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杭州市上城区审计局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上审财调报〔2022〕1号),针对上城区医养护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提出的问题,上城区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举一反三,对问题都进行了整改和规范,现将整改情况反馈如下:
一、医养护政策完善及落实方面
1.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未建立的问题。一是明确标准,统一要求。按照《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细则》要求,明确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已出台《上城区养老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意见征求稿,征求各街道社区相关意见,要求各个机构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和运作。二是注重绩效,开展督查,委托第三方服务组织每季度开展运行管理情况督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考核机制,根据《上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绩效考核评分表》要求,每年对项目的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2.针对特色化养老政策待统筹的问题。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杭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杭民发〔2019〕4号)要求,市里有明确标准的按照市级标准执行,区级政策按照“按需设置、科学可行、突出绩效”的要求,已修订新的《关于印发〈上城区民生政策目录〉的通知》(上政函〔2022〕6号),按照新要求统一执行。养老服务分为八条,分别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补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补助、养老机构补助、智慧养老服务补助、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3.针对医养护工作未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问题。根据《关于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4〕4号)要求,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是由卫健局牵头,民政局作为成员单位会根据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做好相关工作。本意见所指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部门资源,以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为基础,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模式。
4.针对部分养老工作年度目标未及时完成的问题。紫阳街道唯康爱智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因消防问题不能备案,导致照护专区不能收治老人,民政局和街道已多次对接区住建局,获悉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一老一小”等民生类项目消防审批工作的建议》,可推进中心消防改造达标工作。中心其他功能如老年食堂、日托、活动室等已于2021年全部对外开放运营。
5.针对资金补助对象信用监管不完善的问题。一是资金补助未将全面信用情况纳入监管体系。截至目前,区民政局在拨付养老机构资金前,与区发改经信局对接,对法人和机构进行信用征信查询,确认法人和机构无异常情况后进行资金下拨。下一步,资金下拨前期将联合其他行政部门(如卫健、消防等部门)全面开展联合惩戒审查机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资金补助。二是针对养老日常管理缺乏机制约束。区民政局出台《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三星级评定及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星级评定、年度绩效考核作为日常运营管理标准,每季度由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明察暗访,区民政局进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三是养老政策存在项目“零碎化”的现状。根据《关于印发〈上城区民生政策目录〉的通知》和《上城区养老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将两区政策进行调整和统一。四是部门协作力度较弱。区民政局将进一步对接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救援大队、卫健等部门对下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联合检查及数据共享。
二、加强医养护资金使用管理
1.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租金补助存在不平衡情况的问题。今年已出台了《关于印发〈上城区民生政策目录〉的通知》(上政函〔2022〕6号),将两区政策进行平衡和统一。同时,考虑机构运营的延续性和两家(杭州市上城区好地方健康颐养中心和杭州市上城区皇城老年公寓)机构合同到期时间为2023年12月,经局党委三重一大讨论建议对三家养老机构将此政策继续保留至2023年12月后再取消民办养老机构租金补助政策。杭州市上城区普慈颐养中心在2021年10月21日起因内部原因转让并更换法人,已取消该中心租金补助政策。
2.区域政策造成民办养老机构“造血不足”。改变民办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以老人需求为契机,从单一的养老模式走向多元化的变迁。2022年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打造家庭式住养环境,培训培育专业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队伍,提供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个性化照护、身体残存机能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干预、社会交往等专业性、全方位服务,满足自理、失能及失智老人的入住需求。
三、加强医养护工作管理
1.针对养老工作管理待完善的问题。一是适老化改造未按规定执行政府购买服务。2019年下半年原上城区民政局已成立局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领导、财务、纪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制定《区民政局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了招标范围,规范操作流程,确保采购服务严谨、规范。区划合并后新上城区民政局也及时出台的新的政府采购办法。二是适老化改造施工与监理未分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是2019年全市首次试点的工作,仅在上城、拱墅、西湖、临安四个区试点,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可以参考和学习。在技术支持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选择和确定上,因该项目全省均没有成熟的做法,也没有在省内开展过这项工作的单位。因此,各个试点区都积极向市民政局请教,上级部门同意技术支持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为同一家。上城区顺利完成了当年的改造任务,得到市民政局的认可。目前,已严格按照《浙江省2021年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同步确定适老化改造服务机构、专业验收机构,专业验收机构不得与改造服务机构为同一家单位。三是适老化政策超范围执行。因2019年试点期间,符合条件但有改造意愿的老年人数无法达到市里考核要求,与市民政局沟通,同意将年龄降低为60周岁以上,资金保障由区里自行承担。2020、2021年的适老化对象已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执行。四是针对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关停或被移作他用的问题。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排摸,对关停和被移作他用的照料中心进行梳理,发现此类情况立即限时责令整改,并取消关停和被移作他用期间的运营补助,每季度将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五是针对部分老年食堂未启用的问题。唯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梅花碑社区老年食堂因疫情防控要求时有关停,唯康老年食堂从2021年11月1日起对周边居民已正常开放运营。梅花碑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在养老机构内部,因疫情原因经常不能对外开放运营,导致老人就餐断断续续不好把控,因此该养老机构已将老年食堂关停,区民政局停止该老年食堂2020年和2021年的补助,同时不列入相关统计报表。
2.提高养老工作绩效。一是康养驿站因临时换址导致建设滞后。2021年由区民政局牵头街道具体落实提升改造社区康养驿站10家,有2家因面临拆迁、“邻避效应”投诉等问题导致更换建设场地,但都在2021年底前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并运营。下一步将加大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科学合理高效地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养老床位存在入住率不高的情况。全区35家养老机构全部为民办或公建民营,因机构存在服务局限性和租金提高收费贵,导致机构入住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推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将满足不同需求的老人入住,同时提升机构入住率。三是居家养老服务范围重叠。望江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浙江省唯康为老服务发展中心运营,具备生活、康复护理、托养、家庭支持、心理疏导、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等服务,服务需覆盖整个望江街道。徐家埠社区康养驿站为社区级康驿站,所具备的功能与街道级有所区别,社区级主要以居家上门、专业日托、养老顾问、社区助餐、“X”特色养老等服务,为本社区老人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
3.整合数据化管理。一是数据整合。上城区民政局开展“上城颐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对内减轻政府工作人员、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对外拓宽触达渠道,增强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上能围绕省一级数字化改革思路,围绕平台对基层抓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做到跨部门、多条线协作,实现数据的上传下达,全面加强了对养老数据的整合管理。二是数据共享。“上城颐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对老人信息的整合工作。根据每个老人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收入情况,居住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实际需求服务,做到一人一案,千人千案。以上数据如有工作上的需要可以分享给其他部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