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紫阳街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街工作,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巩固依法执政基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依法治理机制,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全面推进落实法治街道建设各项任务,为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紫阳街道在法治街道建设中严格依法履行职责,遵守各项工作纪律要求,全年未发生重大损失、重大安全事故以及未发生损害国家、公共和公民利益的行为,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现将我街道法治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街道上下依法依章履行职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内涵,坚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以点带面,横纵结合,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分管领导挂包,科室负责人和社区书记牵头,做好全体干群依法行政工作普及和教育,扩大依法行政宣传面。同时,街道纪检监察室定期采取明查、暗访、测评、座谈等各种方式,加强对科室、社区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真正形成用机制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局面。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街道党工委对法治街道创新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成立法治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科室长、社区书记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平安办,负责创建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求各社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配备法治建设联络员,确保形成街道统一领导、部门整体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将“法治街道创建”工作要求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综合目标考核,组织学习了《紫阳街道对外发文管理规定》;《紫阳街道“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关于成立紫阳街道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紫阳街道行政调解工作制度》等法治建设文件,同时列出重点学习书目,供全体干部专研学习,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全年法治工作任务,把工作分解细化到每个单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督促工作目标的落实。
三是扎实开展集中研讨。街道坚持集体学习研讨为主,安排好重点发言,确保集体研讨有思考、有深度、有见地,定期举办学习讲座,组织街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宪法、监察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章、民法典、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内容,将大学习与大调研结合起来,结合“三联三领三服务”,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依法行政、重大决策的过硬本领和能力,切实提高街道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街道执法公务员全员参加执法证考试,持证率达到100%;街道公务员全部在“干部学习新干线”平台网上完成学法考试;组织学习贯彻民法典、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法律援助法、省级民主法治社区新标准等活动220余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9000人次,开展入户宣传,共发放宣传折页10000余份,新冠疫苗接种点不间断的开展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微信以案释法、法律法规小知识推送覆盖群众30000余人次。
(二)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法治引领决策,确保依法行政。街道始终坚持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修订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街道财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请销假管理办法、房产出租管理办法、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街道重大工作事项在提交党工委会议研究前,必须要召开论证会,确保相关工作的主体、程序、手段、法律文本等都符合法律要求;街道签订所有合同都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方可上报党工委会议研究。今年以来,街道共召开党工委会议40余次,审议合同80份。
二是充实专业力量,落实法律保障。街道以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聘请浙江浙元律师事务所张轶群律师和浙江铁城律师事务所叶华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草拟、审查法律文书,参与街道重大事项决策,为购买服务项目、征地拆迁、物业管理、信访投诉、综合执法、重点工程等重点涉法领域,充分提供法律意见,确保业务部门依法决策、依法推进业务工作,参与行政诉讼2件,胜诉1件,还有1件在审理中;参与行政复议案件1件,被纠错1件;落实行政长官出庭应诉制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
三是坚持反腐倡廉,加强监督整改。专题学习《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把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制定街道在编人员绩效管理办法,引入定岗、定位、定人、定事“四定”智慧管理系统,强化队伍管理。针对综治安全责任落实、制度规范及执行等持续开展“效能亮剑”,及时通报学习相关通报,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教训。组织街道房产管理、征地补偿安置、民政优抚、救助资金发放专项监督,对社区实施巡查,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
四是诉源治理树标杆。始终坚持按照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所矛盾化解的工作职能及复议应诉工作的专业化优势,全面推进诉源治理。通过完善机制,增强调解动力;多元联动,形成化解合力;整合资源,激发调解活力等多种举措实现行政争议的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实质化解。行政争议调解响应率已达100%,全年化解行政争议1起,化解比例达到50%。
(三)坚持法治作为,夯实街道和谐稳定基石。
