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围绕新上城“一区四中心”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提高创新首位度,打造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创业创新中心,结合我区实际,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 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主体培育加速推进。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有序开展。提前启动国高企预申报工作,对全区企业进行摸排,同时通过科技大脑锁定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精准发动,目前预申报企业144家(市任务数96家)。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分批推进。分批次做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推荐工作,目前第一批认定+第二批审核数合计111家(市任务数123家);推荐上报雏鹰计划企业92家(市任务数6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入库82家。

(二)创新平台建设初显峥嵘。一是科研院所共建有成效。协同浙江省农科院筹建现代农学与生物制造方向省实验室,聚焦生物种业、营养健康、数字装备和生物制剂4大领域,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区研发层次和创新能级;引进浙大光电学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智慧城光电联合研究中心,打造光电领域创新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二是大健康综合体考核有落实。围绕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综合体实施的年度绩效评价和建设期满考核工作目标要求,全面梳理健康服务与大数据综合体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等数据,有序推进综合体绩效评价工作。

(三)高端人才引育持续发力。一是广泛开展项目征集。推荐上报省领军团队3家,推荐市“115”引智计划项目15项;区级第一批创业人才项目共征集37个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项目,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项目5个,美国、伊朗、乌克兰等海外非华裔人才项目4个,涉及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新兴行业领域。二是有效服务外专人才。持续做好拟返杭外籍人才摸排工作,完善68名拟返杭外籍人才信息上报市局,为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力量;累计受理外专证业务296项,新增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证人员62名,较去年同期增长59%。

(四)科技惠企措施精准落实。一是科技经费拨付到位。面向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省市研发中心和研究院、科技企业认定、企业研发投入等,第一批已通过亲情在线拨付资金6767.905万元,惠及企业399家次,第二批拟兑现7523.6万元,惠及企业511家次。二是科技项目择优遴选。遴选杭锅和群核上报省重点研发计划择优委托研发需求,遴选中科网联、邮电、嘉楠耘智、东通岩土等7个项目上报市“十四五”重大攻关需求建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杭锅、浙江农科种业等9家企业申报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协同攻关。

(五)科技创新活动有声有色。一是高质量承办科技活动周。成功承办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的浙江省暨杭州市科技活动周开幕式,54家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成果参加现场展示,涉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相关活动被学习强国、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二是高标准服务科技型企业。响应“民呼我为”号召,借助“科技大风车”科技服务品牌活动,在凯旋街道、采荷街道、钱塘智慧城等专场召开科技企业培训活动,详细解读雏鹰、市研发中心、省科小、国科小、国高企等科技资质认定及科技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帮助企业把握政策要点,传递科技暖企声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狠抓科技企业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持续做好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加强对不同层次科技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在争取超额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任务数的同时,实现企业结构明显优化、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持续做好企业研发载体建设。完成32家拟申报市研发中心考察推荐工作,同时重点指导行业领军企业做好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和重点企业研究院的申报,以研发载体建设为基础,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狠抓高端平台建设,厚植创业创新土壤。一是推动省实验室落地。以“物理空间+政策融合”的模式给予实验室联动支持,通过“一事一议”,整合我区产业、人才等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合作支持。明晰与省农科院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权利义务,细化合作条款,明确总体责任目标。二是规范双创平台管理。研究制定上城区产业平台管理办法,从产业平台引进落地、平台培育、管理服务及评优奖励等方面,规范产业平台引进管理机制。修订区级双创平台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开展区级财政补助专项审计,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孵化体系建设质量。

(三)狠抓科技创新服务,深化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心建设。一是精准描绘企业画像。进一步加强上下联动和跨部门协同,积极对接省市“科技大脑”“城市大脑”,区内数字驾驶舱、国民经济系统等平台资源,推进“横向全链联动、纵向全线贯通”,使数据由静态到动态、由孤立到融合,描绘清晰准确的企业画像。二是精准定位场景应用。全面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项全能大生态,和“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联动微系统。建立科技企业区间漏斗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有效研判企业培育阶段;通过底限条件设置,实时掌控企业异常情况,设立预警机制;根据多维度企业数据分析,智能形成分析报告,提供决策参考。

(四)狠抓科技新政谋划,强化创业创新保障。一是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杭州市上城区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 推动全国重要创业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创新主体培育、科技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高端人才引育、科技金融引导等方向从优制定科技新政。二是制定创业人才政策。深入开展人才企业绩效评价、广泛学习兄弟城区先进做法、走访调研投资引才机构,研讨新上城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政策,政策力度最高可给予1500万元研发经费补助、1500万元银行贷款全额贴息,同时对于顶尖人才领衔的创业项目、院士推荐项目等可直接认定,助推创业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