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鑫红委员:
您在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未来社区建设的迭代更新,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建议》(第20244015号)收悉。该提案经我局主办,区委社工部、区文广旅体局、区卫健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上城区始终坚持“把未来社区建成以人为核心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群众幸福美好家园”的理念,聚焦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邻里、教育、健康、服务和治理等各类场景落地,全域开展未来社区创建。我区自2019年起开展未来社区创建试点工作,2021年起参与各批次省、市未来社区验收,截至目前,共有45个项目列入省、市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其中省级42个,市级3个;累计成功创建20个未来社区,其中省级18个(含引领型9个),市级2个。今年拟新增18个项目列入浙江省第八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计划建成22个未来社区。同时,四季青街道拟开展街道级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总体布局,提高覆盖率。结合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牵头制定《上城区未来社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累计创建未来社区项目68个,覆盖80个社区,覆盖率达到40.20%。今年以来,新工社区等18个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市级项目评审,拟列入省级创建名单。
二是优化场景布局,完善生活体验。以党建统领为核心,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布局邻里、治理、服务等功能场景,让优质服务在家门口可感可及。如彩霞岭未来社区“平如里幸福邻里坊”,完善织补社区食堂、托育中心、健身房等功能空间,建立医养体联动机制,打造四星级居家养老中心,实现各类服务项目一站式全覆盖。
三是聚焦痛点难点,关注“一老一小”。严格对照《浙江省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导则(试行)》要求,开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体检工作,包括对教育、养老、卫生等8大类4300余项设施,在“城镇社区专项体检管理系统”进行动态更新。以专项体检明确短板设施、短板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供给,联动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分批梳理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库53项,着重补齐婴幼儿成长驿站、社区食堂、幸福学堂等设施,加快推进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全覆盖。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全域创建初见成效。湖滨街道现已全域建成未来社区,清波街道预计今年实现全域创建,九堡街道创建成功4个省级未来社区,闸弄口、彭埠街道各成功命名2个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其中湖滨街道面对不同社区的基础定位,提出“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未来社区建设总方向,按照“一社一品”定位要求,着眼谋篇布局、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认真实施服务场景建设,依托本轮城市有机更新,完成48.3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新建4处邻里中心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扎实推进旧改版未来社区各类服务场景落地,顺利实现全域建成未来社区。
二是因地制宜挖掘空间。一方面,针对老旧小区公共配套长期欠账难题,依托旧改,盘活空间资源,激活低效用地,最大限度增加公共服务配套。如闸弄口街道濮家机神社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2座全新的濮家和机神社区幸福邻里坊拔地而起,并与新改造的街道文体中心共同组成以“一老一小”为主的功能服务建筑矩阵,展现未来社区场景描绘居民幸福生活蓝图,实现从省级普惠型未来社区向引领型未来社区蝶变,旧改工作也获评杭州市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典型。另一方面,积极盘活我局管理的空置房产,尽最大可能腾出部分房产,切实支持社区打造邻里中心、育儿养老服务等场所。如小营街道清廉文化阵地、彭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用房产原为我局公园绿化管理用房,南星街道邻里中心、闸弄口街道濮家机神社区幸福邻里坊原为房管站办公用房。同时我局也正引导各街道与其它部门协调置换扩增服务场景。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以城市更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党建统领、多跨融合、数智赋能、共建共享”的未来社区治理新格局,进一步盘活各方资源,长效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打造更具归属感、舒适性的城市新兴功能单元和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一是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创建计划。以《上城区未来社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指引,推进清波街道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并加强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创建指导。在已成功创建未来社区的街道中,进一步开展样板打造行动,在完善创建、运营不足中总结经验,推进我区未来社区建设工作高质化、精细化发展。
二是高标准开展专项体检补齐短板。严格按照《浙江省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导则(试行)》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街社常态化开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体检工作,通过专项体检明确短板设施、短板社区,开展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工作,指导各社区的空间高效利用,加快推进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全覆盖。
三是高水平探索长效运营服务体系。以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有效利用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租赁经济、物业服务经济,将社区空间“存量”转化为社区经济“增量”。鼓励将社区服务交由专业运营机构承担,积极探索“市政服务+物业服务+商业服务”的综合运营模式。鼓励利用低效闲置用房建立创新创业载体,按需植入双创服务空间,以创业带动社区就业。逐步构建运营可持续、资金可平衡、管理可闭环的运营机制。
感谢您对未来社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张一婷
联系电话:0571-895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