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委员:

您在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建议》(提20244031号)收悉。该提案经我局主办,区财政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广设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1+14+N”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畅通应援尽援“快速通道”。截至目前,上城区已建立14个街道、17个部门、197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同步建成区、街道、社区(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广覆盖、全融合。注重服务供给侧改革,根据差异化法律需求,开展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设立钱塘智慧城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企业及其员工提供劳动用工、合同纠纷法律解答等服务。建立沿江法治驿站,定期开展法治公益夜市惠民活动。结合未来社区、幸福邻里坊建设,建成金钱巷宪法公园、御道法治馆等上城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场所202个,推动“身边的普法”。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构建多元立体的服务网络。一是提升站点布局,探索建设商圈、楼宇、医院、养老院、大型车站码头等专门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二是探索推进数智服务,提升街道、社区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的规范化水平。三是推动平台有机融合。线上依托“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发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法治地图导航功能,方便群众查询获取法律指引。线下各公法服务站点加强联动配合,向群众提供高效专业的法律咨询、调解申请、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需求。

二、关于“多元化法律服务供给”的建议

我局致力于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安排律师入驻14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周半天定期坐班开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一体化法律服务。深化“律师进社区”工作,每个社区配备一名社区律师,引导律师参与社区城市文明、交通出行、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为社区居民解决物业、邻里、婚姻、赡养、分家析产等常见法律问题,为社区内企业、个体户、小商贩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化解欠薪、消费等矛盾纠纷。积极协同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公安局、区法院等部门,打造“礼法善调”机制,发动网格员、党员等群体担任“和事佬”“老娘舅”,第一时间调解基层矛盾纠纷。2023年,街道、社区共调解成功18597件。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涉企法律服务增值化改革和市场化解纷机制建设两项重点,不断丰富法律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惠民度。一是发挥企业法治服务专区作用,综合提供法律咨询、信用修复、企业合规、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律师调查令签发等13项涉企法律服务。成立上城区政法护企联盟,建立5大园区法治服务驿站,律师调解工作室等第三方组织,构建家门口的法治增值服务网络。二是联合区法院共同出台推广市场化解纷工作的方案,明确市场化解纷工作领域和基本模式,序时完成市场化解纷街道级全覆盖。建强“律师+民非”市场化调解队伍,引进6家民非组织和23家律师事务所调解室,提升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力量。

三、关于“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财政制度”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不断完善资金预算,设置了社区矫正、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律师进社区、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管理六大项目。六个项目均安排独立的专项资金,2024年,六大专项预算合计安排资金1163.88万元,不断满足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我局规范资金使用流程,细化使用范围,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安排,主要用于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法治宣传用品定制及各类普法活动开展;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津贴、社区律师值班补贴及法律援助律师办案补贴发放;对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补助奖励等事项,做到专款专用。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年初预算计划,定期对项目进度及资金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自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感谢您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金兰

联系电话:0571-87230563

杭州市上城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