一是深入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全面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重点开展“六大”专项行动,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发展瓶颈。一是优化为企服务。充分发挥“亲清在线”“尚小二”平台以及驻企服务员作用,扎实开展“三服务2.0版”,通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衔全体班子成员挂包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千方百计为企业破难题解新题,并收集企业关于法律服务、公平竞争等方面问题,进一步促进全要素优化营商环境、全链条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服务包”,加强企业服务配给。二是完善服务网络。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网络,扎实开展法律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推动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借助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经验做法,有效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街道商会聘请浙江乐道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法律顾问,主动开展法律咨询和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帮助查找企业管理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法律风险,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加强司法保障。扎实开展司法保障营商环境建设“护企”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健全重点行业领域黑恶违法犯罪举报机制。加强对当前经济金融风险和经济犯罪规律特点的研究,全面排查并清理P2P网贷、学科类培训等评估为高风险的企业。推进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市场主体行政争议化解机制改革。
二是深入贯彻执行合法性审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对紫阳街道重大改革、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重大资产处置和重大民生项目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司法所、平安办、党政办、律所组成的合法性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街道法律事务工作例会,研究合法性审核工作。在班子会议上对重大决策进行讨论之前,先由律师等专业力量对合同、文件进行把关,筑牢依法行政的首道防线。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司法所、律所在合法性审核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制定《紫阳街道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紫阳街道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紫阳街道“三重一大”工作制度》等工作机制,明确审核范围、标准、流程、方式和责任。三是强化业务培训。街道班子领导带头学法,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合法性审查,邀请律师就依法制定行政合同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要点进行授课6次,累计500余人次接受培训,切实提升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深入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听取双方诉求在前、释法分析在中、确定方案在后的“听、释、定”三字工作法,构建信访办、调委会、尚法工作室为一体的网络,街道和社区两级均建立“访调对接工作室”,今年以来全街道排查出矛盾纠纷481件,参与调解纠纷481件、成功474件(同步上传省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赔付金额296.69万元。有力确保基层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四是深入提升普法宣教力度。紫阳街道以“法治宣传月”、第五个宪法宣传周暨第九个“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依托尚法工作室平台,邀请律师、志愿者、青少年等组建“法律六进”草根宣讲队,深入社区、学校、工地、企业等开展巡回普法活动50余次。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法律援助法、省级民主法治社区新标准学习等活动110场次,开展入户宣传120次,共发放宣传折页15000余份,新冠疫苗接种点不间断的开展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微信以案释法、法律法规小知识推送覆盖群众20000人次。海潮社区邻里中心法治公园硬件建设到位,有效充实了街道的法治阵地。积极向上级部门及媒体报送信息,今年以来司法所朱杰“浅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在中国法治出版社的《社区矫正前沿》中刊出;浙江新闻客户端刊出“服务再升级 杭州首批示范共享法庭落地上城紫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报2022年总第199期(共享法庭专刊第33期)刊出:典型村社共享法庭——上城海潮社区共享法庭;新华社刊出杭州上城区:“共享法庭”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紫阳街道海潮社区)。
五是深入履行社区矫正监管责任。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47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43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0人。全年接收28人,解除19人,迁入2人,迁出1人,审前调查22人,居住地核实9人,走访433人次,调整管理等级52人次,奖励0人次,处罚2人次(王荣根、曹岩各训诫一次)。管控对象无再犯罪、脱管、漏管及虚管现象。
(四)法治引领服务,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一是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加快街道矛调中心、社区“访调对接工作室”落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事前评估机制,进一步配好配强民间调解员队伍,通过网格化精细管理推进矛盾日常排查化解、重大矛盾联合调处。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坚持开展领导接访约访制度,完善领导包案化解机制,深入开展信访“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深化3+x社区治理,建立“老邻新居”便民服务站,完成全部12个社区 “3+X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上羊市街社区“坊治理”模式得到推广;党建引领业委会、物业建设示范领跑,发挥全区首家街道级“业联体”——紫阳先锋﹒红邻一家作用,组建物业企业党组织10个、业委会党组织18个,在12个社区设立业委会之家,搭建业主交流平台。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成立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益阳先锋”社会组织党建品牌,辖区204家社会组织中的180家实现党建覆盖。多项经验获上级领导肯定:紫阳街道《“人大代表票决制”护航民生实事选好办实》得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卫宁批示肯定;《上城区紫阳街道依托党派之家资源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获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批示肯定;《上城区做优物业管理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提升》一文获副省长高兴夫批示肯定;《探索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全链条”参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落地见效》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火林主任批示肯定。
