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城区人力社保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多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人社部办公厅宣传工作先进表彰通报、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先进集体”;我区作为全省唯一城区代表在全省稳就业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获省厅推荐参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示范单位”,获评“全市人社系统2022年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团体二等奖,依法行政工作和社保、医保、企退工作也分别在全市相关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上城区突出‘人岗相适’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友好型城区”、“上城区全方位培育‘浙派工匠’打造技能人才高地”等工作专报先后在《浙江政务信息》、《杭州政务信息》刊发,并获省委常委、副省长徐文光,副省长高兴夫、常务副市长柯吉欣等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上选就创未来”数字化改革项目在凯旋未来社区落地获得刘嫔珺副市长批示肯定。省委副书记黄建发专题调研禧福汇大学生创业园,对我区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友好型城区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具体来讲,区人社条线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主要如下:

(一)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立企业用工专班,出台助企稳岗“暖心十条”,常态做好140余家重点企业监测研判,稳岗率达到97.76%;发放疫情响应期间企业用工补贴746.9万元,兑现中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资金5.51万人(家)次、1.3亿余元,审核办理阶段性社保费缓缴419家次,缓缴金额近1.2亿元,帮助市场主体渡过疫情冲击和复杂国际形势的难关;举办春季人力资源交流会、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招聘大会等现场招聘会145场,提供岗位近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260余人次;创新“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模式,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玉良缘”金融人才线上招聘周等特色活动,提供优质岗位4.4万余个,线上投递简历1.17万余份;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与四川省剑阁县、贵州省三穗县等地固化劳务协作联席会议机制,与淳安县签订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备忘录,采集推送3800余家单位岗位信息单5.8万余个,向劳务协作地提供岗位超1.8万个;截至9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6万人,登记失业人数环比降幅5.38%,位列全市排名第一、省第六,失业人员再就业529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74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创新举措,“乐业上城”工作品牌更加响亮。落地“未来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应用”省级试点和“数智就业应用”迭代市级试点,打造14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及职业指导站,提供“一站式”就创服务,形成上下对口的公共服务工作体系,建成“15分钟就创服务圈”;着力实施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首创全年龄段就业服务生态圈理念,做细12周岁以上青少年职业规划和适应性培训,探索69周岁以下老龄有就业需求人群再就业工作,服务重点人群5.5万人次,人均服务2.12次;以推进“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工程为载体,积极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8万人次,参与多项职业技能国家和省级标准开发,全新认定有上城产业特色的信用管理师等新职业1500余人,完成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备案45家,涵盖职业工种90个,评级认定周期缩短80%。激发活力,“就创群落”培育效益初显。打造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创业孵化空间,培育1家国家级、3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4家市级创业陪跑空间,在园经营实体近200家无缝衔接就创实训,带动就业500余人;实施“0→1”创业培训计划,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等专题培训8期,利用金融产业集聚优势,联合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打造政校企金融人才培养共同体,举办“双创”YOUNG-MARTS等就创活动,定期组织“私人定制周”创业指导交流会和创业圆桌会,邀请西安交大等国内重点高校学子来上城区及辖区企业开展见习,亲身感受上城就创活力。

(二)全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区养老保险参保65.2万人,其中灵活就业参保5.83万人,净增2012人,参保率达99.39%,医疗保险参保85.6万人,参保率达99.5%,征缴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费3.09亿余元、职业年金1.54亿余元;紧盯“西湖益联保”参保目标任务,参保人数达53.81万,参保率为46.14%,位主城区第一;组织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喜迎二十大、桑榆映初心”系列活动,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困难帮扶和住院探望,惠及3万余人。进一步整合窗口资源,依托“社保易窗”,大力推进社保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D小二”12小时在线、24小时内响应,社会保险政务2.0累计办件5.3万件;打造“幸福邻里坊”医保事项就近办市级试点场景,入驻医保高频服务事项10项,构建“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规范化医保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办事圈”;试点落地医保个人事项“视频办”服务,打破材料传输、业务办理、细节告知经办地域限制,实现个人医保业务100%在线办理;上线12项代办业务,为困难人群提供上门“帮办”“代办”,回访满意率达100%;坚持强化关键环节控制,全面提升退休审批和工伤认定质量,办理退休和视作缴费年限认定6545人,工伤认定1697件;全市率先推进全域企业退休人员就近体检试点,为全区22万余名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智慧化体检服务,参检率较往年增加15%以上。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和“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及行风方面问题专项治理”两大行动,先后4次开展常态化经办风险防控自查及第三方机构年度审计工作,严格机关事业退休待遇核定等高风险业务三级管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两项基金安全评估获“双A”等级;以“智慧医保”数据平台为支撑,对区级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6家医药机构因管理不规范被陆续解除医保定点协议,1家中医诊所暂停医保定点协议6个月;在做好企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和专项资金账户结余情况梳理及清理基础上,开展2021年度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资金审计,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

