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鹤峰县下辖四乡五镇,由于地域限制,各乡镇教师之间横向交流不够通畅,教师专业化发展局限性较大。201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恩施州首次纳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明确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州,杭州市上城区对口帮扶鹤峰县。2017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与恩施州鹤峰县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帮扶协议,在项目建设、培训交流、学生资助、结对共建、设备购置等方面全方位帮扶。2019年,两地继续深化教育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上城区“智慧教育”资源优势和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作用,互助互研借力发展,开启城乡同步课堂、教师同步教研、名师同步培训、资源同步共享的“四个同步”教育扶贫模式。
2019年5月以来,鹤峰县教育局充分利用上城区捐赠的42套远程教育设备,与上城区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全面开启“四个同步”帮扶模式,明确由双方教研部门、学校分层次形成线上结对帮扶体系、建立相应网络交流板块,实现两地差异互补。截至目前,上城区与鹤峰县组织结对学校33个,组织结对教师364人次,上城区共选派60名专技教师到鹤峰县,现场送教支教30余次,开展帮扶活动30余次,网络协同教研40余次,鹤峰县参与教师达2000人次,惠及学生4000余名。
(一)上城区帮扶“两个到位”,确保项目实施
一是硬件设备到位。2019年10月,上城区捐赠的42套远程教育设备全部设备安装到位,调试运行,与上城区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二是辅导培训到位。鹤峰县管理干部、信息技术教师、骨干教师、教研员分期多批次赴上城区学习,上城区充分准备,精心安排,确保学有所获。
(二)落实“四个同步”教育扶贫项目,提高教师技能
一是城乡同步课堂。由两地教师分别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课堂模式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上城区送教教师周依、周黎敏带来的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体育示范课《耐力跑》,给了体育教学一种全新的模式;鹤峰县实验中学与上城区开展语文、思政、体育三门课程的“同课异构”。
二是教师同步教研。利用网络平台,鹤峰教师与上城教师多次开展异地同步教研活动,包括了数学、科学、体育、英语等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声画同步地实施公开课的观摩及课后“面对面”的远程教学研讨,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在线评论,将从不同角度有感而发的跟帖本身转化成后来学习者持续反思的学习“活资源”,将一次性的教研活动变成了持续性的教研活动。
三是名师同步培训。“鹤峰所需、上城所能”,上城名师为鹤峰县教师进行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经验介绍等培训。自2018年起鹤峰县选派百余名教师赴杭交流学习,参与上城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近60人次。2020年8月上城区教育学院为鹤峰县县级专职督学、学校后备干部、优秀教师共计50人开设了“鹤峰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
四是资源同步共享。在现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下,上城区为鹤峰县捐赠42套远程教育设备,借此鹤峰县与上城区的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两地教育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加深了两地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三)坚持“两学两促”,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学习上城理念促教学改革,通过实施“四个同步”项目,享受教研同步、培训同步、资源同步,更新观念,服务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同步高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学习鹤峰县“示范学校”促优质均衡发展,由12所上城区联系学校采用“1+N”模式带动其他学校,催生活动有序、有效落实。鹤峰县直学校均以此为契机,在校内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巩固学习和培训成果;鹤峰县内乡镇学校在整合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域内同步”课堂。鹤峰县实验小学与潼泉小学、思源实验学校与老村小学、走马中心学校与堰垭学校的课堂同步互联互通效果良好。
【经验和启示】
上城区数字教育在浙江乃至中国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化水平极高,大数据已成功运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记录、学生评价、差异作业等各个方面。上城区对口帮扶鹤峰县利用信息化开展了“四个同步”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协同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加强硬件建设是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上城区帮助鹤峰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两地教育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完善远程教育平台。为鹤峰县配备42套远程教育设备,与上城区的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为鹤峰县辖区内每所学校培训一名技术骨干。
(二)资源共享共建是教育资源的不竭源泉
上城区已建成的智慧教育平台为鹤峰县开通访问权限,鹤峰县42所中小学师生可利用互联网访问、下载上城区优质资源,点播同步课程资源,鹤峰也可将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的互通、互补。
(三)实施同步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建立双方教研部门联系协作机制,开通线上学科研修空间,每学科一学期开展1次线上同步教研活动。上城区开展的区域教学研究直播活动,为鹤峰县开放观看通道。双方实现线上教师同步培养。利用建好的远程教育平台,开展覆盖两地的线上培训活动,学习上城区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管理举措与教学方法;学习当前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四)实施师德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开展师德培训要放在同步培训之首。上城区派选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帮教、支教,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开展示范课教学,用高尚的师德精神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鹤峰县教师;鹤峰县选派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挂职工作,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名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优秀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输血式培训变成造血型培训,增强鹤峰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实施“同课异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修能力,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了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同课异构”的网络教研活动为两地教师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交流平台,打造了区域网络教研的共同体,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