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区投资促进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区投促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区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立足新上城区资源禀赋,着力强化资源整合统筹,努力释放新上城“1+1>2”融合倍增效应;着力强化重点项目招引,培育新上城特色产业的“全市标签”;着力强化工作联动机制,打造新上城招商体系的“全省案例”;着力强化行业标准建设,打造新上城楼宇经济的“全国标杆”,招引落地了一汽奥迪全国销售总部、三峡能源浙江总部等一大批高质量、高能级项目,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今年以来,全区投资促进工作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12月,全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项目1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1-11月,全区实现总税收亿元楼62个,区级亿元楼48个,成功打造钱塘银座“双亿大楼”,加快推进全省首条“百亿大道”。

(一)围绕产业资源整合,做好统筹发展文章。一是加强产业统筹。聚焦“3+2”产业体系招大引强,深入研究各项细分赛道,以GaWC175、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德温特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为重点榜单,梳理出100家目标盯引企业清单,聚焦一批引领型、航母型项目“靶向招引”。优用“1+4”产业政策,进一步提升总部企业、优质企业、楼宇经济等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实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资源统筹。全面排摸掌握市区两级具备招商条件的商业用地、10%留用地、工业用地资源,统筹协调、积极引导空间资源紧张的街道(平台)依托新增空间向外拓展,空间资源丰富的街道(平台)借助老城区成熟产业辐射带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与产业共兴。深化与淳安飞地合作,探索留用地总部+园区等新模式,引导优质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拓展空间,提升绩效。梳理整合辖区内土地与楼宇资源,开展全区200余个重点楼宇走访调研,汇总重点楼宇资源总面积超1900万方,从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承载平台等维度做好楼宇资源规划统筹,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的楼宇集群。三是加强工作统筹。市区联合成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专班,聚焦律所、会所、咨询、设计研发、广告媒体、人力资源服务等六个“服务业”领域赛道,招引落地国际五大行之一世邦魏理仕咨询、国际知名机构美国商会杭州中心等高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25个。依托区级七大招商专班,整合区投资促进局、区级产业主管部门、区属国企以及重点产业平台的力量,构建区级招商专班工作体系。2022年,完成五宗商业商务用地、五宗留用地、两宗工业用地出让,累计出让金达59.5亿元。此外,还与市政府驻沪办合作建立驻沪招商机制,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派驻上海,围绕我区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特色,积极招引优质项目落地。

(二)围绕招商体系建设,做好指标争先文章。一是完善产业投促考核办法。突出关键指标,聚焦外资、亿元以上固投项目等重点指标量化考核;突出全员参与,把考核对象扩大到国企及相关部门;突出公平公正,结合各街道平台资源禀赋设置考核任务,避免资源多的单位“躺赢”,也避免资源少的单位“躺平”。二是建立招商赛马机制。制定2022年《上城区“双招双引”赛马工作机制》,优化2022年度赛马榜方案,设置外资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招商绩效、人才项目4个赛马榜单,并对招商绩效等榜单设置进行优化完善,同时每月举行一次颁奖仪式,对红榜单位颁发奖杯及给予奖励经费,进一步激励各街道、平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意识,以高标杆激发高能量。三是实施百日攻坚行动。为贯彻落实杭州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工作要求,上城区高度重视、及时部署,第一时间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区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整合资源、拓展渠道,狠抓大项目落地,切实提升招大引强工作成效。百日攻坚期间,共计新增重点盯引项目114个,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09个。

