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埠作为杭州“城市东大门”,辖区面积14.76平方公里,实有管理人口达17万余人。由于辖区面积大,同时毗邻火车东站重要交通枢纽,人群结构复杂,人员流动频繁,各类事故多发易发等特点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彭埠街道紧扣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质增效,不断探索“小脑+手脚”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高效化、精准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聚焦“小脑”灵活,联动指挥实时调度

“呼叫东站中队,三花国际门口有人员聚集,请前往现场处置!”“东站中队收到,现立即前往。”这是出现在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一幕。彭埠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作为“小脑”,6名指挥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视频监控大屏对辖区进行全时段、全方位巡查,期间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过“空中指挥”指派路面“手脚”处置,同时负责非警务类事件的下派流转,指挥中心紧密围绕“1分钟接收,3分钟流转,5分钟到场”的处置机制对事件进行精准研判,快速流转,联动处置。

街道还每日安排一名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值班领导,提升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协调力度,并建立问题“月报”机制,压实主体责任,突出归总研判预警,确保问题防范在先,解决在早,化解在小。

突出“手脚”有力,力量整合全域覆盖

街道按照“一支队伍管全部”的综合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五大区块,组建东站、运河、德胜、艮北、钱塘、夜班、督查、指挥中心八个中队,集成综管队员280人,对辖区街面、社区、商圈等安全、秩序、应急处突等工作上发挥快速反应与及时处置效能。并建立《彭埠街道综管大队工作手册》和《彭埠街道综合管理大队考核细则》,采取“培训+考试”的考核模式,邀请劳动监管、派出所、消防等部门授课,同时对业务知识开展专项笔试,对标补齐工作短板,为事件规范处置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构建“最小单元”作战体系。街道细划作战网格,统合基层治理网格力量,将全街道划分成149个网格,按照“1+3+N”模式,分别配备网格长98人,专职网格员139人,兼职网格员21人,做到线上线下一致。并出台《关于建立网格员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意见》,将网格智治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网格员量化考评机制,推动网格工作实体运转。同步严格落实网格化精准管理,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联合城管、市场监管、司法所等站所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推动网格员队伍能力水平稳步提升。

深入“数智”融合,驱动数字化发展

街道依托数字驾驶舱平台,构筑“人防+技防”防控体系,广泛收集掌握动态信息,人员力量及时向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倾斜,以高标准推进各项智慧建设,切实提升辖区智慧治理水平。围绕“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还在驾驶舱中设置“小脑+手脚”模块,推进各类风险精准识别、确保预警及时、处置到位。

整合实现平台融合及物联融合,以高标准推进数据端口和应用场景等各项智慧建设,确保一屏展示、一屏指挥。接入校园周边、小区门岗、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监控点位,利用“空地结合”模式精准锁定各类苗头性问题。同时,整合数据信息,打通条块壁垒,凝聚联动合力,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条抓块统”,落成彭埠街道版“小脑+手脚”整体智治模式。

今年以来,处置公安类警情9877起,处置城管类事件107970起,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30余次,包括劝导流动摊贩、整治共享单车、违停抄单、处理数字案卷等;开展校园安全保卫、钱塘江安全保障等各类保障迎检行动11549次,走访商铺16000余家,发放反诈宣传册10000本,电话劝阻、上门处置各类诈骗累计3461起,挽回损失100余万元。

下一步,彭埠街道将继续深化“小脑+手脚”品牌,以更快速、更高效、更精准为目标,推动应急处突、巡查防控、专项整治、组织保障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工作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