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2023年,我们围绕区委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打赢经济翻身仗
秉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原则,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推动全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一是深谋实干保持收入稳进提质。全力提升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积极通过强化分析研判、向上争取免抵调额度、扎实推进属地为企服务等多项举措保存量、引增量,确保全年收入形势稳中向好,2023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9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中税收收入23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4.7%。二是创新驱动赋能高端产业引领。抢抓杭州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机遇,多点发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赛道,出台《上城区关于加快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自2023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持续为元宇宙企业提供政策支撑,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立足招大引强,出台《关于加快上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支持总部经济加速集聚,成功引进东方电气集团光伏全球总部、浙江能碳孵化中心等总部项目,助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三是护企助企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决统筹市场主体所盼和财政部门所能,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暖、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人才培育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上城区“打赢修复战 勇夺开门红”政策 28 条》《关于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全力保障“8+4”经济政策落地见效。全年累计兑现各级财政资金超20亿元,惠及企业3.4万余户次。深化“产业+部门+属地”综合服务机制,精准对接解决企业难点痛点,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活得好”。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惠企政策,降低制度性成本,全区政府采购合同履约保证金比例降至0.3%。持续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全年累计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合同14.88 亿元。
(二)聚力聚财强化保障,一以贯之办好大事要紧事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一是高标准保障亚运攻坚战。以顶格标准最硬举措参与“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聚力提升保障力度、管理精度和服务温度,推进预算、采购、资产、支出规范高效闭环管理。支持打造“最美亚运”城市风貌,高水平保障迎亚运“三大提升”“匠心提质绣杭城”等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环境监测治理能力,全力打造“十万阳台花海”营造“花满上城”靓丽风景线。高标准投入建成全国首个大规模露明展示南宋时期土遗址“德寿宫”,打造宋韵传世新地标,推动亚运流量资源转化,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创新研究出台《上城区博物馆群落建设扶持办法》,加快“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落建设,构建宋韵文化核心圈。二是多形式探索共同富裕。在全市主城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财金助力扩中家庭项目”共富试点,围绕助学、助医、安居、经营等场景精准投放共富贷系列产品,2023年全区新增扩中家庭各项贷款余额达5024万元、助力扩中家庭278户。深入构建“十分优享”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聚焦“一老一小”服务,投入财政资金2.58亿元,深化“幸福+”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家庭里”和“家门口”养老场景,打造“老有康养”上城模板;推进医育结合服务,助力“幼有善育”,构建完善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有效满足广大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支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引领区;打造“便老带小”幸福邻里坊,加快补齐居民“家门口”的服务资源和设施,形成覆盖全体居民的综合服务阵地集群。三是高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民生所需就是发展所向理念,全年累计投入本级民生支出11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9%,同比增长5.8%。投入财政资金43.75亿元,突出“创优质、促均衡、惠民生”,高标准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贯通融合、终身教育普惠共享,高质量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投入财政资金11.92亿元,支持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家庭医护服务模式创新改革,推动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促进公共卫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全医养驿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和管理规范,高水平筑牢健康服务网底。投入财政资金2.08亿元,以建设“人文魅力中心城区”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抢抓“后亚运”窗口期,推动亚运场馆、校园健身场地、嵌入式体育设施等向市民开放,让全民健身成为新风尚。投入财政资金19.45亿元,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切实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与持续发展;支持逐步形成集成化、品质化、精准化的现代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更有品质,特色养老服务更为普及。投入财政资金超26亿元,自觉把人民城市理念贯穿融入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优先保障地铁四期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校园建设等民生财政资金支持,共筑高品质人居城区环境。
(三)规范标准夯实基础,持之以恒提升治理新效能
立足财政职能围绕“五财并举”,深入践行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织密绷紧“制度防护”“常态监督”“风险防范”三张网。一是持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区级层面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负面清单,明确14项35条负面事项,创新提出“委托业务费十不得”要求;科学建立量化区级机关过“紧日子”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真招实策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财政性资源统筹,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域推进公物仓建设,同步推进公物实体仓与云仓建设,打造“线上+线下”闲置国资调剂新平台,最大化循环利用闲置资产,全年累计盘活车辆、办公设备家具、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1007件,资产原值631.45万元,防止资源浪费。二是推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以资金绩效为小切口,探索绩效管理与财会监督有机结合的联合监管新模式。全面开展部门预算事前绩效评审监督,夯实部门绩效管理基础,选取17个项目同步开展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6.6亿元,累计核减率22.6%。逐步建立“一部门一特色”的整体绩效指标体系,把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政策决策、预算管理全过程。推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控制价审核关口前移,强化项目前期精细化管理,全年送审项目控制价审定核减金额2.83亿元,核减率12.8%,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守牢底线积极防范财政风险。防范“三保”风险,精编“三保”预算,加强执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隐债风险,抢抓政策机遇期,全力推进隐性债务化解,积极组织土地出让金收入,用足用好新增专项债券,有序完成年度化债目标。全面梳理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融资、工程款支付等情况,逐一排查新增隐性债务风险点,做好风险警示及事项提醒,进一步强化事前源头管控,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全面防范新增隐性债务风险。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023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4.5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6亿元,专项债券23.13亿元。
