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2〕40号)关于每半年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的要求,我大队组织对我区2023年消防安全形势进行了一次研判和综合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消防安全形势综合分析
(一)火灾形势
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区发生火灾463起(草皮、垃圾、树木等火灾除外),火灾直接财产损失405.14万元,受伤7人,死亡1人,同比去年分别上升65.94%、上升60.13%、上升600%、上升100%。
综合分析火灾情况:一是电气仍是致灾的主要因素,共发生205起火灾。二是居住类建筑和非建构筑物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场所,居住类建筑火灾267起,占火灾数的57.67%;非建构筑物火灾81起,占火灾数的17.49%。三是丁兰街道、笕桥街道和九堡街道火灾起数居全区前三位,火灾起数分别为74起,68起和68起。
(二)监督执法
大队共检查各类单位3200家次,重大安保平台监督检查单位8864家,发现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1672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1503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831份,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412份,下发临时查封决定书58份,责令“三停”单位151家,罚款379.68万元,拘留32人。
(三)举报投诉
大队共受理举报投诉1690件,其中市长热线12345交办1103起,区网信交办299起,支队交办21起,大队来电举报受理70起,信访受理3起,随手拍194起。经统计,市长热线12345交办占总数65%,大队受理占总数16%,区网信交办占总数18%。综合分析,群众关注度较高的举报投诉列前三位的火灾隐患类别分别是消防通道隐患类862件,占举报总数51%;消防设施类338件,占举报总数20%;其他类(私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三合一、消控室无人值班等)338件,占举报总数20%。举报投诉隐患位列前三的场所分别是住宅小区类1183件,占举报总数70%;其他类254件,占举报总数15%;商场市场类152件,占举报总数9%。
二、消防安全风险问题研判
(一)消防安全重点对象情况
全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997家,火灾高危单位61家;在册居住出租房34137家,生产经营性自建房(沿街店铺)集中连片区域7个,10人自建房以上1374家,工业企业242家,高层建筑4250幢。
(二)重点行业单位情况
教育机构230家,其中高校7家,中小学117家,幼儿园107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家;宗教活动场所24家;养老福利机构33家;商市场152家,其中连锁超市34家,专业市场共计118家(无证36家,有证82家);文化和旅游(娱乐)场所共计257家,其中剧本娱乐场所47家,电商直播48家,网吧73家,星级酒店25家,KTV、酒吧64家;医疗和托育机构117家,其中区管医疗机构51家,托育机构66家;文物古建筑92家。
(三)重大火灾隐患情况
年初,历年遗留未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有2家,分别为是南星街道清怡花苑小区和采荷街道意法服饰城。2023年共有7家单位被列为政府部门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区域,分别是1家省级重大火灾隐患区域九堡街道九塘社区老街,3家区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望江街道杭州城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望江一园二期)、笕桥街道浙江野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港嘉苑三区)、南星街道杭州万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好望角公寓)。3处区级重大火灾隐患区域:九堡街道格畈工业园和澳德创智产业园区、笕桥街道俞章社区二区,年内共完成1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4处重大火灾隐患区域整改。目前还有2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未整改,笕桥街道浙江野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港嘉苑三区)、南星街道杭州万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好望角公寓)。
(四)重点领域消防安全状况
居住出租房屋(自建房)方面:主要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规范,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电动车安全、疏散通道、用火用电管理不到位,住户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掌握不全面等问题。
高层建筑方面:主要存在消防车道、登高场地被覆绿被占用,消防设施故障点位多、日常维保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控室持证上岗人员不足,消防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应急演练预案流于形式等问题。
小微企业方面:小微企业底数不清,存在失控漏管情形,从日常检查发现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存在违规搭建、改建、扩建;擅自改变使用功能,消防设施设置不符合要求等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厂中厂,企业主体责任缺失、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比较普遍。
新型场所方面:诸如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直播电商、长租公寓等新兴行业领域,由于场所难定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缺位,各类先天性火灾隐患相对较多,没有管理规范的支撑,使得日常监管也存在一定难度。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上城区委、区政府对消防工作高度重视,区领导多次带队督导检查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先后在两次常务会上专题听取消防安全工作汇报。区消安委办联合区委政法委结合平安督察、重大安全隐患暗访交办整改督办闭环机制,通过检查、通报、考核,整体推动、协调辖区消防安全工作开展。
一是做好亚运消防安保工作。紧盯“零火情、零火警、零火灾”“三零”工作目标,以亚运场馆酒店为核心,驻扎消防安保团队,确保点上万无一失;紧盯核心点位及重要路线周边,落实隐患排查信息“一口清”,动态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以“不放心”单位、区域为准心,落实专人实行点对点帮扶,指导开展消防安全工作;以14个街道为轴心,指派骨干力量驻防街道,会同消安办做好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力保全区消防安全,推进工作走深走实。
