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雷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的综合贫困发生率从19.08%到实现清零,“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三率一度”全面达标。2019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雷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同年7月圆满通过了国家贫困县退出抽检;2020年8月,又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交上了高质量的脱贫答卷。在雷山县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上城区与雷山县两地党委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深厚的兄弟感情、务实的交流合作,架起了跨越千里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桥梁,共同谱写了携手奋进、同奔小康的壮丽篇章。
一、五年工作总结与成效
2016年以来,两地党委政府坚持“优势互补、互帮互学、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紧扣组织保障、资金项目、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六个方面,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为雷山县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吉利集团“及时雨”扶贫模式获得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批示肯定;网易严选电商扶贫模式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表彰。
(一)共谋对口帮扶思路。为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统筹,两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签订了《杭州市上城区与贵州省雷山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互访并召开高层联席会议,商定帮扶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区(县)委常委会和区(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协作成效,提升合作水平。2016年以来,两地完成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互访12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7次,组织、人社、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也实现常态化互访交流,两地协作关系更加紧密。
(二)共建扶贫协作项目。从2016年起,上城区不断加大资金帮扶力度,2016—2020年雷山县共获得对口帮扶资金1.33亿元,聚焦“产业、就业”两大重点,安排对口帮扶项目73个,先后打造了笋用竹育苗基地、茶园基地、食用菌产业园、天麻产业园、能繁母猪基地、黄牛养殖场、山羊养殖场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兴建了非遗产品扶贫车间、消费扶贫车间、腊肉加工厂等一批就业基地;建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宿舍楼、合约食堂、望丰乡卫生院医技楼等一批民生项目,为雷山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实施的对口帮扶项目中,2018年分红165.54万元,2019年分红169.32万元,2020年分红413.41万元,还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公益性岗位带动17780名建档立卡户持续稳定脱贫。
(三)共育专技人才队伍。坚持扶贫先扶智,不断深化干部人才的互派交流与合作培养。2016年以来,上城区先后选派2名党政干部赴雷山县挂职3年,7名专技人员赴雷山县挂职18个月,累计选派50名专技人员赴雷山县开展短期交流;雷山县先后选派47名党政干部、79名专技人员赴上城区交流学习;上城区帮助雷山县培训党政干部276人次,帮助培训专技人才924人次。两地开展教育“组团式”帮扶,实施“银铃计划”志愿服务,杭州市先后选派优秀教师挂任雷山县丹江小学、思源实验学校、民族中学校长,传递先进教学理念,培育优秀教师队伍;开展医疗“组团式”帮扶,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扶雷山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积极探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帮助提升医疗水平。
(四)共绘产业发展蓝图。两地不断深化产业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雷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杭州开展文化旅游茶叶推介和招商活动,先后引进网易严选、开元旅业、共邦实业多家企业来雷山投资兴业,2016年以来,共有13家企业落地雷山,新增投资额4.94亿元。一是电商产业,引进网易严选,按照“设计销售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理念,帮助雷山县开发并销售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电商消费扶贫模式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表彰,2019年4月开业以来累计销售额达1346万元。二是特色农业,引进浙江农林大学,帮助雷山制定全县笋用竹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援建高节竹育苗基地5个共1654亩;湖州市安吉县捐建安吉“白叶一号”茶叶基地1000亩,杭州市捐建“中白一号”茶叶基地1025亩,助力雷山发展茶产业。三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引进飞览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76亿元在西江镇建设5D环幕影院;引进开元旅业集团帮助运营大塘景区配套酒店,开元颐居水上粮仓酒店于2019年12月19日正式运营。
