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资讯
傅明先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署名文章:精准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作者:区纪委区监委 来源:区纪委 发布时间:2023-10-16 10:05 点击率:

 2023年10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明先署名文章《精准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才能扛起发展重担、改革重任。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深化容错纠错工作,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顾虑”,敢闯敢试敢担当,推动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图为近期,龙泉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宣传。雷丁琳 摄


  旗帜鲜明坚定容错纠错,坚持以组织担当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


  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难免会有失误、差错。开展容错纠错,是化解干部“后顾之忧”、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顾虑的重要举措。必须在认识上深入深刻、在态度上旗帜鲜明、在行动上坚定坚决,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敢容错、善容错、真容错,以组织为干部担当更好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


  深刻把握职责所在。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执法,目的不在于“惩”,而是要更加注重教育、帮助、转化和挽救干部,突出宽严相济,立导向、树新风,稳人心、提士气。要准确把握从严管理监督和激励担当作为的内在统一关系,一体推进严管严治和容错纠错,既坚决惩治妄为不为者,又坚定支持实干奋进者,防止执纪执法冷冰冰、“一刀切”,给予干事者充分的温暖、关怀和信任,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同时,针对“为人容错,自己犯错”等现实顾虑,把容错工作自身纳入容错范围,打造容错纠错完整闭环。


  有力保障发展所需。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正在爬坡过坎,社会治理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广大干部勇当“闯将”“尖兵”,在一线“冲锋陷阵”,也需要组织为他们提供“稳固后方”“坚强后盾”。创新就要敢于突破,改革就要允许试错,开放就要放开手脚,如果一出差错、一有问题就求全责备、过于苛责,很容易挫伤积极性,让实干担当的干部寒心、泄气,引发和助长“躺平”之风,使事业发展遭遇挫折、遭受损失。只有强化为改革创新者容、为担当奋进者容的鲜明导向,才能更好激励广大干部争当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激活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一池春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主动回应基层所盼。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责任大、任务重。不少基层干部想干事但又怕“出事”,在承担繁重任务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追责问责方面的较大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对容错纠错工作有着强烈的呼声、迫切的期盼。从实践看,信访维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城乡建设和征地拆迁等是容错需求较高的领域。纪检监察机关要理解他们的难、体谅他们的苦、打消他们的忧,推动容错纠错工作落实落地,真正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不担心,促进形成人心齐、干劲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实事求是精准容错纠错,切实做到严格不严苛、宽容不纵容


  问责追责和容错纠错是压责任促担当的一体两面,既不能把“问责”简单等同于“负责”,也不能把“容错”演变为“纵容”,只有做到精准规范,才能有效防止乱作为、转变不作为、激励真作为。坚持实事求是,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贯穿始终,牢固树立正确问责观,突出权责一致、注重综合效果,既“问”不为之责、乱为之责,又“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以问责倒逼真落实,以容错推动真干事。


  打准问责的“板子”。严格规范落实问责启动、调查、审批、执行各环节程序,查清问题事实,厘清责任链条,区分不同责任,科学公正作出处理决定,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担多大的责就担多大的责,把“板子”重点打在主要责任领导干部身上,让干部对处置真心服气。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会审、综合把关等机制,严把性质认定关、责任划分关、量纪尺度关,既防止问责不力、追责不严的情况,又防止泛化简单化的问题,以精准追责问责倒逼履责、推动尽责。加大对“懒政”“怠政”“无为”行为治理力度,督促“混日子”“熬年头”的“躺平式”干部动起来,有力破除“不干就不会错”的错误导向。


  量准容错的“尺子”。建立问责调查和容错纠错评估同步启动制度,在问责调查一开始就同步考虑是否符合容错情形,精准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严禁和无禁,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情况,做到“当容则容,应容尽容”。今年,浙江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清单式明确6类21种可以容错和6方面不予容错的情形,既宽容探索之误又不搞“纪律松绑”。


  抓准纠错的“方子”。注重容纠并举,把容错和纠错更好统筹起来,以纠错通知、纪检监察建议书等形式,针对性提出纠错要求,重点督促“犯错者”扛起责任,及时汲取教训、改正错误、挽回损失、减少影响,并推动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叠加放大“容、纠、治”的综合效果。把主动纠错改错情况作为是否容错的重要考量,实现容错初衷和实际效果的有机统一。注重教育转化,今年以来,浙江对12002名受处理处分干部,分层分类开展回访教育,通过暖心回访、真诚帮助,激励“跌倒干部”重振信心、重拾干劲,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凝心聚力常态容错纠错,推动形成勤廉并重的浓厚氛围


  容错纠错,贵在常态长效、持之以恒,要坚持固化机制、做到常抓不懈,不断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营造良好的干事生态,促使广大干部坚定勤廉追求,让担当实干、能闯敢干、干净能干蔚然成风。


  强化协同联动。把容错纠错作为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抓在经常,构建协同发力抓容错纠错的良好局面。强化横向协同,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人事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容错纠错会商研判、效果评估、协同落实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职能、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上下联动,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通过制定具体制度规范、印发指导案例等方式,强化制度供给和工作指导,同时鼓励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单位在一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分类细化完善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更好回应基层干部呼声和需求。


  营造良好氛围。深入细致抓好宣传引导工作,做实做细政策宣讲、典型通报等工作,对办理的容错案件,加强分析研判,综合考虑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进行宣传解读,最大限度发挥“容错一个、激励一片”的正向效应。把容错纠错同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回访教育等工作结合起来,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