二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区消安委办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为抓手,紧盯两大重点行为,围绕四大领域,八大行业开展系列专项行动;特别是在“5.14”火灾发生之后,全区相继开展住宿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和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整治,重点治理管道竖井和电气线路相关隐患问题。全区共排查单位12200家次,督改隐患4400余处,街道挂牌督改较大火灾隐患单位54处。
三是夯实安全责任制落地。区消安委办制定出台《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机制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街道部门工作职责,细化配套工作制度;结合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和行业部门七个一活动,健全行业建设标准,加强单位达标创建,推动年度分析评估,全面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这一工作主线。今年以来,行业部门共针对17类细项排查单位931家次,开展行业部门分析研判8次。
四是推进覆绿小区整治攻坚。年初,覆绿小区整治被纳入政府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区消安委办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成立工作专班助力解决基层问题,开展督察通报倒逼工作推进,出台奖补措施填补资金空缺,实车测试确保整治成效。目前全区共有26个覆绿小区完成隐患整改,另有11个小区已进场施工,区财政拨付整治奖励经费共计690万元。
五是加大区域微站建设力度。年初,结合原有31个区域微站布点情况,全区计划年内新建8个区域微型消防站,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执勤备战;将提升区域微站应急处突能力纳入2023年度区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月度点对点培训,季度区域轮训以及年度全区集训的方式,实现“业务技能达标率、警情到场处置率、业务培训参训率”3个100%总目标;同时加大日常工作的督查检查以及结果应用力度。
六是开展全方位消防安全宣传。大队结合“五进”系列六大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集中组织培训活动60余次,结合安全生产、“5·12”、“3·15”、“11·9”等节假日重点时段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受众群众2.5万人次;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差异化培训,全方位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知晓率和自防自救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基础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区域微型消防站布点距离5分钟消防圈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缺口区域至今尚无明确的站点建设规划;区域微站日常运行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兼职队员占比较高,执勤备战落实难以到位;区域微站新入队队员缺乏前置把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战斗力提升存在先天性瓶颈。
二是行业部门行业监管模式有待规范。个别部门以委托第三方排查、联合其他部门检查代替日常监管,导致隐患排查未到底到边;重前期排查清后续督改,重发文部署轻工作跟进,致使行业领域整体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未得到本质提升。
三是生命通道类隐患问题整改难度大。现有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机动车停车位数量较电动车、机动车实际保有量,存在较大缺口,导致违规停车问题频发易反复;因历史原因,老旧小区车道过窄,部分高层住宅小区车道覆绿等问题长期存在,居民住户思维固化,加上整治工作确对生活工作造成不便,致使短期内无法完成隐患整改。
四是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有待提升。从火灾起因和第一发现人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忽视安全用火用电用气,不懂如何应对初期火灾和逃生自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常识和安全意识尤为缺乏。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化、公益化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流动人口和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素质亟待提高。
五、2024年工作思路
(一)生命通道整治攻坚。严格按照高层建筑生命通道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推进完成第三、四批覆绿小区整治;对近年来新建工程项目生命通道现状开展全面排摸,严格管控隐患增量;加大老旧小区生命通道整治力度以及已完成整改项目的回头看。
(二)居住小区六化治理。以生命通道整治为抓手,明确社区、物业、业委会三级日常管控职责,全面深化“一点一方案”工作措施,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六化”工作要求,切实提升居住小区隐患自纠火灾自纠能力。
(三)深化行业领域监管。按照《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和《消防安全黄红牌通报警示约谈挂牌实施办法》,指导部门开展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落实社会单位分级管理,加强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加强单位自主管理和部门日常监管的有机融合。
(四)加强基层综合治理。依托“141”体系和应急消防管理站,规范街道社区基层所队日常工作,量化任务明细,确保基层治理实效;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开展业务传帮带;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考评结果应用。
(五)夯实应急处置基础。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规划、人员征招工作机制,强化器材装备配置,规范业务培训考核。深化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加强与社区微站的互联互动互通,完善协同作战和“135”应急响应机制。
(六)推进宣传教育培训。结合火灾形势分析和监督执法工作,以火警示,以案普法,通过实际案例提升群众代入感,切实提高消防宣传效果。加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完善科普教育、警示提醒、实践操作等重点环节,打造社区级消防宣传体验点。
特此报告!
杭州市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
2024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