(五)共创劳务协作发展。始终坚持“劳务输出”与“就近就业”两轮驱动,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一是劳务输出更加稳定,两地人社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劳务协作机制,每年组织杭州企业赴雷山开展劳务专场招聘活动,2016年以来,累积向雷山提供就业岗位3030个,共组织1022名雷山籍建档立卡户到浙江务工,到其他地区就业403人。二是就近就业成效明显,通过对口帮扶项目、兴建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浙江籍企业用工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兴建扶贫车间9个,带动155名建档立卡户就业;利用杭州市商旅集团、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杭州市清河坊资产管理公司、杭州望海潮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的资金54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32个。2016年以来,累计帮助建档立卡户实现就近就业1175人。三是各类培训深受欢迎,组织开展烹饪、家政、电工、绣娘等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技能;组织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讲授管理、财务、市场、电商等方面的知识,并支持360名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在杭州市人社局的支持下,2019年举办雷山县青年创业人才培训班,并与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签订结对创业帮扶协议。帮助建档立卡学生赴浙江就读中职院校29人,已毕业2人全部实现就业。
(六)共圆携手小康梦想。凝聚社会各界帮扶力量,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一是结对帮扶全面覆盖,全面推进区县、镇街、村社三级结对和两地中小学、卫生院的结对帮扶,2019年还实现了雷山县37个深度贫困村与杭州企业的结对全覆盖,上城区捐赠价值240万元的远程教育设备35套用于远程教育帮扶,捐赠价值260万元的远程医疗设备35套用于远程医疗诊疗,切实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水平。二是社会帮扶更加有力,杭州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2016年以来,海兴电力、佳平影业、南华期货、胡庆余堂、百诚集团、凯泰资本等80余家企业赴雷山开展帮扶,累计捐款捐物达8008.76万元;张能庆公益服务站、H·9国际大学生联盟、大船文化传媒等公益组织赴雷山开展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吉利控股集团捐赠2000万元,建成雷山云尖茶叶公司,探索了兴办社会企业扶贫的新模式,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批示肯定;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捐赠1400万元建成了70所村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就近就医的问题。三是消费扶贫成效明显,全力推进消费扶贫,广泛动员上城区企事业单位采购爱心农产品礼包,带动黔货出山,帮助农民增收,2016年以来,累计帮助雷山销售农特产品7437万元;在上城区南宋御街建成雷山县非遗产品和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并引进雷山特色长桌宴;上城区总工会授牌西江千户苗寨“职工疗休养基地”,上城区文旅局每年组织苗年专列,累积组织2000余名职工和杭州市民赴雷山,带动旅游消费。
二、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以来,上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树立精品意识,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对标六大考核指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打造了新的亮点。
一、各类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一)拧成攻坚一股劲,强化两地高层对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对口帮扶工作,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充实工作专班力量,全面推动扶贫协作向纵深发展。一是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互访并召开高层联席会议,商定对口帮扶重点工作,杭州市上城区委书记陈瑾于6月22日赴雷山县对接帮扶工作,并召开高层联席会议;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刚于8月10日赴上城区对接帮扶工作,并召开高层联席会议。二是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先后15次研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解决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印发了《杭州市上城区—贵州省雷山县东西部扶贫协作2020年工作要点》,确保协作成效,提升合作水平。
(二)激活产业一盘棋,提升扶贫项目质效。克服疫情影响,加快项目实施,强化项目管理,注重项目实效。2020年,我县获批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4600万元,安排项目14个,其中:用于深度贫困地区2492万元,帮扶10个贫困村;用于产业项目资金4437万元,占比96.4%。截至11月20日,项目完工14个,竣工验收12个,县拨实施主体4564.1万元,拨付率为99.2%,实施主体拨乙方4199.94万元(不含结余资金),拨付率为91.3%。一是巩固提升茶产业,全力打造“雷公山高山绿(茶)”品牌,安排对口帮扶资金268万元新建“白叶一号”、“中白一号”茶园基地1465亩,作为杭州、安吉援建茶苗基地,累计种植茶苗440万株,作为雷山云尖自留茶园基地,3年后可实现采摘,成为示范茶园基地。二是稳步推进竹产业,积极稳妥地发展笋用竹产业,安排对口帮扶资金750万元新建笋用竹育苗及示范基地800亩,修建产业路4.5公里,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三是加快发展药产业,聚焦以乌杆天麻为重点的林下中药材产业,累计安排资金1524万元新建乌杆天麻面积13.61万平方米。依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安排资金960万新建乌杆天麻产业园基地,融合天麻菌种研发、育种、种植和成品加工于一体;四是深化发展菌产业,安排资金244万元发展冬荪菌产业,带动羊吾村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通过新建、打造、提升一批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切实做优存量,做大总量,千方百计做足林下经济文章,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三)织密协作一张网,深化人才交流培育。两地持续加大干部人才的交流力度,切实深化“组团式”帮扶,2020年,上城区新选派3名专技人员挂职18个月,1名专技人员12个月,3名专技人员挂职7个月,12名专技人员短期交流,其中,新选派2名优秀教师分别挂任丹江小学、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引进“银龄计划”志愿者、杭州第二中学退休教师赵如莲担任雷山民族中学校长,全方面提升教育水平,新选派3名医技人员在县人民医院挂职;雷山县选派党政干部25人赴上城区挂职,选派专技人员40人赴上城区学校和杭州市属医院跟岗学习;举办党政干部培训3期,培训党政干部120人;举办专技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专技人员323人;帮助雷山县引进医疗技术1项。
