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思路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2023年6月
今年以来,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八大行动”任务目标,夯实数据底座、发挥赋能作用、做强数字支撑,为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打赢“两场硬仗”贡献“数智”力量。今年以来,我区“第三方人员”安全管理案例入选全省白皮书;“看板+指标池+运营数据库”“数据回流赋能基层”工作列入省市试点;“一表通”获《解放日报》系列深度报道,入选“城市大脑”2050展厅,获全市推广并被选为市局主题教育调研课题;协同推进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多跨协同智治体系”获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今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通报,我局获全省改革创新成绩突出集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建领航,统筹推进精准施策
一是学习调研双助力。擦亮“数智红方”品牌,推进“数智赋能新征程,上城因我而精彩”党建任务30项,组织“初心学堂”交流、授课6场,2轮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覆盖。与移动、华数、市局建立共建联盟,3轮次开展“迎亚运、优服务、强基础”走访调研,班子带队赴深圳、移动创新研究院等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全局干部主动结对辖区86家数字化企业,走访数据专员、社工、群众上百名,解决问题两百余个。二是党建业务双融合。将“一网通办”等核心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结合,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省市对接,3批次开展年度筹划,组织专题推进会10余场,月自查、月通报。重点跟踪重点单位的超期受理、办理工作进度,对上获取并全区提醒超期受理预警5000余条。应用回流数据分析,帮助整改“好差评”工单22万余条。三是内练外培双提升。探索干部评价“红方指数”,派选年轻干部挂职组织部、亚保办支撑全区重点任务,在项目统筹、应用推进等重点岗位压担子历练。实施驻场人员管理规范,多轮组织全区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培训,搭建经验展示平台、探索晾晒激励机制。四是宣传教育双发力。落实“月选题、季晾分”宣传机制,围绕营商环境、亚运保障等重点发布信息300余篇,整改门户网站错误链接179个。召开作风建设大会,签订廉政责任书7份,调整实施新内控、内审制度,上半年一般性提醒谈话5人次,自查作风17次。
(二)聚焦数字治理,夯实底座释放红利
一是全力推进“IRS”资源一本账。夯实本地库,全量更新94个应用编目,全量全要素归集数据12.54亿条。统筹ISV管理,入驻ISV企业67家,入驻率、保密协议签订率、应用绑定率均100%。推进本地网关与IRS网关对接,圆满完成省统一网关验收。二是积极推进“数据回流赋能基层”试点。回流省市数据377项,1.39亿条,实施分类分级、加密脱敏7项措施。打造11个区级特色专题库,动态维护3098万条数据。强化数据质量提升,修正80张表及时性问题,闭环处置137个数据质量工单。三是探索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审批共享需求69项,赋能东站枢纽应用、湖滨智慧商圈等区级重点应用,需求满足率100%。推动数据开放,对外开放数据1.68亿条。四是加快推进“两个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物联感知平台建设,地毯式摸底调查,处理离线物联感知终端189个、接入物联感知应用8个,终端总数11.7万余个。加快推动视频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梳理视频资源底数,排摸三大类点位资源共7.53万余路。
(三)聚焦项目管理,集约统筹关注绩效
