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现场教学暨特殊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推广活动在杭州市杨绫子学校顺利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督学李天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海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处长黄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陈如平,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鲍铁虎,福州市教育研究院特殊教育科主任许海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陈英,区委常委毛素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等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50多位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参加活动。

黄伟主持本次活动并指出特教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汲取国家级教学成果中的实干精神、改革思想和创新理念,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他强调,特殊教育的发展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发展策略,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双提升。

他希望,特教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国家基础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不仅将优秀的教育成果和经验传播到更多的学校和地区,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社会的共建、共享、共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副研究员杜媛,杭州市杨绫子学校书记、校长俞林亚,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曹漱芹分别汇报《孤独症儿童“可进入、能参与、强支持”优质融合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创新》《关键能力导向的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新范式及课堂教学实践》等三项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殊教育成果。

随后,专家对三项成果进行点评并对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许海英围绕成果聚焦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问题进行点评,并指出在未来研究中要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育人,深耕教育教学实践,重视教师素养提升,同时要重视成果的推广示范及教育帮扶。

陈如平充分肯定三个成果的重要意义。他提出,课程领导实施方面,在教育学习空间、环境生态等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创新可能性。他强调,在推进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事物本源问题的研究,确保教学成果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还要为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李天顺充分肯定三个成果均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并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要求,一是要跳出特殊教育看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应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二是要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确保特殊教育能够因地制宜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要把融合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以融合作为起点、过程和结果,帮助残疾孩子融入社会,为其提供学习融入社会本领的平台。

他强调,各省市要加强对特殊教育成果培育工作的重视,积极鼓励成果奖的申报,通过产生更多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特殊教育成果,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活动中,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师生的开场舞表演《鼓乐欢腾》、情景剧《四秩芳华》、杨绫师生和胜利山南小学融合伙伴带来的歌舞表演《融·暖》都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杨绫子学校无障碍、人性化、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听取俞林亚全方位汇报学校的教育理念、学制体系、儿童早期康复训练、职业高中专业课程设置、区域融合教育开展等情况。

本次培训及成果推广活动汇聚特殊教育领域的高校学者、一线教师以及区域中心的专业人士,共同探索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热点与难点问题,深入剖析特殊教育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独特战略意义,为各省市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的指导,持续提升特殊教育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