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依法治区办的指导下,紫阳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不断巩固依法执政基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依法治理机制,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全面推进落实法治街道建设各项任务,为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创新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积极营造优质法治营商环境,着手建立“人民调解+市场化解纷”商事纠纷化解立体矩阵,弥补人民调解专业性不足的短板,完善市场化调解激励机制,帮助辖区企业及时、快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探索打造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的紫阳模式,相关工作获宦金元副市长、冯仁强副主席、姚洪华副区长等领导批示肯定。截至12月,紫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排查辖区矛盾纠纷840件,参与调解纠纷840件、成功率100%。及时更新调解员花名册,结合“共享法庭”“尚法云直播”等,开展线上培训6次,组织社区调委会开展线下培训4次,夯实基层调解员队伍。
(二)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民法典、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等内容的普法宣传。紧盯重点群体,围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学法所需,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丰富宣传手段,深入推进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深入开展普法讲座、宣传活动、法律咨询等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提升普法质效。截至12月,组织各类普法教育活动160余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7000人次,发放宣传折页10000余份,微信以案释法、法律法规小知识推送覆盖群众20000余人次。
(三)聚焦重点,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强化街道合法性审查中心运作机制,联合街道法律顾问,规范合法性审查流程。认真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持续规范律师进社区工作,按照季度开展不定期走访抽查40余次,针对不在岗未及时调班律师开展谈话,及时更新签订律师服务协议等,全年提供法律服务70场次,服务居民300人次,解答法律咨询120余件,为居民、社区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0余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社区普法资源。
(二)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法律专业力量。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原则,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及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将法治建设纳入本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困难和问题,积极履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职责,依法全面推进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二)加强法治学习,夯实法治基础。结合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和街道月度工作例会契机,组织班子成员、机关社区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保守国家秘密法》《统计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定期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列明年度重点学习书目,用好党报党刊、干部学习新干线等,组织全体机关社区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
(三)紧盯基层力量,强化法治建设。贯彻落实“1+N”行动,融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加强48名“法律明白人”每季度参与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他们在普法宣教、矛盾化解、依法治理等方面的能力素养,成功培养1名2024年度“普法达人”。加强普法阵地建设,继续推进海潮社区争创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已有的普法教育阵地,形成品牌效应,提升普法宣传效果。深化依法治校,辖区13所中小学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每年定期开展面对师生的普法宣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用好专业人员,深入推进律所进社区、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制度,统筹法律从业者、普法志愿者等公益力量,引进上城区尚法教育服务中心,深化基层法律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等普法重点内容,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等普法宣教活动。
(二)持续强化法治阵地建设。依托海潮社区和凤凰社区法治文化公园,积极争创省、市级民主法治社区;继续培育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拟将候潮驿建设成为面向社区居民的观测点。
(三)积极争取创新立项。结合街道二十三坊巷旧巷改造工作,依托区人民调解协会、区尚法教育服务中心、区街社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等各类法治资源,以“街事荟”为服务载体,推出街市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点。以大马弄等重点街区为切入点,试点开展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街道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