一是落实全流程管理。严格把关全区数字化项目立项、验收,上半年组织验收项目6个、评审新申请项目5个,立项项目10个(其中5个为2022年完成评审项目),节约资金647.82万元。二是推进集约化应用。依托省IRS应用工厂工具车间,实现了10个区级自建系统的代码托管,以及“时间银行”等区级重点应用的快速搭建。三是跟踪两端同源同质。浙政钉治理侧,动态清理不活跃群2804个,治理并发布应用43个,下架低可用性应用2个,全区应用使用率问题全部清零、可用性达100%。浙里办服务侧,4个应用获评全省高频优质服务,其中掌上办事厅、星级家长执照日均访问超1000人次。四是完善立体式评价。创新开展“看板+指标池+运营数据库”试点建设,有效赋能项目绩效评估、综合评价。全力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系统,迭代区项目管理系统看板、绩效评分模块,绩效评价全过程闭环管理初步实现。积极参与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作,协助梳理全区应用情况,科学审慎提出街道应用程序处置建议。
(四)聚焦安全运维,筑牢数网防守底线
一是紧盯数网安全。建立“五个一”闭环管理机制,组织专题研究5次、安全培训2次、应急演练2次。常态化开展漏洞扫描、渗透测试,修复终端漏洞95万次。联合网信办多轮次开展“护航亚运”行动,4次投身省市安全攻防实战演练,研判告警14万条,防御网络攻击100.4万次,整改加固安全漏洞454个,封禁异常IP地址和域名1187个。我区为主城区唯一实现2022年以来政务外网安全隐患事件全省零通报区县。二是强化运维保障。加快政务外网融合改造,区街社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和互联网统一出口均实现100%全覆盖。优质开展526台网络设备、68台安全设备、7500余台终端、6000余用户无线网络的日常运维,顺利完成全区视联网平台4K升级,保障各级重要会议169次。三是探索赋能中心。研究推进区级数据安全实验室建设,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中心建设方案”“政务网络数据安全基础提升方案”。分专项推进“零信任”安全监控系统、API监测、特权账号管理、信创备份等课题研究。四是建立山海协作。与开化县建立数据网络安全结对帮扶协作,共同推进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政务应用规范管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等3大协作行动。
(五)聚焦成果塑造,探索输出数智经验
一是做强“一表通”应用。迭代“楼小通”,上线数据看板,召开推进会20余次,组织培训、答疑11场,发布操作手册7份。深化建设区级实有人口库,实现省市区街社人口数据五级贯通。形成人口标签172项、房屋标签8项,其中自动生成标签53项。支撑固基护航行动,有力支撑3174名社工完成走访77.2万次。同步加固系统安全,清查账号3622个,签订保密协议3307份。二是支撑“幸福邻里坊”数字化建设。承接省市下沉应用服务32项,集成民政、发改等条线服务16个,汇聚本级自建功能34项,落图共享公共服务资源3054余项。完成试点社区驾驶舱上线、居民手机、电视端部署,技术保障未来社区验收、智慧社区试点等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协同打造区级多跨应用。主动承接推进区电子名片项目建设,保障亚运E览迭代升级,技术支撑已贯通应用稳定运行,保障基层智治系统持续迭代。协同推进区经济管理服务系统和浙江省智慧商圈(未来市场)应用建设,共同争取我区“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场景市级试点。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案例谋划有待加强。目前我区参与数据创新应用仍存在短板,被选入省级优秀案例的不多。数据运营授权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案例,此项工作需要各业务部门、企业立足业务实际主动参与、积极谋划。
二是应用成果提炼有待深挖。相较去年全区重点应用多点开花、成效显著的背景而言,理论、制度、应用成果的提炼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省级以上的标准建立较为薄弱。
三是数网安全形势依旧严峻。部分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仍存在依赖第三方服务情况,对开发的系统疏于安全检查、测试。全区安全监测技术手段存在短板,且数据网络安全防护专业人才较少,隐患风险常存在发现滞后、处置超时等问题,如攻防演练中我区有8个安全隐患被通报。
四是高质量“一网通办”指标提升难度较大。我区一季度高质量“一网通办”指标排名全市第10,全省58,主要原因为部分单位办件存在较多超期受理、办理积压。尽管二季度,我区迎头赶上,单季度的办件超期受理、办理率明显下降,但按照全年累计来统计,办件超期办理、受理率总体依旧较高。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以学习贯彻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三个“一号工程”、打赢“两场硬仗”,聚力推动党建、数据、项目、应用、安全五大阵地建设,为全区争创更多具有上城辨识度的“一域先行”硬核成果提供数智保障。