(四)拼搏实干攻坚破难,锲而不舍深化改革促发展
创新促发展,改革添动力,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全力推进财政各领域重点改革,实现靶向突破。一是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国资布局,明确主责主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创业型营收双增长。组建文商旅板块,推动上城区旅游商贸服务业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完善国企融资机制,统筹全区年度融资计划,有效规范国企间融资担保及资金调度行为,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深入开展国企增效攻坚战,持续加强人员和公车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出台《上城区区属国有企业员工流动管理实施办法》《上城区区属国有企业公车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加快健全“人、财、物、事”多维度监管机制。二是探索发挥基金招商撬动效应。逐步建立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出台《上城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管理办法》,通过“存量整合+增量筹资”双渠道建立高质量产业基金发展体系,形成招商基金、引导基金、创新基金3支基金,初期规模18亿元。全年通过高质量产业基金引进落地项目15个,通过产业基金直投实现乐刻体育总部项目落地,通过出资中兴新产业基金并招引中兴新集团长三角总部落地,通过杭实临芯基金成功引入鹏瞰科技等项目,实现基金撬动资本、资本赋能产业。三是持续推进数智财政迭代升级。积极推进全省医疗电子票据规范升级试点工作,作为杭州市唯一试点城区,于10月底开出全省首张规范版本医疗电子票据,持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实现公款竞争性存放线上招标,依托政采云网上招标平台,有效简化招标流程,实现线下无交易、网上全留痕。
2023年我区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和财政改革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财政收入进入结构转型期,公共预算收入“单支柱”增长基础不牢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叠加政策性减收效应、留抵退税低基数效应消除等影响,收入预计将持续较低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各领域资金需求旺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育等方面都要求财政加大保障力度,支出呈现“多领域、大体量、强刚性”特点,财政收支进入更难平衡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夯实财力打基础、完善机制补漏洞、创新提质求突破等方面下功夫加以解决。
二、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4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根据年度总体目标和要求着力推动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优化政策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更强活力
持续发挥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作用,用好用足奖补、产业基金、地方债等一揽子政策工具,推动经济加快回升向好。一是加速释放惠企政策提振红利。围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未来产业、招才引智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精准高效落实省“8+4”经济政策体系和市、区新一轮稳经济、促发展政策包,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增能。支持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集聚辐射力,充分发挥区内成熟楼宇资源丰富优势,助力重大项目招引和存量企业发展。优化资金兑付机制,加速惠企资金“快享直达”,实现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二是有效形成留企稳企工作合力。体系化推进政府、社会、市场各主体、各领域协同发力,不断放大我区营商环境综合优势,抢占从“土地财政”到“产业财政”过渡的先机。加强政策资金统筹,最大限度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度、智能化和公平性,确保惠企资金最快速度发挥效应,助力产业提能升级。丰富政府采购增值服务场景,探索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小企业份额预留,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持续放大专项债券带动效应。科学谋划专项债储备工作,优先上马符合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且有稳定现金流的政府投资项目,督促加快新增专项债券使用进度,推动资金尽早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深化重点改革,推动产业平台提质升级
紧跟“CBD+科创”战略布局,更好发挥财政引导、保障、支撑作用,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科创产业、国有资本,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一是全力支持科创发展积蓄后劲。坚持首位战略首位保障,统筹有限财力,保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大力支持科技企业扶持、科技产业培育、科技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引育等重点工作,保障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未来产业支撑保障,助力打造“中国元谷”。支持建设人才高地,投入不少于1亿元保障“黄金二十条”等各类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有序推动产业能级稳步跃升。推动“科技创新”的要素、人才、应用场景与金融、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两大核心产业双向赋能,补短板、锻长板,打造现代服务发展标杆。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引擎作用,强化产业基金管理,厘清投资边界、抓准“赛道跑道”,打响基金品牌,增强和发挥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试点试行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手段,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强化支撑。持续探索总结国资国企改革“上城模式”,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做强做大”的思路,加快资本运作、资产运用、城市开发建设、商贸文旅、市政建设维护等板块同质化整合提升,推动传统产业逐步转型,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全面增强区属国企发展驱动力、核心竞争力、风险防御力、战略支撑力。
(三)深入共富探索,秉持为民造福根本追求
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可持续的民生保障机制,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统筹协力共创美好生活。一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加大重点领域支撑,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2000年前老旧小区完成全域改造。聚焦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健康上城建设、做优“一老一小”服务,擦亮民生底色,用心用情切实办好民生大事要事。二是绘就共富美好图景。深入推进“财金助力扩中提低”等各项共同富裕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具有上城辨识度的财政共富品牌。聚焦基层治理和民生福祉,因地制宜研究闲置房产、活动设施等服务资源共享方式,统筹调配国有资产优先用于公共设施等民生配套,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全域推进“幸福邻里坊”共富综合体建设,助力打造“十分优享”公共服务圈层。三是坚持常态过紧日子。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更加注重以收定支,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按“压一般、保重点、强绩效”的原则,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清单,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协同联动强化财会监督,加大重点领域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力度,扩面开展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价,全面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坚守底线做好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各项规定,有序稳妥推进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主任、各位副主任,202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决心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指导监督下,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靠前站位、主动作为,深谋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最杭州、新上城”作出积极贡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