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紧紧围绕7个100%的总目标和任务要求(社区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覆盖率100%,“1+1+N”社区应急消防管理组织架构组建率100%,社区应急突击队组建率达到100%,规模物业小区应急突击队组建率达到100%,社区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修订率100%,社区应急演练率100%,应急物资装备和减灾生活物资标准化配备率100%),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加强服务指导,扎实推进社区应急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基础。
建强组织,构建全面覆盖的责任体系
组织健全,责任明晰,是社区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到基层应急消防管理工作在末端的落地落实。为打通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全区14个街道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发文的形式明确社区应急消防管理组织体系、应急管理小组成员职责、社区应急消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社区应急消防管理员。199社区全部建立了以社区主要负责人领导的“1+1+N”社区应急消防管理组织架构,明确社区应急消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注重实效,锻造精干高效的队伍体系
快响激活的队伍体系,是做好社区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各社区均按要求组建了一支不少于30人的社区应急突击队,统一了服装标识。结合“119”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组织开展街道社区应急突击队集体授旗仪式,四季青、湖滨、凯旋、丁兰、紫阳等街道都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应急突击队组建授旗仪式,提高了队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以突发事件“救早、救小为目标”,依托物业小区工作人员、保安、保洁等力量,全区共组建360支10人以上的规模物业小区应急突击队,将应急处置力量延伸到小区居民家门口,逐步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一贯到底的力量体系。指导各社区编制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设想社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场景,预先演练处置流程。在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推动演练向网格延伸,不断提高基层应急力量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望江街道清泰门社区应急突击队组建以来先后3次成功化解火灾警情,有效避免了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共建共治,创建多方支撑的协同体系
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是应对下村社应急力量配比不足的重要手段。湖滨街道东坡路社区整合吸纳辖区退伍军人、急救医生、滴滴司机、快递配送小哥等各类社会人才加入社区应急突击队,将发现事故隐患的“眼睛”拓展到每个角落,前移事故预防关口,降低事故隐患发生概率。小营街道吸纳“营火虫”服务队、红巷老舅妈为社区应急突击队队员,努力打造一支响应快速、经验丰富的“蓝鲸”应急力量,努力打通基层应急处置的毛细血管,做到应急有“方”。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针对辖区居住外籍人员较多的实际,首创“钱运社区国际应急突击队”“ENJOY应急志愿者队”,破除“语言壁垒”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组织疏散困难的难题,大幅提升社区居民全体联动应急能力,确保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及时处置、有序撤离。
因地制宜,打造完善齐备的保障体系
完备的基层保障体系,是发挥社区应急体系建设效应的有力支撑。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推动,区政府投入资金950余万元,对49个区域性社区微型消防救援站进行软硬件改造提升,配备20辆燃油版微型消防车,100辆两轮电动消防车。以电瓶车充电起火事件多发的问题导向,投入经费160余万元,对辖区电瓶车集中充电桩的安全进行综合改造提升,累计优化充电桩72172个,新增消防设施7291个,新增室外集中充电棚88座,进一步夯实社区重点领域安全基础。充分发挥现有49个“尚应学院”宣教点和14个Ⅲ类以上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在安全宣传培训方面的作用,定期面向居民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等应急知识宣传,提升居民安全素养。以“理论+实操”形式,以蓝天、民安救援队等6支专业社会救援组织为主体,组织开展“2022年度应急(安全)宣教培训进社区”活动,在100个社区开展安全宣教培训,对社区应急突击队、居民群众开展应急自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