(一)坚持政治统领,做强统筹协作的党建“阵地”。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做强“数智赋能新征程上城因我而精彩”“初心学堂”等载体,打造学习多功能室,细化实施“红方指数”干部评价体系,落实干部政治家访和驻场人员规范管理。加大数字经济、数网安全、护航亚运等热点宣传力度,营造“立体式”宣传氛围。二是激发机关党建活力。不断提升“数智红方”品牌影响力、创新力和辨识度,用好党建联盟资源,深化“大走访大调研”系列活动,组织保障干部下沉志愿服务等工作落实落细。三是提升部门业务本领。加大全区首席数据官及数据专员培训、培养力度,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应用数据赋能,统筹推进高质量“一网通办”考核,帮助找准业务领域问题症结,重点针对超期受理等重难点指标,专题组织部门协同攻坚,支撑业务部门自主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本领。
(二)坚持夯实底座,做强一本账管理的数据“阵地”
一是推动“一本账”升级提质。实施本地存量数据质量治理,推动数据高质量认证,推动实现数据需求满足率、数据归集率“两个一百”。动态监督统一网关接口、日志同步率“两个一百”,ISV厂商入驻、人员绑定、保密协议签订“三个百分百”。二是推动公共数据赋能提效。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安全利用管理机制,规范提升区级专题库,鼓励发动参与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稳慎有序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三是推进“两个平台”资源共享。治理整合已建物联网设备,提升物联数据质量。协同公安、政法推动视频资源接入汇聚,力争7月底前投入视频共享服务。落地市区两级平台接口对接及视频推送,全面落实平台资源共享。
(三)坚持集约统筹,做强全流程监管的项目“阵地”
一是加强规范化制度保障。积极参与省市项目评审要点、验收细则、绩效评价,以及专家履职评价等机制编制,完善区级数字化项目管理办法、建设指南、验收细则,制度保障项目集约统筹。二是提升全流程管理水平。严格评审程序,源头推进应用低代码开发、快速搭建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应用提级联审和项目分类评审。三是抓实全方位绩效评价。继续推进“看板+指标池+运营数据库”、项目绩效等试点工作,长效推进“三个一批”项目绩效分析,以可量化、可视化、可控化、可用化、可转化的数字资源运营体系,推动实现“数字资产一本账”。
(四)坚持底线思维,做强牢不可破的安全“阵地”
一是持续压实安全责任。全面梳理“5张清单”,健全亚运会公共数据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固化培训、演练、通报、核查等措施,保证安全隐患通报整改率100%、政务信息系统等保备案率85%以上。持续开展“三高一弱”安全隐患动态清零,继续联合开展“护航亚运”安全督查,确保重大数据网络安全事故零发生。二是加快建设安全项目。着眼“三不三最”的标准要求,加快推进网络数据安全体系迭代升级,开展公共数据全链路安全防护行动,围绕“5个不”工作目标,把安全落到每一张数据表上,全力护航亚运及重要时段。三是落地建设赋能中心。继续推进实体场地建设,探索设立研发、服务、运维“无尘操作环境”,加大第三方运维监管,着力解决公共数据安全管控难题。
(五)坚持成果塑造,做强优质硬核的数智“阵地”
一是做强“一表通”示范赋能。做精做优“楼小通”,基于基层需求不断优化提升。激活人口数据底库赋能作用,探索更为有效的数据治理模式,不断拓展领域、开放接口,鼓励和推动基层需求主体“按需开发”,形成更多延伸场景。二是全力支撑全区硬核场景。全力支撑基于“幸福邻里坊”数字化平台的未来社区、现代社区、智慧社区创评。深度参与智慧商圈、经济管理系统等区级重点应用提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协同做深街区治理、医院周边治理等经典场景,切实实现“有数可用、有好数用、以数促转”的目标。三是推动标准成果输出。继续坚持用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数字化进程的“顽症痼疾”。在“人口数据更新机制”“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等机制基础上,积极推进商标申请、市标建设,出台一组实有人口治理的标准规范,完成一系列情况专报和调研报告,输出更丰富的技术、应用、制度和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