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议事会成员的监督支持下,闸弄口街道全面对标“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战略定位,打造“党建统领多元共治、产业集聚特色发展、民生福祉全域优享、现代社区共富单元”四个标杆,全面掀起“八大行动”奋战高潮,街道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跃升,大运河畔智治典范、幸福宜居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窗口街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半年来,我们全力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稳中有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紧跟杭州市“打好经济翻身仗”战略部署,跳出街域发展街域,有力拓展新税源。依靠重点企业的有效支撑和新增税源的积极拉动,1-6月街道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10.07%,增速全区第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8.33%,增速全区第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亿,同比增长8.9%,总量排名全区第二。

招强引优高位突破。全面落实“全员招商”机制,打造优质企业聚集地,奋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今年上半年成功招引碧桂园控股生活服务公司集群、杭钢集团控股浙江省健康云有限公司落地。1-7月,新招引注册企业421家,其中亿元项目13个;构筑高端人才“蓄水池”,街道申报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8名,其中国家级领军1名,省级领军7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新增市D类及以上人才4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贯彻“人人都是最优营商环境”理念,招募优秀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立助企服务专员队伍,变“在家等问题”为“入企优服务”,通过政策解读、人才培养、产业扶持等举措纾困解难,累计走访企业212家次,解决实际问题158个,向37家企业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231万元。

(二)内外发力,民需我应建设城市界面“新风景”

环境面貌有效提升。紧密围绕“匠心营城”行动要求,持续推进“匠心提质绣杭城”等行动,全面提升街域环境品质。今年已整改市、区下发案卷112个,自查自改小区问题12000余个,八大行动“匠心营城”考核连续两次位列全区第一。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泊位8处、人行横道1处;增设花箱做机非隔离带等做法入选全市“交通治理圆桌会”经典案例。高质量推进迎亚运社区“三大提升”行动,春晖社区作为全区唯一参赛单位参加市级迎亚运赛马活动,全市“三大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在闸弄口街道圆满召开。

征迁清零有条不紊。建立四方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市城投集团等多部门全力协同、区级部门协调联动,6月下旬圆满完成三里亭南片区2户世居户和7户单位自管房回迁选房工作,街道2023年回迁安置任务提前实现全面清零。

综合改造序时推进。紧扣时间节点,紧贴群众需求,序时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今年3月完成濮家新村54-58幢改造项目,6月实现三里新城桂苑和橘苑小区旧改项目进场施工。上半年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台,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

(三)求真务实,多跨协同做优民生福祉“关键事”

未来社区亮点纷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统筹推动未来社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治理齐头并进。未来社区创建涉及69.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367户。闸弄口、天杭、濮家、机神社区入选省级旧改类普惠型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双维度”推进硬件提级、服务提效,落地未来邻里、未来健康、未来教育等场景,切实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街一品”精彩亮相。围绕“十分优享·幸福闸们”主题,通过党建联建协调市直部门、公益组织、辖区单位等阵地资源,在天仙社区盘活7200平方米闲置场地资源,建成集党群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育园、宋韵文化等多元服务场景于一体的优享生活圈层。

帮扶照护服务无忧。扎实做好特殊群体帮扶关照工作,上半年共发放低保、低边等各类补贴、救助金425.16万元,惠及8810人次。升级打造约600平方米的“残疾人之家”在5月正式揭牌,面向工疗站30余名残疾人开展常态化服务,辐射辖区2000余名残疾人,获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省市媒体广泛报道。在人流密集场所新增6台AED,织密健康防护网络。

(四)严实同抓,精管善治夯实亚运保障“基本盘”

安全生产夯实基础。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检查建筑内外消防设施器材、电动车停车棚等安全隐患重点点位;排查整治与消防宣传齐头并进,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组织重点单位开展消防演练9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上半年累计检查沿街商铺13520家次,出租房9880家次,整改各类隐患问题3796处。吸纳社区志愿者、巾帼义警等多元主体构建督查队,开展平安督查13期,累计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800余个。

信访积案着力攻坚。深入推进护航亚运重点领域信访治理专项行动,通过企业服务、民情座谈,成功化解华润万家超市污水外溢信访问题。依托“积案化解一件事”场景,高效实现十大领域信访积案和区领导包案类信访积案“双清零”,获得上城区2023年一季度“积案化解攻坚奖”。

基础排查数智赋能。依托“一表通”与“一码安”数字治理场景,组建基础大排查工作专班,建立“一宣、二问、三发现”工作机制,实时了解排查进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确保人数清、底数明、数据准、根基稳。上半年完成排查任务62712条,累计入户走亲38312户,发放一封信38912封,制作配发红袖章2000个。开展“统一地址库夯基行动”,新采集建筑物25个、户室2582户,完成地址更新救济176个,反馈问题地址504条。

