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广旅体局
(2023年12月)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文广旅体局聚焦“打赢经济翻身仗、亚运攻坚战”工作主线,围绕“建设人文魅力中心城区”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品牌引领、项目推进、专班作战,在首创首位、指标争先、亚运保障、文化创新、共富民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连续在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中获评“五星”,三季度得分位居全市第1、全省第3。二是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以总分94.84分位居全省第4,荣获全市文物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三是非遗保护发展指数全省第3,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区。四是接待游客人次增速、住宿业营业额增速持续位居全市第1,四季度住宿业“赛马”全市领先。五是3月以来登上区“八大行动”部门组红榜22次,其中经济提速行动持续保持红榜在位。六是荣获推进全域文化繁荣成绩突出集体、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省市荣誉10余项,德寿宫获评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佳示范、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等荣誉称号。七是文旅工作获副省长胡伟2次批示肯定,陈卫强、缪承潮等市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八是全国非遗馆建设工作现场会、全国体育场馆建设工作现场会、亚洲群体协会执委会等高规格会议在上城召开,国家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工作,上城文旅在全国的首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文旅融合,打响“节展赛会在上城”品牌,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开门红”文旅政策,举办元宵灯会、孔庙书市、宋韵文创集市、杭州奇妙夜等“上城有意思”活动千余场;引进中国飞盘联赛、女超联赛等一揽子全国性品牌赛事,组织上城区体育嘉年华、“我爱杭州·奉献亚运”夜健身节、纪念毛主席题词71周年红巷运动会等一系列“全民健身 共享亚运”主题活动。围绕“看亚运 游上城”宣推关键词,策划推出“中国香港队‘真的爱你’”“亚运宾客四季青购物”等爆款宣传,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央媒省媒报道80余次,全网曝光量超6亿次,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提升上城文旅热度值。
(二)聚焦精彩盛会,精益求精、细之又细,高质高效完成亚运服务保障。作为我区亚保竞赛工作组、韵味展示组、综合接待组、城市观光组牵头部门,整合全域文旅资源、汇聚全局全员力量,全面承接亚运赛事侧和城市侧核心重点任务。赛事侧,选调40余名精兵强将到市亚组委、区亚保办、亚运“一场两馆”运行团队发挥中坚作用。区体育中心圆满完成8场亚运会足球比赛保障工作,累计服务观众近7.5万人次。区全民健身中心接待9个国家和地区的15支运动队588名教练员、运动员到馆训练,获得“最美场馆、最优服务”一致好评。城市侧,打造韵味展示窗口。亚运期间,德寿宫共接待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50余批逾千人次,受到故宫博物院院长、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尼泊尔青年体育部部长等国内外宾客的高度评价。高质量完成3批次260余名亚奥理事会大家庭重要宾客接待任务,通过考古遗存、宋韵舞蹈、非遗体验等丰富形式,向国际友人呈现韵味上城风采。夯实酒店服务保障。以6家亚奥理事会大酒店饭店为重点,围绕街容街貌、园林绿化、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圆满完成25家涉亚酒店品质提升工作。落实25个特色非遗项目在国宴西子宾馆、国际政要接待酒店、亚运村文化小屋等22个重点场所展演展示,吸引大量国际宾客驻足体验。做优城市观光体验。实现景区、景点双语标识标牌、导览系统、讲解服务全面升级。发布上城旅游指南、推广全域旅游“一码通”、建立双语讲解人才库,全面夯实“一册、一码、一库”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推动25家涉亚酒店、460家重点商户支持外币兑换,实现重点区域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亚运期间离境退税额超全年4成。
(三)聚焦首创首位,推进以清河坊为核心的博物馆群落建设,全域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出台《上城区博物馆群落建设扶持办法》,为全市创新性开展文博事业扶持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制定政策实施细则,在清河坊重点区域落实首批文博场馆入驻。以“校园+”“社区+”“景区+”实现资源联动,评选发布上城首批百家“星级博物馆”,上线全国首个百馆“云地图”。德寿宫游览动线、标识标牌、景观设计等硬件设施和预约、讲解服务同步提升,开馆一年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受到省委书记易炼红、中宣部副部长王纲等领导的充分肯定,“让文物活起来”红墙灯光秀、“德寿有意思”系列活动广受市民游客好评。
(四)聚焦十分优享,在设施建设、活动组织、品牌打造等方面多维靶向发力,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合基层文旅服务项目,累计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覆盖90个社区73.53万居民;培育创建杭州书房22家,数量全市第1。建成百姓“家门口”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127处、面积超6万方,丁兰体育公园、城东体育网球训练中心建成开放,艮山柒号共富球场入选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标志性成果。构建“4+N”文艺赋美演出服务供给体系,在景区、街区、小区打造嵌入式舞台573个,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8000余场,形成有诗意、有温度的城市文艺风景线。
(五)聚焦安全稳定,全面夯实平安文旅基础。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扎实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对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等新兴业态场所,以及亚运场馆、涉亚酒店开展全要素安全体检,对湖滨步行街、河坊街等旅游目的地开展拉网式巡查,全力营造和谐稳定文旅市场环境。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三村村、宣家埠村、沿山村、皋亭村4个点位建设任务。今年以来,日常巡查出动1.5万人次,检查场所6300余家次,发现隐患问题全部落实闭环整改。以市级文保单位“王文韶大学士府”为试点,首创全市“文物保险”工作,有效拓展文物安全保护新路径。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区文广旅体局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十大攀登行动”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三个服务”(服务最广大群众、服务文旅市场主体、服务上城发展未来),遵循“文化引领、融合发展、系统推进”工作理念,聚焦文旅融合、文化惠民、产业提质、品牌首创等中心重点,推动文旅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力争创建省级5A级景区城、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先进试点区、省级赛事集聚区“三个省级示范”,努力为“最杭州、新上城”建设贡献力量。重点推进五个方面:
