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我区关于2021年度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1年度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反映了我区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64.19亿元,负债总额842.86亿元,净资产621.33亿元,资产负债率57.56%。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2021年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250.04亿元,负债总额30.27亿元,净资产219.77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05.78 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44.26 亿元。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区土地总面积179620亩,其中国有土地面积159585亩,占比88.85%。国有土地中农用地9081亩,占国有土地比例5.69%;建设用地126518亩,占国有土地比例79.28%;未利用地23985亩,占国有土地比例15.03%。
截至2021年底,全区林地总面积40252亩,其中森林面积40055亩,森林覆盖率22.20%。乔木林面积39464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8.04%。林木蓄积量280603立方米,乔木林蓄积量260343立方米,占林木蓄积量的92.78%。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421亩,省级公益林面积4084亩。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国企改革持续稳妥推进,国有资产运营质量逐步提升,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在坚持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原则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集约节约发展道路。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2021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上城区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2021年12月9日,新上城五大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区国资国企正式步入新发展阶段。
1.下好国资布局“一盘棋”。一是整合资源做“加法”。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根据“资产投资运营”、“市政环境”、“城市建设”三驾马车思路,组建上城国投、上城市政、上城城投、上城城发及上城资本5大集团公司,通过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实现区属国有企业规模化、产业化。二是问题化解做“减法”。通过组建区建管中心,加快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闭环机制,有序推进“问题销号”,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已梳理征迁安置、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债权债务、档案管理、其他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明确国企平台及部分属地街道等承接主体。三是3A评级做“乘法”。上城资本、上城城投获得3A主体信用评级,使得我区成为杭州市域继余杭、萧山、滨江之后第四个拥有区级3A信用评级企业的区县,也是全国首个母子公司均为AAA主体信用评级的案例。3A评级有效提升了区属国企在资本市场的筹融资能力,以资金乘数效应助力上城建设发展。四是合并注销做“除法”。由于原85家区属一二级国企多为“小”“散”企业,资产收益不高,竞争力不强。通过注销无竞争优势企业,合并功能定位相似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
2.理顺国企融资“一本帐”。一是强统筹,健全融资机制。根据债券市场的政策变动,统筹全区国企财务平衡测算,结合五大集团公司的行业特点和资产结构,统筹规划中长期融资方案,化“各自为营”为“齐心协力”,提升国企整体融资效率。进一步完善融资风险防控,落实还款来源,确保融资需求与企业还款能力相匹配,合理控制融资风险,严守安全发展底线。二是谋发展,发挥评级优势。上城资本、上城城投的3A增信极大拓宽了区属国企的融资渠道,大幅降低融资成本,全区市场化融资每年可节约财务费用近亿元。三是重创新,拓宽资金渠道。以上城资本为融资主体,利用四大集团公司下属板块的业务打包,借助上城资本的平台优势和四大集团的板块优势,上下联动、强强联合,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3.树好国企队伍“一面旗”。一是强化员工队伍管理。妥善处理国企改革过程中人员的安置及分流,确保员工队伍和谐稳定。合理设置国企人员控制数,规范国企人员进出控制数管理及中层人员职数管理,实现国企员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二是完善任用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国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及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加快建立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企业承担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三是锻造清廉国企铁军。出台《关于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的实施方案》,着力锻造干净担当的国企队伍,既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又守住干净干事的底线,将清廉国企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各环节。
4.织密国企监管“一张网”。一是加强“制度化”。出台《上城区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监督管理报告制度》、《上城区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实施细则》等监督管理办法,坚持“既增强激励约束,又减少行政干预”,提升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二是实现“常态化”。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统一委派制度,充分发挥财务负责人在国资监管工作中的“前哨”作用,提高国资监管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精准度。三是启动“数字化”。搭建数智化国企管理平台,打造多场景监管系统,围绕“人、财、物、事”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关键节点的在线监管闭环,形成全区国资国企监管一盘棋。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全面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行为,较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
