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中鹤委员:
您在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扬历史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兼具时代特征和宋韵特色新上城地名的建议》(20243014号)收悉。该建议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地名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变迁、行政区划调整、人文因素发展的重要反映。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具有8000年的历史和2200年的建城史,而上城区一直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尤其在杭州历史地名遗存最多的南宋,上城区作为当时皇城所在,更是天都中最为繁华的地区。自南宋以来,上城区的地名从厢、坊、巷分级命名,到清末时坊巷合一,坊中有巷,再到民国时的横街直路(即东西向命名为街,南北向命名为路),最后到上世纪末旧城改造前,基本形成了路、巷、弄、里四级命名,然而旧城改造后,大部分的老街巷随着旧民居的拆迁一并消失,仅有的几条也湮灭在成片住宅小区中了。
一、上城区地名的现状
1、不再严格遵循路、巷、弄、里的分级,一些新建的道路虽然以巷命名,宽度已超过老城区的路,而弄、里在新建的道路中已很少见到。
2、 许多旧地名已消失,但因五柳巷、御街二十三坊、中山路的历史保护,仍有不少具有历史传承、市井文化特色的地名留存较为完好。
3、城区东扩产生大量新建道路,命名的方向与老城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上城区现有地名存在的一些问题
1、部分新建道路命名缺乏地方文化特色,与原有道路的命名脱节。诸如鲲鹏路、雷霆路,名字虽然大气,却少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又如面向钱塘江,汇入之江路的几条平行的道路名为吟潮路、闻潮路、望潮路,而实际上这个地段的钱塘江并非观潮之地,这些路名如果用到钱江新城二期,与潮声路为伍会更合适,而这个地段附近的路名有富春路、钱江路、 甬江路、飞云江路、瓯江路、衢江路,这是以浙江省的江河水系命名的,上述的新建道路,如果按此方式命名为兰江路、新安江路、浦阳江路岂不更好。
2、部分主干路的命名借用外来文化。最典型的是空港快速路,空港快速路通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汉语中,没有把机场称为空港的说法,日语汉字中,机场写为空港,空港虽然听起来确实要高大上一些,但毕竟是外来词,同样的通往机场的道路,位于萧山区的机场城市大道,没有使用空港,一样彰显大气。即使在日本新干线和国铁的中文报站语音提示中,也按中国人的习惯称空港为机场,那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尽量不要将外来词用于城市主干道的命名中。
3、部分旧地名虽然存在,却因已身处住宅小区、高楼大厦包围之中,失去了地方文化特色。如柳翠井巷、饮马井巷、红门局、锅子弄。游客或年轻人到此,反而会觉得旧地名与周边环境不符,好比上半身穿中山装,下半身穿沙滩裤一样。
4、对于一些有历史传承的地名,缺少解释。本世纪前二十年背街小巷整治,环境是整洁了,小巷的历史没有能完全继承下来,有一些比较奇特的地名,如直大方伯,游客或外地人不理解其命名的含义,会觉得很奇怪。
5、部分新建的桥梁,尤其一些以钢筋混凝土平桥形式跨越河道的桥梁,命名不但有重复,而且过于随意,如备塘河桥。还有一些河道的命名,二号港、五号港、七号港、东风港,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但毕竟以数字命名这些已几经整治的美丽河道,还是不能体现出其风貌。
6、为避免较长的道路分段命名引起混乱而失去了不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如中河中路,命名虽简单,但为此,原有的靴儿桥河下、新宫桥河下、三圣桥河下、凝海巷、上珠宝巷均已消失。
三、打造兼具时代特征和宋韵特色的新上城区地名的设想与建议
虽然上城区的地名总体来说,还是保留了老城区的部分旧地名,命名规则比较规范,但若能通过改进,能中地名上进一步发扬历史文化传承,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打造兼具时代特征和宋韵特色的新上城区地名,则能更好地体现新上城区“首善之区”的称号。
1、不要轻易否定原先较为优秀或约定俗成的命名规则、命名体系,否则便会显得突兀不自然。
2、老城区新建道路,尽量寻找历史文脉,以历史事件、官府机构、名人宅第、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命名为好,新城区新建道路,可就所在地理位置,建立新的命名体系,如周边确实无历史文脉可循的,也可以南宋的年号进行命名,也不失为风雅。
3、一些虽属旧地名,但命名来自于市井生活,不具备历史文化传承的,如锅子弄、灰团巷、缸儿巷等,若已被住宅小区包围,或道路所剩无几,保留无意义时可进行改名。
4、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或有过美丽传说的地名,如柳翠井巷、白马庙巷、饮马井巷、直紫城巷、直大方伯、宋浇造巷、李博士桥弄、老水漾桥弄等,应中巷中以碑、亭、墙绘形式,将地名的由来、传说或故事描述出来,还可将与之相连但已因旧城改造已消失的地名也随之描述。
5、桥梁命名不能简单地在什么河道上就命名什么,这样不但容易重名而且没有特色,平桥虽然不像拱桥有优美的姿态,但如果有一个优美的名字,一样为这个地段增光添彩。
6、不要简单地用几号港、几号路来命名河道和街道。
7、对于较长的道路,可以考虑分段给予不同的命名。甚至可考虑部分恢复其旧名,如河坊街,民国时分段称为新宫桥、河坊街、司前街、府前街、竹斋街。因旧城改造道路改向、缩短的,如四宜路,分段旧称花牌楼、外龙舌嘴、塔儿头,不具备恢复旧名条件,可将这些记入四宜路的历史,以图文形式展现给游客和住户,让其知晓这个城市道路的过去。
8、少用外来词和企业冠名词命名城市主要道路。一些新建支小路以此命名也未尝不可,体现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但城市主干道毕竟代表着泱泱大国的气节,还是应该彰显中华文化才好。
地名看似小事,其实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让市民关心地名,共同把地名建设好、维护好。
联系人:上城区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 周燕敏
联系电话:8695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