(三)围绕重点产业赛道,做好招大引强文章。一是打造国际总部集聚地。今年以来,聚焦总部项目招引,瞄准高能级总部头部企业,招引落地三峡集团能源投资全国总部、浙建集团工程物资设备、浙江思极科技等央国企项目;区、部门、街道平台三级联动做强存量,成功回流浙江物产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战略转型平台;一汽奥迪全国销售总部项目已完成营业收入约1978亿元、实现税收约24.41亿元。二是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依托湖滨商圈、吴山商圈、钱江新城商圈“三圈联动”,湖滨步行街、清河坊步行街、十字金街“三街贯通”,锚定“数智时尚”做精新消费生态,发展时尚消费、数字贸易、数字时尚等新消费业态,进一步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和高端综合体;成功落地新时沏销售总部、线上酒都、SE centre、花西子全球首店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四首经济”、“潮流经济”、“夜经济”,积极营造夜间消费、社区消费新场景,依托“三圈三街”持续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三是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区。聚焦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领域,依托杭州钱塘智慧城省级信息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丁兰智慧小镇等产业平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引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德斯泰新材料总部、三友科技机器人总部、鼎力机械营销总部、特雷西全国总部等项目。四是打造大健康新引擎。聚焦大健康产业,立足我区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现代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为动力,塑造健康医药产业特色品牌,引进世界500强葛兰素史克、卢森堡亨玛亚太总部、复星医疗浙江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

(四)围绕招商项目来源,做好渠道拓展文章。一是探索中介招商。今年以来,立足我区聚集众多高能级中介服务业企业优势,探索中介招商“上城模式”,梳理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总部招引清单,全面开启与国际“四大所五大行”合作招商,通过与13家在杭的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相继落地世邦魏理仕咨询、美国商会杭州中心、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等优质项目。二是开展敲门招商。坚持“平战结合”招商,疫情缓解以来,以小分队和大兵团相结合的形式,赴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开展“点对点”精准敲门招商。截至目前已经对接中科曙光、中化国际、东方电气、人民文创华东中心、佳沃集团、中美绿色基金、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水贝万山文化产业园、腾讯等众多重点企业。三是推进招才引智。坚持链式招才、项目引智,引进我市“创客天下”第一名项目迪视医疗,区“金靴计划”唯一A类项目特雷西科技、青禾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过硬“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光学成像和传感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携手浙大等机构共同推动“产学研用”高质量发展;对接雷石基金、赛智伯乐等社会资本,全面推进招引与培育双轮驱动。

(五)围绕楼宇经济提质,做好资源优用文章。一是数字赋能资源统筹。全面摸排辖区土地与楼宇资源,搭建“上城招商”微信小程序,以“楼宇地图”、“土地地图”的形式可视化展示可招商资源,实现“一个楼宇、一块土地、一张三维地图”,动态更新资源库,截至目前小程序点击量超4万次。二是标准赋能等级评定。持续深化楼宇标准,开展楼宇标准修订和楼宇等级评定,以《楼宇平方效益评价规范》杭州标准为基础,打造《长三角商务楼宇一体化评价体系》,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楼宇评价标准,已于近期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C9联盟)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正式发布。三是宣传赋能口碑传播。充分发挥楼宇经济“门面”功能和“口碑”效应,扩大宣传口径、提升宣传层级,围绕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立体式宣传,被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增刊、杭州日报头版、《中国经济导报》和《解放日报》专版等内外宣平台报道录用,吸引了包括苏州、合肥、青岛以及温州等省内外中心城区前来考察,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放大楼宇经济“上城经验”辐射效应。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优质项目储备不够多。今年以来,招引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不乏央企区域总部项目和世界500强分支机构,但总体来讲,新招引项目规模量级还不够高,缺乏航母级项目和现象级产业,在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招引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二)招引路径创新不够强。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在不断更新模式、创新方式、革新产业的工作,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型产业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运用相对于市场有滞后性,在知识储备、新兴产业拓展、招商路径方法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招商基金作用未发挥。基金招商是近年来重要的招商手段,也是招大引强的杀手锏。全区现有四只区级产业基金,分别由区城投公司、区科技局及钱塘智慧城分别管理,存在管理主体分散、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产业导向性不强、规模不统一、招商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产业招商基金带动招商项目落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面对市场形势和招商方式的变化,产业招商基金缺位的掣制,已经在一些重大项目的招引中逐渐显现。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投资促进考核是“12+1”重要经济指标中唯一的“1”,对全区综合考评至关重要;双招双引对发展税源经济,保障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区投促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理清思路,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突出“三个重点”,抓实招商关键环节

