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2014年7月5日,杭州发生震惊全国的公交车纵火案,周文成当时路过案发现场,用哑铃打破公交车窗户,多名乘客得以逃生。他又冒着生命危险爬进燃烧的公交车内,救出一名6岁儿童,并悄然离去。
人物介绍
再过一年,老周就要退休了。
他在上城区小营街道紫金社区做保洁员已经16年了,熟悉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熟悉社区内的每一位男女老少,大家亲切的称呼他——周师傅。
老周每天笑嘻嘻,但是午夜梦回,总会想起一个小男孩的样子,“火场中,烧得已经没法子看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时间倒回到2014年7月8日,杭州市政府表彰了“7.5”公交车纵火事件中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只有妻子清楚,那天火灾现场还有一个老周。要不是他救人的视频被网友传到网上,被社区偶然间发现,老周还准备把这个秘密一直藏在心底。
大火中抡起哑铃砸向车窗
救人后默默离开
2014年“7.5”杭州公交车纵火案震惊全国,而一个又一个奋不顾身解救受困乘客的好人好事,被广为传颂。其中就包括周文成,他用15公斤重哑铃破窗,并冒着巨大危险浓烟中跳进车里救出6岁儿童轩轩并悄然离去的事迹,尤其令人动容。
老周是江苏连云港灌南人,回忆8年前的惊魂一幕,他至今心有余悸。
7月5日当天,他买了一副15公斤重的哑铃,骑电动车准备送给亲戚,在经过庆春路和东坡路交界处时,看到了起火的公交车,正冒着滚滚浓烟。
老周想也没想就冲了上去,抡起哑铃就砸向公交车后侧车窗玻璃,整块玻璃立刻破出一个大洞来。他冒险爬进了公交车,大声喊着:“还有没有人?”
隐约中,他看到一个昏迷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实在太可怜了,全身的皮肤已经都烧破了,我都下不去手抱,生怕一碰到他,他烧伤的皮肤就掉下来。”说到这里,老周眼睛有些湿润,声音也哽咽了,他说,最后只好小心翼翼托着小男孩的腋窝,递给正在车窗外救援的人。
“有没有人了?”老周又问了一句,这个时候,黑烟还没有散去,他感觉胸口难受,有点站不住了,赶紧下了车。看着消防车、救护车纷纷赶来,他帮助抬运伤者,一刻没停,也没有顾得上左手手臂被玻璃划破的伤。当警察拉起了警戒线,老周擦擦满脸的灰尘和汗水,捡起地上的哑铃默默离开了……
惦念抱出来的受伤孩子
夫妻上阵齐献血
8年过去了,一想到那个受伤的小男孩,老周就流眼泪。
其实在纵火案发生的第二天,他曾带着衣服和玩具专程到医院去探望,由于小男孩在重症监护室,无法探视,老周就每天从报纸上寻找信息。在得知受伤乘客需要血液时,他又和妻子到省血液中心,每人献了400毫升鲜血,“毕竟是自己亲手抱出来的,放不下啊!”
救人的事情,老周除了妻子谁都没说。而新闻中循环播报着救人的视频,紫金社区的社工一眼认出人群中那个背影,像极了保洁员老周。
一核实,果不其然。
“我是一名驻杭流动党员,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去救的。不想让别人知道,主要是因为这事没什么好拿来炫耀的,想到他们能脱险,我自己受点伤也无所谓。”老周说。
后来,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了周文成“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还发了5000元奖金。当时每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的他,却要将这笔奖金捐献出来。“能被评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对于我来讲,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他说,“压根也没想到会得什么奖,我觉得那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疫情期间牵头成立“爱心车队”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老周是个热心人,这一点,不管是社区里的居民,还是同事,大家都异口同声,“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他用真诚、勤劳和踏实为社区居民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都很感谢他!”
平时,一个电话,老周随叫随到。花坛被私家车撞塌了,他就搬水泥,填补坑洞;看到老人买了袋大米,他主动抢过大米扛上来;台风来了,他把危旧房里的居民安排妥当,危墙倒塌时赶紧救人,转移财产……大家都叫他“全能型保洁员”。
20年前,老周一家到杭州来打工,他蹬过三轮车,卖过米,也在厂里做过工,后来就在紫金社区安定下来,在保洁工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16年。三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他和妻子住在社区提供的住房里,做着保洁工作,领着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小日子简单平静。
疫情期间,周师傅还带领社区党员成立紫金社区“爱心车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为保障广大居民在半封闭管理期间的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这支“爱心车队”应运而生,包括周文成在内的首批7名网格员和志愿者们踊跃报名,担当“爱心快递员”,他们骑着电动三轮车、把一箱一箱的重物送到群众的家门口,陪护老人赴医院就医,让他们安心宅家。后来,这支队伍发展到有15名固定的志愿者。
特别是疫情吃紧阶段,车队每天采取电话、微信等形式细致询问居民的健康情况和生活需求,免费帮助他们运送米面粮油等各类物资,对于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他们还专门根据对方采买清单帮忙采购;还有一些需要去医院就诊和检查、行动不便的病人,由“爱心车队”成员提供接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