(四)同绘产业一张图,招引优强企业落地。积极利用各类资源,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动两地产业合作和消费扶贫,2020年,累计引导企业新增投资3.03亿元,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10人,带动建档立卡人口1915人;认定消费扶贫产品36个,认定消费扶贫产品1.07亿元,实现消费扶贫592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人口2147人。一是深化电商产业合作,深化与网易严选的合作,加快开发雷山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参与杭州电视台民生频道“双千直播”、“爱链杭黔·优品云行”杭州黔东南消费扶贫周、杭州首届消费扶贫节等活动,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的新渠道,助力黔货出山。二是深化茶叶产业合作,积极对接浙茶集团,开展“黔货出山进军营”消费扶贫活动;组织开展“万名粤商援黔公益行”茶园认领活动,助力雷山茶叶销售;吉利集团持续帮扶雷山云尖公司,2020年1月,吉利集团将雷山云尖公司正式移交给雷山县,但继续支持绿茶饮料、抹茶饼干等新品开发,继续帮助茶叶销售,同年6月又捐赠价值60万元的夏秋茶生产设备1套。三是深化文旅产业合作,依托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飞览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西江投资2.76亿元建设5D环幕影院;引进已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雷公山景区、西江景区开发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
(五)就业服务一条龙,加大劳务协作力度。始终坚持“劳务输出”与“就近就业”两轮驱动,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题。一是强化劳务输出,两地人社部门在雷山县城南社区蝴蝶广场举办专场招聘会3次,共组织141家浙江企业进行线上线下招聘,提供生产、服务、销售等岗位数371个。截至10月31日,共组织建档立卡人口赴浙江省就业563人,新增就业241人;赴其他地区就业303人,新增就业203人。二是强化就近就业,通过对口帮扶项目和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非遗产品扶贫车间、藤编扶贫车间、雷山食堂先后投入运营,杭州援建的9个扶贫车间共吸纳就业467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153人,累计帮助建档立卡人口实现省内就近就业1089人,新增就业588人。三是强化就业培训,通过帮扶项目和扶贫车间,安排对口帮扶资金组织开展非遗产品加工、藤编加工等劳动力技能培训8期,培训建档立卡人口328人,培训后就业299人;开展直播电商等致富带头人培训8期,成功创业121人,带动建档立卡人口就业509人。
(六)共结两地一家亲,汇聚社会帮扶力量。广泛发动杭州企业通过产业合作、捐资捐物、消费扶贫等方式,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发挥镇街、村社、村企三级结对优势,新聘名誉村长11名、名誉校长5名、名誉院长6名。2020年,雷山县接收杭州市各类捐款捐物达2202.92万元,其中,杭州市商旅集团向雷山县捐赠100万元,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杭州望海潮建设有限公司、杭州清河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向雷山县捐赠82.5万元,继续用于深度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上城区捐赠雷山县人民医院价值260万元的远程医疗设备35套,帮助与浙大二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上城区各街道捐赠60万元,帮助结对乡镇实施社会事业项目;上城区红十字会捐赠20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扶贫事业;网易雷火公司捐赠68万元,设立“网易雷火”教育发展基金,专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
三、五年工作探索与创新
2016年以来,两地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特色亮点和创新典型。
(一)探索兴办社会企业扶贫新模式。引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捐赠2000万建成吉利雷山云尖茶叶公司,公司流转茶园2000多亩,引进了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扁形茶、揉捻茶、红茶生产线6条。公司于2019年3月正式投产运营以来,先后开发了雷山云尖、雷山云雾、雷山金红、雷山红梅等茶叶品牌;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发了宫禧福茶;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合作开发了扶贫茶饮,2019年订购夏秋茶10万斤,2020年订购夏秋茶5万斤,弥补了雷山县夏秋茶销售的空白,提高夏秋茶下树产能和茶园亩产能力。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选派青年骨干担任公司董事长,帮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累计销售1828.56万元,惠及全县17个村1700多户贫困户,企业的利润除留部分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外,其余由建档立卡户分享;2020年1月,吉利控股集团将公司正式移交给雷山县管理,并继续帮助开发抹茶系列衍生品,截至10月31日,雷山云尖公司共生产绿茶41.7吨,生产红茶5.25吨,实现销售额1507万元,兑现茶农茶青款420万元,惠及茶农1.6万余人,探索了兴办社会企业扶贫的新模式,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批示肯定。
(二)打造电商助力消费扶贫新样板。引进杭州网易严选,按照“设计销售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理念,帮助雷山县开发并销售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特别是从农特产品包装、文创产品设计开始就介入,极大地提升了雷山县产品的附加值,累计开发各类商品58款,打造了电商助力消费扶贫的新模式。网易严选还投资715万元,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北门建成了网易严选雷山体验馆,采用“西江景区线下实体店+网易严选线上电商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引导景区游客流量转化,推动雷山县优质农特产品和民族文创产品销售,该项目于2019年4月21日正式启动,至今累计销售额达1052.66万元,有力地带动了黔货出山,产生的利润还惠及建档立卡人口,该模式获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表彰。