一是抓重点指标。紧紧围绕市对区考核“指挥棒”,重点关注薄弱指标,聚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总投资10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类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省外内资固投类项目”三大关键指标,摸清吃透游戏规则,找一切渠道、想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挖存量、找增量、求变量,确保关键指标不失分、得高分。提早谋划生成今年项目,全面排摸明年外资、省外内资支撑项目来源,做好筹谋准备工作。

二是抓重点项目。围绕全区“3+2”产业体系,着眼招引航母级企业、培育现象级产业,瞄准5G、芯片、新能源、元宇宙等新产业赛道,着力招引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做好引链强链补链文章。梳理明确目标,加大招引力度,力争招引1-2个营收百亿级以上、税收十亿级以上重大项目落地,打响上城央企区域总部集聚区品牌,培育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增长、高能级、高产出产业集群。

三是抓重点工作。对于市区主要领导关注的工作高度重视,比如目前正式启动的钱江新城二期的联合招商工作、留用地招商工作。紧密协同街道平台、国企进一步加快全区做地及出地进度,要围绕工业、商业及留用地等各种土地资源,在确保完成全区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推进其他有可能提前到今年出让的地块,为各项指标争先进位做好储备。

(二)深化“三个统筹”,加强招商资源整合

一是加强地块统筹。围绕工业、商业及留用地等各种土地资源,全面摸排生成全区土地资源招商手册,包括市级做地主体在上城辖区的一批地块。明确地块位置、规划、用途、意向客户、投资规模等信息,做到“一地一方案,一地一手册”,为推动政府精准招商、企业精准找地、土地高效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楼宇统筹。梳理整合辖区内楼宇资源,开展全区200余个重点楼宇走访调研,细致了解存量楼宇、增量楼宇、楼宇面积、楼宇价格等信息,汇总重点楼宇资源,做好推广工作。从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承载平台等维度做好楼宇资源规划统筹,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的楼宇集群。

三是加强队伍统筹。强化对七大招商专班的统筹协调,加强对驻沪专班的支撑服务。组建各产业招商引资小分队,针对靶向企业加强外出招商力度,让招商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战中成长。围绕产业定位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培训,请专家学者、行业企业家授课教学,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熟悉产业、精通招商、专业过硬、爱岗敬业的招商铁军队伍。

(三)着力“三个创新”,拓展招商项目来源

一是创新招商渠道。强化中介招商,建立与国际性中介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完善对中介机构的激励机制,调动中介机构参与我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以商引商,瞄准“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促进链主企业业务回流,深挖新增项目和上下游企业投资信息,加快形成以商引商的“磁石效应”。

二是创新招商手段。重点针对土地和楼宇资源创新招商手段,推行网络宣传推介。主动进行线上推广,将地块、楼宇信息借助抖音、快手等信息量大、功能项全、影响广泛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融媒体推广。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如借助地铁广告等平面媒体进行推广合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推介宣传。

三是创新招商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几批赴重点地区的招商活动,重点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武汉、西安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加大与当地浙江商会等中介组织的联动合作,特别是央国企及相关行业组织的沟通互动。联动各经济部门,组织一系列楼宇、土地推介活动,重点围绕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民营500强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招商活动,讲好上城故事,吸引广大优质企业融入上城发展大局。

(四)强化“三个机制”,凝聚招商工作合力

一是考核机制。围绕市对区各项考核任务,排摸梳理目标清单,自加压力,以更高的要求分解考核指标,把市对区考核指标细化、量化到每一个街道(平台),每一个项目主体,压力层层传导落实,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充分激发全区招大引强新活力。

二是赛马机制。对于各街道平台“既给压力,也给动力”。形成每周通报、每月赛马、每季签约的节奏化工作新常态,同时定期举行颁奖仪式,对红榜单位颁发奖杯及给予奖励经费,进一步激励各街道(平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意识,以高标杆激发高能量。

三是专班机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专班化运作,投促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合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快谈、快签、快落、快产效。指导街道(平台)立足产业链精准招商,开展专业化队伍建设,推动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招商队伍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