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七月,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细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发热、恶心、腹泻等。

常见的能够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包括:

1.沙门氏菌

引起中毒食物的食品主要为家禽肉、蛋类、家畜肉以及奶类及其制品。多发生在夏秋季。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黏液。多数病人发烧,体温在38℃以上。

2.大肠埃希氏菌

引起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各类熟肉制品,也可由蛋及其制品、奶类、蔬菜、水果引起。以夏秋季发病为主。

临床表现因不同种属差异较大。以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为例,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米汤样,每天可达8~12次,腹痛较为剧烈,伴恶心、呕吐、发热。

3.葡萄球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其次是熟肉。多发生在春夏季。

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如激烈反复的呕吐、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等,体温一般正常或低温。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更敏感,故发病率高。

4.副溶血性弧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如墨鱼、黄花鱼、带鱼、螃蟹、海鲜;其次是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夏秋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

临床表现多以剧烈腹痛开始,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其特点,继之出现腹泻,开始时是水样便或血水样便,以后转成脓血便、黏液血便或脓黏液便。

5.变形杆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水产品食品多见,其次是豆制品和凉拌菜。夏秋季高温季节多发。

临床表现是上腹部刀绞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发冷、发热、头晕、头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

6.蜡样芽孢杆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剩大米饭、米粉、甜酿酒、月饼等。以夏秋季为多。

临床表现有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呕吐型表现为恶心、呕吐,并有头晕、四肢无力、口干、寒颤,腹痛腹泻少见,无体温升高。腹泻型表现为腹泻、腹痛、水样便,一般不发热。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有三大要点:

要点一:保持食品清洁

生熟食物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瓜果蔬菜等生吃食品要洗净;

饭前便后勤洗手;

做好防鼠防虫, 避免食品被污染;

要点二:不食用腐败变质食品

不食用夏季隔夜的剩饭、剩菜;

不食用发霉、变味的食物;

冰箱不能过久储存食物,易造成病菌繁殖;

木耳等干货浸泡在水里不要超过1小时,以免变质。

要点三:杀灭病菌、烧熟煮透

冰箱取出饭菜要充分加热再食用;

肉类、蛋类和海鲜食品要熟透;

自己腌制的食品最好也要加热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