(三)开创民企参与医疗扶贫新局面。2018年,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捐赠雷山1400万元,建成了70个村级卫生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就诊;2019年,浙江传化慈善基金继续支持“传化·安心”卫生室的村医培训等工作,并继续捐赠雷山县665万元,开创了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医疗健康扶贫的新局面。2020年10月1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四)开辟黔货入杭消费扶贫新路径。上城区高度关注“消费扶贫”工作,免费提供南宋御街563.81平米的场地,打造了雷山县非遗文化和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并把雷山的特色餐饮长桌宴引入杭州,开展活态非遗文化展示。该中心于2019年6月19日开馆以来,运营情况良好,每月营业额可以达到5.7万元,累计销售额68.1万元,开创了异地设点消费扶贫的新模式。
(五)探寻贫困残疾群体创业新机制。重点关心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探索实施残疾人百户创业计划,2019年投入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按照人均补助5000元的标准,支持10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通过养殖、种植、手工制作的方式自主创业;2020年继续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支持20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创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鼓励了残疾人自食其力,勤劳脱贫,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六)创新政校合作产业扶贫新方式。竹产业是浙江省的重要农业产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在上城区委书记陈瑾的关心协调下,雷山县与浙江农林大学签订了技术指导协议,帮助选择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种植又高产的高节竹品种;共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580万元,打造郎德镇乌流村、郎德镇也利村、永乐镇乔配村、望丰乡甘益村、望丰乡丰塘村5个笋用竹产业基地共计1658亩;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林水局多次派出专家实地指导竹苗种植,并开展技术培训2期40人;杭州市林水局赠送《高节竹栽种技术指导手册》3000本、杭州市捐赠高节竹苗9000株;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陈志刚高度肯定,2019年4月亲自带领村民种下了第一批高节竹竹苗,2020年5月又在雷山召开定点帮扶现场教学会,开创了“政府+高校”合作实施产业扶贫的新模式。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今后五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期和深化期,结合两地实际,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深化东西部协作。
(一)工作共进,提高站位深化协作。坚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和互利共赢的协作理念,进一步吸引和筹集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引导杭州民间资本投向雷山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主导产业,为两地协作夯实基础。继续保持协作资金力度不减,用于保障重点协作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助力雷山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方面提质增效。
(二)转型共赢,加大乡村振兴协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共同打造符合要求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借助杭州优秀干部和优强企业的力量,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杭州各类资金,帮助雷山乡村发展优势产业,实现长期滚动发展,稳固脱贫攻坚成效。
(三)产业共兴,加大产业转移协作。继续鼓励引导浙江优强企业到雷山投资兴业、发展产业、吸纳就业;继续有效对接杭州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发挥两地资源优势,探索产业合作有效途径,鼓励引导更多浙商、杭商到雷山投资兴业,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雷山兴建扶贫工厂,参与产业扶贫;继续实施好茶叶、笋用竹、中药材等能有效带动建档立卡人口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
(四)人才共育,加大人才交流协作。继续关注教育、医疗、农技等重点领域,不断深化学校、医院结对帮扶机制,用好两地远程教育、医疗平台;继续加强两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加快培养一批适应雷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性人才;继续选派优秀援黔干部,尽快到岗到位,做到压茬交接。
(五)资源共享,加大两地劳务协作。继续完善劳务协作服务对接机制,落实劳务协作各项政策,协调上城区企业、劳动服务中介机构与雷山县建立长期对口用工协作关系,精准对接就业岗位,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继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在引导建档立卡劳动力输出的同时,加大就近就业等力度。
(六)合力同进,加大消费扶贫协作。加强供给需求对接,通过订单式生产畅通供应链条,促进更多“黔货出山”。整合雷山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展会,新建直播带货平台,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拓宽茶叶、天麻等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发动上城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
(七)事业共建,创新方法深化协作。深化镇街、村社、村企结对帮扶,继续广泛社会动员,引导更多的浙商、杭商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体系,使雷山县和上城区扶贫协作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样板;鼓励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帮助雷山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