1.夯实国资监管“底座”。一是建章立制强规范。对原两区涉及国资监管的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清理意见并报区政府批准同意,确保区划调整后全区国资监管衔接有序、过程连续、运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涵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国务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的通知》,规范资产配置和使用管理。二是落实管理防风险。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启用资产云2.0系统,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累计折旧分类标准,明确资产处置和房产出租审批流程,完成资产云中资产账合并工作,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数字化水平。切实规范区划调整后国有资产在搬迁过程中的管理,出台《区划调整期间关于加强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单位在搬迁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主体责任,有力防范因搬迁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2.摸清国有资产“家底”。一是国资报告亮家底。区划调整后,原上城区、江干区撤销,新上城区成立,原两区国有资产由新上城区统一管理。已完成新上城区首次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全口径、全覆盖亮出国有资产“新家底”。二是资产清查核家底。组织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推动建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夯实财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数据支撑。三是房产清查明分类。开展区划调整后国有房产专项清查,对包括自用、租赁、出借、闲置、租入等各状态的实有房产情况逐个盘点、全面梳理,掌握全部实有房产的存量及分布,使用及收益等情况。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加强自然资源管护。一是科学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区域融合,强化规划引领,稳步推进上城区概念性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战略规划已根据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将修改稿报区领导审阅。加强与市局、区有关部门及做地主体的沟通交流,起好“桥梁”作用,配合市局科学合理地编制各项规划,推进湖滨清波、城东新城、艮北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助推区域发展。做好上城区实景三维数据建设工作,完成“一核九星”涉及行政区范围内约97.83平方公里高精度倾斜摄影数据、2平方公里精品区域实景三维场景数据的采集和汇交工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在过渡期开发边界划订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提交“三区三线”第一轮、第二轮试划成果。二是森林资源保护有序推进。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年度监测,通过外业监测调查和内业审查核对,查清全区森林面积为40252亩。完成2021年新增国土绿化474亩,完成率148.13%。积极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00亩。完成了“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确定采伐限额260立方米。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区、街道、村(社)各级林长437人。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110联动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共救护动物148只。三是执法监管全面从严从紧。围绕部级年度卫片执法、自然资源耕地卫片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督察、“大棚房”整治“回头看”、违建别墅整治,结合国土变更调查、扫黑除恶和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专项行动,以严控新增违、用地为目标,强化日常执法动态巡查,对乱占耕地建房、挖湖造景、超标准绿化带绿色通道和“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应查尽查,截至目前,均未发现相关违法行为。
2.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一是土地要素全力保障。进一步加大用地指标要素保障,全年共获批7批次16个项目246亩,并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2亩,有力保障了全区多个重点项目、民生项目顺利推进。二是空间潜力充分挖掘。2021年,我区积极盘活存量“三块地”,全年盘活总量6686亩。其中批而未供土地清理消化1496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361亩,供而未用土地开工建设2829亩,进一步推进土地利用朝着节约集约方向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决定,持续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建设贡献力量。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优化布局,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主业突出、分布合理、运转高效的国有资本结构布局。引导国企理清方向,聚焦主业,抢抓机遇,捕捉商机,根据功能定位明确1-2项主业,再根据实际情况混合多种经营业务,形成主业突出、辅业补充的格局,努力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眼光长远、目标量化的国有企业,以国企高质量发展助力都市经济标杆区建设。
(二)聚力提质增效,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出租管理,明确各单位在房产出租中的主体责任,强化问题导向,落实责任追究,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将行政事业单位优质资产注入国企,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国企资产结构,助力国企做大做强。提升国企资产运营能力,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规模化、市场化运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民生领域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结合“十分优享”公共服务圈构建,统筹调配国有资产,用于民生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三)强化数智赋能,打造智慧国资监管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国资国企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搭建数智化国企监管平台,建立企业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以数字赋能提升国资国企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和国有资产监管提供基础支撑。
(四)提高监管效能,构建国资国企监管大格局。着力构建以“管资本”为目标的国资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监督管理报告制度,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围绕“授得准、管得好、接得住”要求,打造规范高效、运转有序的国资监管体系。
(五)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健全开发保护格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修改完善上城区概念性战略规划,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因地制宜、精准定位,以前瞻性、全局性思维推进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全力配合市局统筹推进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要求上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上城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加强规划资源服务,配合做好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市局的对接沟通,配合做好城东新城、湖滨清波、艮北、笕桥单元等重点区块单元控规修编工作。
(六)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提升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深化土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用地空间,力争在10月底“三块地”清理消化完成年度任务;加大存量挖潜力度,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现以“存量”换“新增”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快土地出让节奏,确保高质量完成市对区目标任务,助力我区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全面推行田长制、林长制,进一步加强耕地资源与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