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关于深化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
2019年1月18日
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关于
深化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提升钱塘智慧城(以下简称“智慧城”)工业用地亩产效益,优化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8〕5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意见》(杭政〔2018〕42号)和《江干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方案》(江政发〔2018〕28号)精神,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以“资源优用、产业优化、形象优美”为目标,对工业用地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结果的产业政策导向、资源要素配置、企业服务和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工作机制。到2022年,智慧城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或每平方米税收实现翻番,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形象优美的一流创新发展平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分类评价。根据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或每平方米税收、产业类型及建筑形态等条件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等级的企业,施以不同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手段。
2.坚持分别施策。以差别化措施为手段,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奖惩并举,促进优胜劣汰,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3.坚持分块推进。通过工业用地转创新型产业用地改造、引进龙头骨干企业或优质产业园区运营商等路径,在智慧城内分区域有序推进,促使区域产业和建筑形象有机更迭。
二、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
(一)评价对象。智慧城工业用地企业。综合评价每年实施一次,对当年征迁、在建、改造、引进龙头骨干企业或优质产业园区运营商的企业不列入评价对象。
(二)评价指标。工业用地企业亩均税收或每平方米税收、产业类型和建筑形态三项指标。
(三)权重设置。总分100分,税收指标权重为50%,产业类型和建筑形态指标权重各25%。
1.税收指标中:亩均税收大于200万元(含)或每平方米税收大于2000元(含)的得50分;亩均税收在100万元(含)—200万元或每平方米税收在1000元(含)—2000元的按照税收区间得35至50分(不含);亩均税收在30万元(含)—100万元或每平方米税收在300元(含)—1000元的按照税收区间得20至35分(不含);亩均税收小于30万元或每平方米税收小于300元的按照税收区间得0至20分(不含),分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产业类型指标中:产业指数字时尚(新零售、新媒体、新服妆)和智造融合(工业信息化、军民融合)产业。对于自用的企业,符合数字时尚或智造融合产业的得20分,不符合的不得分;对于打造产业园和出租物业的企业,实际入驻办公企业家数符合数字时尚或智造融合产业占比达60%(含)以上的得20分,占比低于60%的不得分。对于新认定或引进研发机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或者被评为特色产业园的,或者拥有众创空间的,根据国家、省、市级别,可分别加5分、3分、1分,最高得分不超过25分。
3.建筑形态指标中:根据智慧城风貌规划及建筑控制要求,对建筑风貌好的企业,得25分;建筑风貌较好的企业,得15分;建筑风貌一般的企业,得10分;建筑风貌较差的企业,得5分;对于已启动实质性改造升级的企业可加5分。
(四)分类分档。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档,分别是扶持类、引导类、倒逼类、整治类。原则上80分(含)以上的为A档、60分(含)至80分的为B档、40分(含)至60分的为C档,40分以下的为D档。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重大环境责任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不得进入A档和B档。
三、建立健全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一)整合激励倒逼手段。主要通过工业用地转创新型产业用地改造、引进龙头骨干企业或优质产业园区运营商打造特色产业平台的途径实施,根据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正向激励;对于消极不配合的企业,根据不同等级,施以不同的反向倒逼手段。除经管委会认定的税源型、重点成长型企业、产业培育加速器等情况外,对于实际入驻的办公企业,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手段同样适用。
1.正向激励包含但不限于以下:
(1)优先享受各类政府财政补助政策、项目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
(2)创新型产业用地改造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其发展拓展所需空间;
(3)提高服务星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创造性地开展赋能服务;
(4)优先支持企业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创先评优活动。
2.反向倒逼手段包含但不限于以下:
(1)严格控制或者停止各类政府财政补助政策、项目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
(2)取消企业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创先评优活动;
(3)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各职能部门依法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等。
(二)实施分类精准施策。
1.扶持A档企业。财政补助按区和智慧城出台政策的100%享受;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型产业用地改造;优先保障其发展拓展所需空间;优先支持企业参与各类创先评优活动等。
2.引导B档企业。财政补助按区和智慧城出台政策的80%享受;引导企业制定具体提升计划,指导企业自主或引入龙头企业合作进行创新型产业用地改造,或者帮助支持企业引进产业运营商打造特色产业园;适当支持企业参与各类创先评优活动。
3.倒逼C档企业。财政补助按区和智慧城出台政策的50%享受;取消企业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创先评优活动;倒逼企业制定具体改造方案,严格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启动自主或引入龙头企业合作进行创新型产业用地改造,或引进产业运营商打造特色产业园。
4.整治D档企业。停止各类政府财政补助政策;取消企业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创先评优活动;严格运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省、市有关产业政策,依法依规实施整治。
四、分区块有序推进
根据工作重点及区域形象现状,将智慧城分成南区块、环绿谷周边区块、九盛路以东区块等三大区块。
2018年为启动年,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政策宣传,对工业用地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南区块形成创新型产业用地建设一批、报批一批。
2019年为推进年,根据企业分档情况精准施策,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对应服务和倒逼工作。制定精准招商计划,持续开展系列招商。加快报批流程,南区块企业基本完成调整创新型产业用地手续,全面开工建设。加强氛围营造,启动环绿谷周边存量工业用地企业的调整提升工作。
2020年为关键年,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优质产业运营商与企业合作签约。南区块部分产业园亮相开园,环绿谷周边全面启动建设,启动九盛路以东存量工业用地企业的调整提升工作。
2021年为攻坚年,南区块部分项目竣工开业,加大对C、D档企业的倒逼手段,个别项目实现攻坚克难,推进九盛路以东存量工业用地企业的调整提升工作。
2022年为扫尾年,南区块九和路特色产业街开街,九盛路以东个别未启动项目扫尾启动,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或每平方米税收实现翻番,区域产业和建筑形象实现有效更迭。
五、强化服务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城“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智慧城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智慧城各局办负责人及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研究协调深化智慧城“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重大事项决策和部署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专班人员相对固定,由智慧城分管领导牵头,各成员单位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改革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智慧城经济发展局。
(二)加强分析研判。工业用地企业等级评价每年实施一次,由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评价结果经智慧城党工委会议或者党政联席会议同意后及时对外公布。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及时提醒企业绩效状态,针对不同类企业提出整改意见。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化专业机构,完善和改进评价结果的诊断分析,强化行业分析制度。
(三)加强部门协作。智慧城经济发展局牵头开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牵头开展评价办法中产业类型指标的评价考核,做好创新型产业用地推进、产业引育及企业荣誉的认定工作;计划财政局牵头开展评价办法中税收指标的评价考核,负责审核企业申报和享受财政补助政策;规划建设局牵头开展评价办法中建筑形态指标的评价考核;人才科技局负责审核企业申报和享受项目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配合做好企业荣誉的认定工作。区各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区城管局对建筑合法性进行检查;区住建局对房屋出租等进行检查;区市场监管局对证址不一致情况及企业年报情况等进行检查;江干消防大队对消防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江干区税务局对企业信用等级调整;区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进行执法等。
(四)加强氛围营造。强化政策宣传,做好有关评价指标、政策措施的解读说明,加强对不同类别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企业正确看待、积极配合支持提质增效工作。强化舆论宣传,对涌现出的典型改造案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
本实施方案自2019年2月28日起施行,由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