包案机制,大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探索以市场化解纷、礼法善调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重视“两高一低”问题,召开上城区府院府检联席会议暨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通过摆问题、听建议的形式,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水平。

四、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法治引领,强化统筹推进抓合力。坚持大局观念、系统思维、项目意识,加快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强化会前学法制度,提高频次和质效,持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牵头推进全省揭榜挂帅项目“探索建立规范重大项目行政决策规则”,完善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两审联动”机制,确保行政决策合法合规。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推动落实信访复议衔接机制,切实发挥行政复议争议化解主渠道作用。继续深化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双察”联动,形成督察合力。加强基层法治实践创新项目培育,努力为省市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上城样板。

(二)攻坚破难,规范行政行为求实效。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查一次”等实践,加强基层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和岗位练兵,推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高效。持续优化执法指挥体系,强化涉企检查计划统筹,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有效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区—部门—街道”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完善行政执法态势分析及通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争议会商研判,充分运用执法监督系统、AI人工智能语音等数字治理手段健全监督闭环链条。强化重点领域行政争议协调化解,落实复议、信访对接机制,推动行政争议依法处置化解,减少行政争议成诉率和信访转化率。

(三)抢抓机遇,聚力“狠抓落实年”谋发展。做深做细直播电商、私募基金等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依托钱塘智慧城直播电商产业风控法务服务中心,开展涉企法治增值服务。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主线,推进“商事纠纷预防化解‘一件事’”等改革,建立产业发展涉法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借助“公检法司”护企联盟等载体,打造集涉法涉诉诉求收集、事项流转办理、矛盾纠纷化解、司法立案指导等一体化涉企法治服务工作闭环。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效能,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依托杭州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支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对接“走出去”企业,加快打造钱江新城法务集聚区。

(四)多元促治,深化社会治理绘和谐。聚焦推动调解“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提档升级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全过程工作闭环。积极推进“三源”治理,探索构建新兴服务行业社会治理机制,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社会治理风险的防控,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强化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置规范化、法治化、数字化,推动信访法治化改革落地落细。迭代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作用,完善法律服务指引,加快推动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发展、便利共享。谋划升级钱塘江法治文化带2.0版,统筹沿江法治驿站资源,规划青少年普法研学路线,夯实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基础。打造法治文化共建共享联盟,升级钱塘江法治文化带建设,擦亮“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底色,培育上城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法治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