(一)以清河坊—德寿宫“宋韵核心圈”为重点,打造出彩出圈的文旅融合样板品牌,助力宋韵文化新高地建设。谋实全域博物馆打造、德寿宫品质提升“两篇文章”,构建以4家区属场馆为核心,以百家星级博物馆、N个宋韵体验点为补充的全域博物馆“4+100+N”服务体系,推动宋韵文化活态立体展示。持续推进博物馆群落建设。放大《上城区博物馆群落建设扶持办法》政策效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继续引进特色文博机构、优质文博项目,推动上城文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持续释放“德寿宫”大IP能级。进一步畅通开放渠道,做优“德寿红”讲解服务品牌,打造韵味展示重要窗口。在做好历史遗存和馆藏保护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节假日、重要文旅日,举办龙年美学装置展、南宋家国文人诗画展等精品临展;依托“四时宴饮”“宫廷十景”等历史情节,打造两宋美食主题灯光秀;组织“溯源宋画”汉服游园、“德寿博物”名家论坛等活动,推动德寿宫“网红”变“长虹”。持续推进“百馆”影响升级。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展陈、创新活动载体等方式,提升非遗展示馆、刘江艺术馆服务品质。借助专业文博智囊团力量,策划精品研学游线,推动零散分布的文博资源串珠成链、相互衔接、集中展示。
(二)推动品质文化圈建设和群文活动创新齐头并进,持续构建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现代服务体系,助力精神共富新高地建设。统筹全域公共文化资源,健全完善以场地服务为核心,以流动服务为补充,以数字服务为提升的多样化、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文化惠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抓实文体设施建设。结合幸福邻里坊建设,继续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计划创建杭州书房2家、杭州邻里空间10家、乡村博物馆2家。落实《上城区嵌入式体育场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计划2024年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100处3.5万方米以上,力争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目标。充实文艺人才队伍。精心培养群众文化带头人,吸纳不同门类、高艺术水准、年轻有活力的精品志愿者团队加入,扩大充实群众文艺表演队伍,打造精品文艺团队品牌。创新惠民活动载体。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利用动静结合的丰富表演形式,组织开展群众喜爱、可参与、可体验,体现上城文化精髓,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活动100场,推动全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
(三)抢抓后亚运红利,在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中发好上城声量,推动亚运财富兴城惠民。放大亚运效应,锚定“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目标,构建具有上城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赛事集聚区。做实后亚运场馆惠民开放。落实场馆惠民“八个一”举措,加强场馆社会力量运营监管,在智慧服务、智能管理、便民服务、环境设施上再细化落实,推动全民共享亚运红利。依托区体育中心、区全民健身中心亚运主题陈列空间,留存一线珍贵亚运记忆,打造全民亚运成果展示窗口。优化“钱江”“弄潮”赛事矩阵。依托省市体育部门,加强与国际、洲际体育组织合作,在城市阳台、湖滨步行街等地标区域,引进影响力大、观赏性强、参与度高的赛事品牌,举办钱塘江冲浪比赛、高塔竞速赛、大宋108越野赛、城市定向赛等“钱江”赛事;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弄潮”赛事100场,推动全民共享亚运红利。
(四)围绕产业提升、经济提速关键词,坚持规划、项目、活动、宣推一体化推动,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区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开发、产品优化、大力宣推,推动旅游经济指标在高基数水平上持续向好、稳定增长。全面夯实顶层设计。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旅游景区转型提质,持续提升旅游资源标准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行业协会、产业平台共建机制,形成政企合作新格局。深入挖掘项目资源。坚持区街联动,强化走访沟通,建好“微改造、精提升”与重大文旅投资项目资源储备库,打造富有上城特色和宋韵风味的产业体系。计划培育“百县千碗”特色美食店铺2家,“浙韵千宿”1家,“浙里千集”30个,创建全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1个。精雕细琢文旅活动。将宋韵文化与潮流时尚有机融合,依托“三圈三街”区位优势,组织开展书市、花市、文创市集、咖啡市集等文旅活动,将100场小而精的“文艺赋美”演出配送至景点、街区,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微景观”,不断丰富市民游客文旅体验。加大文旅宣推力度。依托省市文旅平台,利用长三角C9联盟文旅协作机制,做大文旅交流“朋友圈”。策划有影响力的出圈活动和现象级文旅事件,通过爆款短视频、文旅宣传片、城市漫游citywalk等载体形式,塑造“烟火气”“文艺范”“国际化”兼容并蓄的上城文旅形象,助力流量增长和产业拓展。
(五)坚持党建统领、夯基固本,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安全建设,推动文旅发展行稳致远。深化“党建+”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党建统领、行业引领、工作全方位、系统全覆盖为核心的“双领双全”工作体系建设。以区委巡察为契机,全面夯实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系统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深化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和考察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凝聚思想共识,持续提升理论能力素养。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传帮带”机制作用,通过人才引进、平职交流等方式,持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结合业务特色,组织开展中层干部“大比武”、青年干部交流会等活动,推动干部互学互鉴、干事创业、融心融情,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文旅铁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信息采集、定期分析、重点走访、沟通联络的良好体系。局党组书记率先垂范,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局党组成员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对直属单位的监督管理,全面强化干部职工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坚持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全面守牢政治安全、行业安全、自身安全。充分发挥文旅专委会作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聚焦文化经营市场、旅游环境秩序、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工作,全力保持全区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