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走了
大寒
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
滴水成冰的凌晨
他带着无限的牵挂
带着对纪检监察事业未了的心愿
离开了我们
……
34岁,在这个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在这个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杭州市上城区纪委区监委青年党员张骞的生命定格在了腊月的大寒天。因工作操劳过度,张骞同志因病治疗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大家不敢相信,“小胖子,我们还要等他回来一起干,怎么会……”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明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是啊,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十一年。在同事们眼中,他永远是一张胖胖的笑脸,永远是办公室离开最迟的那个人,永远在那么认真地整理笔录、装订卷宗、撰写材料。
张骞,中共党员,2010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杭州市原江干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在反渎职侵权局、侦查监督科工作;2017年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转隶至中共杭州市原江干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杭州市原江干区监察委员会,在原江干区纪委区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工作;2021年随着杭州行政区划调整,成为新上城区纪委区监委的一员,在派驻区检察院纪检监察组工作。工作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获得区级嘉奖2次。
精益求精
他是踏实肯干的“小黄牛”
黄牛是勤恳踏实的,“小黄牛”更有一股不怕虎的冲劲、韧劲。
刚参加工作时,张骞是原江干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最年轻的书记员。工作中,他全情投入,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像个老黄牛,可他又太年轻,胖呼呼的圆脸还像个大学生样,同事们就戏称他为“小黄牛”。几年下来,这只“小牛犊”和同事们共同办理各类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14件23人,其中就包括上级十分关注的原江干区征地拆迁领域系列窝串案,因为业绩出色,工作仅三年就立了三等功。
转隶到纪检监察机关后,张骞还是在反腐一线。从讲法言法语的检察官,到讲纪言纪语的纪检人,张骞努力强化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一方面恶补党纪党规和监察办案所必需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迅速适应纪检监察办案程序要求,注重团队合作,业务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期间,张骞参与办理党纪案件9件9人、监察留置案件6件6人,其中就有原江干区监委成立后的首例留置案件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你怎么又没走?”
“我还有个案卷要整理,调查报告我也还要修改一下。”
上城区监委委员崔凌建清楚地记得这一幕。在原江干区工作时,有一天凌晨2点多,崔凌建在办案点上例行检查,发现张骞的办公室仍旧灯火通明,静静的房间里只有张骞快速敲击键盘的声音,办公桌上的材料堆得老高。
勤学善思
他是兢兢业业的“小蜜蜂”
群芳争艳的花园里,蜜蜂不是最美的,但没有蜜蜂的授粉,花儿就不能常常绽放。
2017年,张骞参与办理了原江干区九堡街道牛田社区书记周某某受贿、杭州三元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股东沈某某单位行贿的案件。本案是浙江省首例“受贿行贿一起查”案件,由于当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刚刚启动,办案模式没有现成经验,工作难度很大。为了确保首战必胜,张骞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全面细致地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参与制作了各类谈话、询问、讯问笔录50余份,撰写了调查报告等各类文书报告17份。最终,周某某和沈某某均被法院定罪判刑。本案获得多家中央、省市重量级媒体宣传报道,也为改革试点积累了经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纪法效果显著。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张骞开始思考一个课题,怎样实现监察程序和司法程序的转换衔接呢?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尚未出台,一套精准高效、合法合理的衔接模式是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所急需的。
审查调查工作之余,张骞见缝插针,逮住纪检监察室、案管室、审理室的同事就请教探讨,还专门与检察院、法院的老朋友交流问题。一段时间后,张骞为主撰写的一篇长达5000多字的经验材料成功入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典型案例,为上级完善相关工作模式提供了来自基层一线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范本。
没有年轻人常见的毛手毛脚,也没有年轻人丰富的娱乐生活,在外人看来,张骞的每一天过得都挺乏味——然而,他勤学善思,兢兢业业,不论是作为检察官还是纪检干部,他都一心扑在工作上,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开口能讲,提笔会写,制作办案文书和笔录,他精细严谨;对调查对象谈话讯问,他老成稳重;撰写经验材料和理论文章,他下笔千言。实践提炼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张骞在纪检监察事业中不断成长,逐渐成为领导倚重、同事信任的一名业务骨干,还受到了单位重点推荐,赴省纪委省监委挂职锻炼。他倍加珍惜机会,严格遵守上级机关的各项纪律要求,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并如饥似渴地向领导和前辈学习。
不忘初心
他是新时代的纪检铁军排头兵
排头兵是光彩的,但只要当上了排头兵,就不能轻易退出战场。
2019年,业绩优秀、成长迅速的张骞不幸被检出急性白血病。初期,他坚持工作,甚至在骨髓移植和化疗期间,还偷摸回到办公室,说想念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日子。
因杭州行政区划优化调整,2021年5月,张骞根据安排,到上城区纪委区监委派驻区检察院纪检监察组工作。虽然岗位换了,但张骞对待工作的热忱却没有改变。得知新岗位后,张骞第一时间和组长联系,并表态自己虽然尚在治疗,但是只要身体好起来,就会立刻回归组里,与大家并肩奋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张骞关心组里的每一项工作,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只要发消息给他,他总能尽快回复。去年12月,张骞因为治疗的缘故,从口腔到喉咙都是溃疡,疼痛地喝水都异常困难,平时也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病痛折磨了他的身体,却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张骞始终坚强乐观,还常常为组里的工作出谋划策,有时候甚至特地告诉同事,自己因身体极度不适,没有第一时间回复消息,请他们原谅。
那段时间,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江杯”知识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张骞躺在病床上,看到支部群里发送的学习通知,第一时间加入进来。他一边查资料,一边做习题,短短的十道题目,却要花费他十多分钟的时间,有时因为打针吃药中断了答题,他定会重新再答一遍。同事劝他多休息,可他总说没事儿,既然不能与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服务社区,就正好趁着这点时间加强学习,用我们党苦难辉煌的百年征程,激励自己与病魔抗争,争取早日重回工作岗位。
“他正直公正,保持着清正廉洁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一直在一线办案,但他从不抱怨,从不叫苦叫累,结婚时间不长,宝贝女儿刚出生不久,却依然默默地付出着,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说起他,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王早晖满是心疼。
这就是张骞,他就像我们身边普通的小伙伴,质朴无华,平和无争,穿着朴素,略胖的圆脸上一直带着微笑;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请他帮忙,他总是说,“好的,好的”,不论多忙都会全力去帮助别人。
他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中的一员——长期坚守,默默无闻,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张骞走了。
张骞不会离去!
天暖年将至,寒尽觉春生
张骞
千言万语
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