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方谷园有一座明清风格的江南院落,百余年前,少年钱学森就在这里学习成长。这座“钱学森故居”经历次修缮,成为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专门纪念钱学森的传统宅院。
走进故居,首先展示的就是流传千年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的开创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镠,包含克己爱民、尚俭戒奢、忠孝传家等内容,经后世发扬,发展成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为钱氏子孙划定了是非界限、提供了价值标尺、指明了奋斗方向。千年以来,钱氏家族人才济济,科学巨子、文化学者、艺术大家层出不穷,仅与钱学森处于相同或相近时代的就有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伟长、钱三强、钱其琛等一系列杰出人物。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重视教育是钱氏家训的鲜明特点,也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成功密码。受家族严谨学风熏陶,钱学森自幼便酷爱学习。据钱学森回忆,父亲钱均夫是他的第一任老师,为他开启了文学、音乐、艺术的世界。母亲章兰娟则在计算方面展现出超群的才能,从小培养了他的数学爱好。无独有偶,幼时的家族学风也让钱伟长留下深刻记忆。据钱伟长回忆,小时候一家人经常一起演奏音乐,父亲钱挚擅长琵琶和吹笙,四叔钱穆擅长吹箫,六叔和八叔则吹笛、拉二胡,他自己则在一旁打节奏。融乐的家庭关系,浓厚的文化氛围,启迪着钱伟长崇文重教,修身齐家。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钱氏家训明确要求后世子孙不谋私利,报效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留美的钱学森一心回国报效,面对美方优厚的物质条件和一系列学术荣誉,他不为所动,面对美方的非法阻扰、查扣、监视、逮捕,他不屈不挠,历经艰险终于回归祖国。钱学森“为天下而谋”,辛勤耕耘“两弹一星”和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殊勋。家国情与爱国心也深深扎根于钱穆钱伟长叔侄心中。抗日战争时期,钱穆的名著《国史大纲》完稿付梓,他在此书扉页上写下“本书将奉献于前线抗战为国牺牲的百万将士”。钱伟长自幼喜爱文史,1931年以文史满分考入清华,但因九一八事变日寇入侵,钱伟长毅然放弃文史专业,走上了科学报国的道路。
钱氏家训是钱氏家族的传家宝,也是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文化滋养。在钱氏家训的发源地浙江杭州,钱学森故居、钱王陵、钱王祠等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钱氏家训家风”已经成为当地极具辨识度的廉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