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巷、小井巷……杭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带井的地名?一口老城区巷子里的水井,会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7月25日上午,随着夏日早晨的阳光洒在上城区紫阳街道的瓦肆工坊,充满好奇与热情的“小小河长”们,踏上了杭州网联合杭州市河长办、上城区河长办、紫阳街道办事处、紫阳执法中队精心策划的“市‘井’寻访”之旅。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探寻那些散落在杭城大街小巷,见证了千年沧桑的古井。

在上城区民间古井研究协会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小河长们首先探访了位于紫阳街道的两口古井,“大家看井圈的井内圆外方,这是取天圆地方的意思。”作为民间古井研究协会会长的宁国良向大家娓娓讲述水井的作用:“这里的井水非常的清澈,现在还在供附近的居民们取来使用。”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小河长们轮流上前体验了亲手在井中打水,还喝上了亲手打上的井水“冰镇”出的瓶装水。“哇,好凉快!”被科技围绕的生活中长大的孩子们第一次摸到井水,纷纷好奇地争相上前感受,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清晨排队取水的老杭州人,体验了一把老杭州生活的乐趣。

感受完了井水的清凉,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体保护知识课堂在瓦肆工坊拉开序幕。“同学们看这是一管受到污染的水,可以看到里面有非常多的漂浮物,想知道我们怎么样净化被污染的水吗?通过这个加入了石英砂、活性炭的净水塔装置,可以将污染物层层吸附……”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学长,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为小河长们科普了水环境知识以及水体保护的重要性。在学长学姐们的带领下,小河长们亲自动手,用ph试纸测试了水质的酸碱度。“我这条是碱性的!”孩子们举起手中的试纸,与记者分享起了自己的检测结果。随着一天的研学之旅圆满结束,小小河长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身边做起,做守护幸福河湖的小小使者,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继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