(三)全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结合区人才新政“黄金20条”,量身定制政策包,审核兑现人才扶持资金4200余万元;配合做好“创客天下·杭向未来”2022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十年硕果·杭向未来”人才创新成果展,高规格承办分会场西湖雅集活动,携人力资源机构集体参展省第十届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创新开展高端商务人才评审,认定高端商务精英人才10人、高端商务青年人才30人,确定高端服务业人才人力资源行业三类评定标准,推动落地高端服务业人才认定实施办法,完成首届人才评审;今年以来共新引育市高层次人才1411人,其中市D类以上人才172人、市钱江特聘专家2人、市政府特殊津贴2人、市青年人才大使2人、市杰出留创青年英才1人等。3次组织人才企业开展“智聚山海·助力共富”专家服务活动,推进新设立安旭生物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进站博士后12人,已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9家,在站博士后25人,2人获省博士后择优项目资助、1人获评杭州市杰出博士后;带动7家人力资源机构组团加入区为企服务联盟,组织外服等人力资源机构赴山区26县开展助就业活动;外企德科等4家上城企业入围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综合100强,其中3家入围前十强、外企德科蝉联第1名,今元标矩“灵”动奇迹项目进入2022 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复赛,枣仁科技等12家公司入选省猎头百强,万源人力等5家公司入选省劳务派遣百强;集聚128名各领域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成立“上城区技能工匠联盟”,3家企业包揽杭州首批“新八级”制度试点入围名单,今年新培育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已培育“新时代浙江工匠”29名,其中“杰出工匠”4名,保有量在省各区县前列。精准对接人才需求,高效提供配套服务,开展“一对一”服务10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0余项,各类人才团建活动覆盖1000余人,组织高层次人才疗休养一批次,高层次人才体检两批次共300余人;全年初级职称审核通过1514人,中级职称审核通过163人,中、高级职称初审共审核推荐2953人,审核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证467人、人才居住证13246人;构筑宣传矩阵,树立优秀典型,在《浙江日报》、杭+新闻、江河汇才、上城人社等媒体平台连续刊发“商务人才FM”系列宣传10期、“智汇上城,共富同行”留创人才系列5期。

(四)全新规范人事工资管理。通过周密部署、专项落实,高标准完成2021年度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统计年报,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制定出台《上城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牵头拟制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招聘指导意见,审核审批管理岗位聘任144人、职称聘任2531人,新进人员录用519人,调动772人;组建档案专项审核验收专班,对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和副高以上职称专技人员展开首轮档案专审质量验收,已完成115家事业单位565本人事档案的初审。严把安排部署、摸底测算、推荐考察等各环节程序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等级晋升工作和职级工资调整,完成所有街道职员职数核定和352人的职级套转;加强监督规范招聘流程,完成283批次共1296个岗位的编外用工公开招聘方案审核,录用编外人员1000余人;完成328名新进人员工龄认定、749名新录用人员的工资核定和49名“双一流”党政储备人才及3603人次事业人员(含教师)交流、转正定级和晋升后的工资变动复核。强化省人事系统、“一件事”流程的日常维护及业务指导,构建全区事业单位全员工资信息核心数据库,工资信息完整度达99.5%;结合工作进度组织人事工资相关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提升相关人员政策理解水平和系统操作能力,实现工资统发材料“零提交”、办理过程“零跑腿”;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一件事”改革,实现退休业务办理“一次申请,一张表单,零次跑动”;建立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线上管理新模式,实现“工资数据推送直达”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区全额拨款单位实现工资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预算准确率大幅提升,统计时间大幅缩短,效率大幅提升。

(五)全心实施权益维护行动。强力推进企业用工体检、薪酬调查、电子劳动合同推广等劳动关系基础工作,累计服务企业7000余家次,万事利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突出建筑工地等重点、难点和堵点,防治并举推进根治欠薪落地见效,对辖区项目开展全面检查,同步清查省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在建项目情况,累计消除欠薪预警92个,约谈在建项目60个;指导各街道和钱塘智慧城扎实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实现14000余家用工主体应审尽审;与两家律师事务所签订诉前调解合作协议,在“一窗受理”的基础上,前移调处关口,进一步完善“即接即办调解+仲裁确认”、“调解不成即立案”工作模式,仲裁案件调解成功率为88.5%;制定《行政争议源头化解方案》的总体要求,成功化解行政诉讼案件1件、行政复议案件5件。进一步畅通劳动者线上维权渠道,开展欠薪投诉集中接访、劳动纠纷调解申请“走流程”等专题活动,加快推进案件核处,妥善处置劳动纠纷信访事项6008起,处置110联动5891起,均在法定时限内妥善处置;省、市欠薪联合预警平台累计调处各类预警4288件,实时办结率100%;核处国务院欠薪线索平台交办件3626起,已办结3127起;加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工作,累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791件,涉及劳动者3909人,维权金额达1.4亿元,网办率达35%;制订信访积案化解处置实施方案,定期组织推进会,通过分析研判、归类处置;领导包案、责任到人,实现积案清零目标。结合区情实际,调整区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改由区长任小组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小组副组长,进一步加大根治欠薪工作组织领导力度;切实加强在建工程项目的过程性监管,持续推动“护薪保”小程序落地使用,全区注册率达86.24%;依托省市工作平台,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线上申请、在线调解,简易类案件探索尝试网络开庭,充分运用劳动争议共享法庭的资源,初步建立劳动争议疑难案件专题探讨机制,实现裁审衔接,提升纠纷化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