二是拓展法治阵地建设。在寸土寸金的新中国第一居委会,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尚扬宪法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普法质效。今年北落马营社区、十五奎巷社区、新工社区、海潮社区、木场巷社区被认定为杭州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单位。同时结合三治融合工作,积极推进上羊市街“左邻右舍”法治创新园、海潮社区“程法官工作室”、甬邻网上尚法工作室工作,完善微调解、微咨询、微普法、微矫正“四微”功能,建立集居民服务、信息推广、交流互动于一体的智慧平台,给辖区居民、单位等带来全新的法律服务体验,今年海潮社区共享法庭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确立为成为全市首批示范共享法庭,之江红驿吟潮驿确定首批区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三是推进“两高一低”专项整治。通过强化目标引领、压实化解责任、深化源头治理等措施,大力推进“两高一低”专项整治,四步走破难题促长效。一是全面开展诉源治理。街道行政诉讼主要集中在房屋征迁领域历史遗留,为此平安办、司法所会同动迁指挥部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做好隐患排查、案件分析,就发现的矛盾隐患存在上行涉诉风险的及时制定对策,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今年化解三起涉及征迁领域重点信访积案,有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今年行政发案率同比下降66%。二是提升诉前化解能力。街道充分发挥矛调中心的作用,依托各级调委会、信访办、法律顾问、社会组织等多元调解化解诉前行政矛盾纠纷,落实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化解的责任制,确保“每案必调”。三是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完善依法行政的培训,健全机关干部依法行政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对征迁领域、拆违领域、加梯领域、旧改领域开展专题法制讲座、集中培训、科室间轮训等,使机关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养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习惯。通过学法用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四是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托平安上城、法治上城建设这个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数字赋能,努力在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上有所突破。一是数字赋能化纠纷。通过“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模式,今年紫阳街道海潮社区运用“微法庭”数智手段,成功调解了一起居民与垃圾分类志愿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利用“微法庭”线上平台,为调解双方宣讲《浙江省生活垃圾垃圾管理条例》,此次“微法庭”有效化解矛盾案例获浙江法制报专题报道。二是数字赋能强联动。党委会专题会商基层治理四平台法治化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研究上报的信息从数量向质量进行深化提升,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四个平台运行切实发挥成效,严格依法行政,形成强大合力。截止目前,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为中枢,流转办结2915件,实现“受理、执行、督办、考核”闭环管理。三是数字赋能保平安。为进一步严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夯实平安紫阳基层基础建设,结合街道实际,创新打造利星1157防区级“小脑+手脚”,以镇街版城市大脑、基层治理四平台、警务通等数智化手段为抓手,探索联合勤务模式,打造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开展尚和义警队平安大巡防行动。试点以来,有效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区域内发案同比下降明显,控案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我街道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对照有关要求,仍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解决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有:
(一)法治宣教工作仍需深入。目前街道狠抓干部的精准普法工作,通过以考促学、学用结合等方式,队伍法治素养明显提高,但是全域宣教力度不够,面向居民群众的普法宣传深入不够。
(二)是合法性审查工作仍需加强。一是审查浮于表面。参与审查的律师虽然专业素质过硬,但大多并未做到常规性参与街道中心工作,审查工作接地气的程度不够,往往只能从字面上审查,文件和合同审查流于形式,法律风险的防范仍存在疏漏之处。二是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有待提高。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抱有侥幸心理,片面追求效率,工作程序不够到位,对律师的建议不够重视,操之过急的做法容易引发涉诉风险。
(三)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有待提升。一是工作缺少抓手。行政争议涉及面广,关联多个职能部门和科室,街道除了对社区有考核指挥棒外,缺乏对相关部门和科室的考核机制,面对疑难复杂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专业队伍不足。虽然街道从形式上完成了机构改革,但实际运转模式调整不大,区委依法治区办大量工作的承接和协助单位为司法所,街道内部没有形成高效合力,各行各业的专业队伍人才储备不足,比如在回迁安置工作中,要处理问题中需要较强的征迁知识或工作经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3年街道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落实好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努力营造好全民尊法、全民学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全民护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三率”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达到常住人口的90%以上,首选率达到有法律服务需求群众的90%以上,满意率达到享受法律服务群众的90%以上,通过网络平台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明显增加,使公共法律服务成为人们身边的法律顾问,全民法治意识普遍得到提升,法治文化进一步丰富延伸;三是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让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实效;四是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充分运用“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日常排查、分析研判、重大矛盾纠纷统筹处理机制,组织动员辖区各调解组织、调解员、网格员、尚法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调处,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化解在萌芽,严防矛盾风险上行、外溢、升级、激化,做到矛盾不出街道;五是强化合法性审查,提升预防水平。充分发挥律所的作用,继续开展律所进社区,鼓励律师参与街道中心工作,了解基层办事模式,提高工作针对性。依托律师等专业力量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合同审核,继续开展重大决策事前合法性审核工作。执法证书应考尽考,通过培训、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法律素养,遵守“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主动服务,敢于担当,依托各类普法宣传日、主题节点,找准工作结合点,凝聚法治街道建设的强大力量;六是加强行政争议化解,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工作落实,构筑法治联盟。街道各科室强化协作,对于行政争议既要注重源头治理,又要注重实质性化解,专班运作,形成合力。在人员招录时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法律背景和全方位专业领域的人才。同时,强化法治培训,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