(五)凝心聚力,党建统领提升街域生活“幸福感”

幸福单元全域推进。围绕上城区“1138X”体系,党建联建推动1.7万平方米存量用房用于“幸福邻里坊”配套用房,累计盘活8处闲置房产,继红梅“集成式”幸福邻里坊后,顺利完成春晖“分散式”、蓝天“嵌入式”幸福邻里坊打造,序时推进濮家▪机神、“弄杭里”、天仙等6个“幸福邻里坊”建设,确保“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今年上半年,首发建成的红梅幸福邻里坊接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组部等各级调研300余场,获评首批浙江省现代社区、浙江省民主法治社区。

幸福品牌立体传播。围绕街道重点工作,着眼影响力、创新性,借力国家、省、市各级媒体打响“幸福闸们”品牌。 关注儿童幸福的“小伢儿停车场”举措,获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全市推广、全省发布。盘活闲置核酸亭资源,串珠成链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相关做法获央视新闻频道、《钱江晚报》头版、潮新闻等国家和省市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幸福食堂全域覆盖。聚焦“舌尖上的幸福”,确立公建民营、购买服务工作模式,引进夕阳红、中大集团等5家专业力量和社会组织运营幸福食堂。通过红梅、春晖等9家幸福食堂配合3家幸福餐桌、2支幸福助餐队,同时在17家照料中心内设助餐区域,科学布点、全面构建“四位一体”幸福助餐体系。全市首推幸福“盲盒”与社区深夜食堂服务,基本实现街域老人步行10分钟、送餐5分钟的幸福助餐模式,获新华社、潮新闻、杭州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下半年,闸弄口街道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深化党建统领多元共治、产业集聚特色发展、民生福祉全域优享、现代社区共富示范、凝心聚力护航亚运,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新思路落实好中心工作,为提质提速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贡献“闸们”力量。

(一)谋势创先,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样板 

一是擦亮“幸福”招牌。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濮家·机神”“弄杭里”、天仙等特色点位建设,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让“幸福邻里坊”“闸们幸福街”成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服务综合集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服务。二是提升“先锋”品牌。通过“网格先锋指数”调动更多在册、在职、流动、楼道等党员群体下沉网格,结合“闸们聚力先锋”激发机关、社区党员一线破难的劲头,助推“红领上城·奉献亚运”、基层基础大排查等核心工作在闸弄口落细落实。三是做实“强基”底牌。早行动、争主动,结合实际及早做好主题教育准备工作,先行谋划有本街道辨识度的载体抓手,找准关键问题真破难、破真难,全力推进基层党建补短破难提质。坚决做到中央有号召、省市有部署、上城当表率、闸弄口出佳绩,调动全体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二)知势谋局,打造经济提速基层样板 

一是立足产业优势。继续深耕现代商贸业、建筑设计文创“一主一特”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交通地理优势做大现代商贸产业税收规模;依托央企国企、龙头企业带动延伸建筑设计上下游产业,进一步实现招强引优。用好三里亭经联社10%留用地资源,营造数字贸易生态圈。二是立足人才选育。围绕文创设计、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加强对领军人才、技能人才、院士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积极协助、促进人才科研成果申报,全力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三是立足为企服务。围绕“企业走访实施细则”和“楼宇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标准化服务模式,强化营商服务清单管理,立足“企业生命全周期”提供政策解读加深、资金兑现加速、金融支撑加持等惠企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三)借势登高,打造民生幸福基层样板 

一是建强“十分优享”服务圈层。精准梳理公共服务需求,以天仙“十分优享▪幸福闸们”一街一品为样板,探索更多为“一老一小一特”群体提供集成式、嵌入式服务场景,最优化布局五大片区服务配套功能,全域推广实现“十分优享”服务全覆盖。二是做优“闸们有韵”品质提升。高品质推进桂苑、橘苑旧改项目,以长效运维提升服务质效,力争年底竣工。高标准推进6个“幸福邻里坊”建设,为现代社区创建提供硬件、软件“双保障”。三是落实“美丽杭州”环境整治。加强巡查农贸市场、学校、通勤道路等重点点位,充分发动居民投身“三大提升”行动。深化垃圾分类居民自治行动,推动街域环境面貌提质焕新。

(四)乘势而上,打造亚运护航基层样板 

一是持续加强平安建设工作。全面强化平安建设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消除安全隐患,对安全生产、基础排查等领域工作的风险隐患进行动态晾晒、限期整改,形成“除险保安”工作闭环。二是持续强化信访维稳化解。优化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建设,构建多元化矛盾调解体系,多方联动业务部门、物业、业委会等,联合化解推进信访维稳案件“减存量、防增量”。三是持续擦亮数字场景品牌。不断推进“数字赋能沿街商铺一件事”,全面推进街道“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