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牢固安全发展基础”,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周。为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灾害自我保护能力,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上城区创新减灾救灾宣教形式,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一是“棋盘化”部署落细落实。根据国家和省、市减灾委的要求,区减灾办提前下发《2021年“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方案》,对活动作具体部署,要求各街道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5·12”减灾救灾日宣传活动。各街道、相关单位结合辖区及行业实际,紧扣主题,提前筹划部署,落实人员、经费和物资,广泛开展活动预热,把活动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情境化”宣传入脑入心。以“线上+线下”模式,多渠道宣传强化实效,在“上城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专题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社区现场为居民们科普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放灾害防御手册并实地演示心肺复苏和气道异物梗阻以及AED的使用方法,按照方案模拟灾害发生场景,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微型消防站迅速出动,商户、居民等根据新学习的救灾救援应急知识,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情境式”防灾急救科普推广进街区。针对辖区内幼儿园和中小学,通过设置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栏、画廊等,定期更换防灾减灾的科普内容。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防灾减灾进校园”活动60余次,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册5000余份、横幅40余条、展板70余个。

三是“体验式”培训走深走实。上城区结合日常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集中开展各类“体验式”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组织辖区的学生、老人、居民学习各类安全知识和技能。笕桥街道邀请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为社区居民及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开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增强居民的避灾自救意识、掌握避灾自救互助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清波街道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等基础应急救援培训,并演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以及AED的使用方法,实行现场体验式操作,切实提高提高应急自救能力。

四是“实战型”演练见行见效。上城区坚持“逼近实战、练出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应急演练。5月8日,清波街道联合杭州南宋皇城小镇在清河坊历史街区组织开展大型防灾减灾联合应急演练活动,街区商户、辖区居民代表、红十字志愿者和安保人员120余人到场参加。演练结束后专业人员讲解了消防安全的知识、紧急逃生的要领、消防器具的使用方法,切实增强辖区广大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5月11日,笕桥街道联合笕桥消防救援站、枸桔弄社区在笕杭幼儿园天阳园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讲座及应急疏散逃生演练。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方式演示地震等灾害来临时的应急措施,提高了师生面对危险的应急处置能力,营造了良好氛围。目前,全区共开展应急演练70余场,参加人数达40000余人,有效打通防灾减灾宣传“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