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审管办以“尚小易”平台为载体,全市率先试点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数字人民币,实现应用增量扩面、场景不断创新、生态日趋完善,为广大交易主体提供更便利优质的数字金融服务,打造市区联动“新范本”。截至目前,该场景在707个限额以下交易项目中得到应用,已实现专家评审费在线结算。

一、新制度保驾护航,推动实践创新

(一)建立一套新机制。将数字人民币应用纳入全区交易年度工作要点,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动机制,构建与市审管办、区财政局、区金融办、区税务局、杭州银行等单位沟通衔接体系。截至目前,牵头召开项目协调会18次,解决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支付流程等问题26个,有效打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上线的难点堵点。

(二)制定一套新方案。全市率先出台专项方案,明确开发期60天目标、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及要求,确保开发有序推进。通过梳理细化项目信息、评审信息、费用信息等36项数据需求,以“数字化”赋能促进交易降本增效,率先完成评审费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建设,消除人工结算评审费、报税有难度等4项工作痼疾。

(三)开发一个新场景。在限额以下交易平台先行先试专家评审费数字人民币支付,成功填补我市空白。5月底,该应用的专家评审费用自动生成功能在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上线,通过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向全市13个区、县(市)交易机构推广,树立数字交易上城标杆。

二、新技术定向引航,推进增效提速

(一)技术创新实现智能计费。在“尚小易”平台创新上线评审费支付子场景,根据不同项目专家支付标准,个性化设置计费规则,在线统计评审时长,自动智能计费,有效解决人工计费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准确性等问题,计算过程全程留痕,确保公正性、准确性。

(二)数智融合实现智慧支付。确定招标人(代理机构)作为支付主体,评审专家作为支付客体。评审费支付全程“零”手续费,支持离线交易,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已动员43家招标代理机构开通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引导360余名评审专家开通数字人民币实名钱包,实现评审费即时到账,平均压缩评审费支付时间5个工作日。

(三)系统优化实现智简流程。通过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凭证上传“尚小易”平台,可对交易活动溯源,省去人工计算费用、交易中心代收发手续及专家签字领取费用等环节,优化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专家费发放,大幅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减流程、减环节、减程序。

三、新标准强劲续航,保障廉洁规范

(一)打破付费乱象,建立统一标准。出台《上城区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专业咨询及技术服务人员管理公约》,规避 “讨价还价”“费用拖欠”“违规索要”等不合规现象,统一评审行为标准,杜绝专家故意拖延评审时间、额外索取其他费用等行为;统一评审计费标准,针对项目评审超时、回避、重评等突发情况,制定4大类12条计费情形;统一评审支付标准,明确支付主体、支付时限、支付方式、违约处置等21条支付细则。

(二)规避信息泄露,健全保密管理。加密处理专家姓名、手机号等信息,做到支付全过程保密,有效保护专家信息;自动保密推送支付数据,防止评标结果未定或项目重评情况下,泄露评标信息;防止招标代理机构猎取、组建专家评审微信群等私设专家库行为,确保项目评审公平、公正,保障专家评审顺利进行。

    (三)预防围标串标,强化监督管理。已实现限额以下交易平台交易项目全覆盖。以三色管理法完善系统全流程预警分类,设置78个预警点,建立健全预警处置机制。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提升,加强对评审环节围串标行为打击。截至目前,实时收集预警问题2369条、围串标项目17个,上报问题线索65件。

微信图片_2023101310232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