加入收藏】 【打印】 【  】 【辅助线】【背景颜色】【关闭
清风资讯
清风资讯
傅明先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署名文章:精准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 2023-10-16
信息来源: 区纪委 浏览量:

 2023年10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明先署名文章《精准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才能扛起发展重担、改革重任。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深化容错纠错工作,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顾虑”,敢闯敢试敢担当,推动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图为近期,龙泉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宣传。雷丁琳 摄


  旗帜鲜明坚定容错纠错,坚持以组织担当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


  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难免会有失误、差错。开展容错纠错,是化解干部“后顾之忧”、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顾虑的重要举措。必须在认识上深入深刻、在态度上旗帜鲜明、在行动上坚定坚决,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敢容错、善容错、真容错,以组织为干部担当更好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


  深刻把握职责所在。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执法,目的不在于“惩”,而是要更加注重教育、帮助、转化和挽救干部,突出宽严相济,立导向、树新风,稳人心、提士气。要准确把握从严管理监督和激励担当作为的内在统一关系,一体推进严管严治和容错纠错,既坚决惩治妄为不为者,又坚定支持实干奋进者,防止执纪执法冷冰冰、“一刀切”,给予干事者充分的温暖、关怀和信任,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同时,针对“为人容错,自己犯错”等现实顾虑,把容错工作自身纳入容错范围,打造容错纠错完整闭环。


  有力保障发展所需。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正在爬坡过坎,社会治理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广大干部勇当“闯将”“尖兵”,在一线“冲锋陷阵”,也需要组织为他们提供“稳固后方”“坚强后盾”。创新就要敢于突破,改革就要允许试错,开放就要放开手脚,如果一出差错、一有问题就求全责备、过于苛责,很容易挫伤积极性,让实干担当的干部寒心、泄气,引发和助长“躺平”之风,使事业发展遭遇挫折、遭受损失。只有强化为改革创新者容、为担当奋进者容的鲜明导向,才能更好激励广大干部争当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激活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一池春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主动回应基层所盼。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责任大、任务重。不少基层干部想干事但又怕“出事”,在承担繁重任务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追责问责方面的较大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对容错纠错工作有着强烈的呼声、迫切的期盼。从实践看,信访维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城乡建设和征地拆迁等是容错需求较高的领域。纪检监察机关要理解他们的难、体谅他们的苦、打消他们的忧,推动容错纠错工作落实落地,真正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不担心,促进形成人心齐、干劲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实事求是精准容错纠错,切实做到严格不严苛、宽容不纵容


  问责追责和容错纠错是压责任促担当的一体两面,既不能把“问责”简单等同于“负责”,也不能把“容错”演变为“纵容”,只有做到精准规范,才能有效防止乱作为、转变不作为、激励真作为。坚持实事求是,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贯穿始终,牢固树立正确问责观,突出权责一致、注重综合效果,既“问”不为之责、乱为之责,又“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以问责倒逼真落实,以容错推动真干事。


  打准问责的“板子”。严格规范落实问责启动、调查、审批、执行各环节程序,查清问题事实,厘清责任链条,区分不同责任,科学公正作出处理决定,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担多大的责就担多大的责,把“板子”重点打在主要责任领导干部身上,让干部对处置真心服气。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会审、综合把关等机制,严把性质认定关、责任划分关、量纪尺度关,既防止问责不力、追责不严的情况,又防止泛化简单化的问题,以精准追责问责倒逼履责、推动尽责。加大对“懒政”“怠政”“无为”行为治理力度,督促“混日子”“熬年头”的“躺平式”干部动起来,有力破除“不干就不会错”的错误导向。


  量准容错的“尺子”。建立问责调查和容错纠错评估同步启动制度,在问责调查一开始就同步考虑是否符合容错情形,精准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严禁和无禁,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情况,做到“当容则容,应容尽容”。今年,浙江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清单式明确6类21种可以容错和6方面不予容错的情形,既宽容探索之误又不搞“纪律松绑”。


  抓准纠错的“方子”。注重容纠并举,把容错和纠错更好统筹起来,以纠错通知、纪检监察建议书等形式,针对性提出纠错要求,重点督促“犯错者”扛起责任,及时汲取教训、改正错误、挽回损失、减少影响,并推动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叠加放大“容、纠、治”的综合效果。把主动纠错改错情况作为是否容错的重要考量,实现容错初衷和实际效果的有机统一。注重教育转化,今年以来,浙江对12002名受处理处分干部,分层分类开展回访教育,通过暖心回访、真诚帮助,激励“跌倒干部”重振信心、重拾干劲,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凝心聚力常态容错纠错,推动形成勤廉并重的浓厚氛围


  容错纠错,贵在常态长效、持之以恒,要坚持固化机制、做到常抓不懈,不断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营造良好的干事生态,促使广大干部坚定勤廉追求,让担当实干、能闯敢干、干净能干蔚然成风。


  强化协同联动。把容错纠错作为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抓在经常,构建协同发力抓容错纠错的良好局面。强化横向协同,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人事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容错纠错会商研判、效果评估、协同落实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职能、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上下联动,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通过制定具体制度规范、印发指导案例等方式,强化制度供给和工作指导,同时鼓励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单位在一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分类细化完善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更好回应基层干部呼声和需求。


  营造良好氛围。深入细致抓好宣传引导工作,做实做细政策宣讲、典型通报等工作,对办理的容错案件,加强分析研判,综合考虑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进行宣传解读,最大限度发挥“容错一个、激励一片”的正向效应。把容错纠错同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回访教育等工作结合起来,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