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城区人力社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标杆区”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无欠薪城区”创建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做好“人才大会上城分会”组织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引领,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2017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深化布局,积极推动人才高地构建
一是坚持高端引领。积极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组织申报工作,1名人才成功入选市521全球引才人选。今年首次成为2017“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特别支持单位,组织14家上城区企业及风投公司参加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等全球最领先前沿科技项目路演展示,为我区企业提供高端人才项目对接平台。
二是持续培育人才。着力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推进专业技术职称考评定工作。今年以来,我区确认初定初级职称408名,审核初定中级职称54名。继续落实省“151”人才、市“131”人才、区“128”人才培育提升工程,今年新推选省151中青年培养人才4名,19名人才推荐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金融类指标特色明显,突显我区基金小镇金融产业平台优势。
三是积极深化布局。以“智汇经典上城”为主题,承办2017年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城分会,邀请25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百余家上城区企业参加此次大会。落定18个项目签约上城,涉及科技、金融、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磅项目高达2亿元,聘请了10名上城区人才顾问,10家投资机构和10余家众创空间通过项目路演的形式进行资本和人才的对接,积极布局我区新一轮人才战略。
(二)有效探索,稳步推进就业形势优化
一是完善援助体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全区享受各类社保补贴12912人次,到期发放社保补贴4105万元;辖区企业享受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补贴共计1137人次,获得915.23万元的用工补贴;全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960人,补贴2587.89万元;受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格认定75人次,贷款总额达1070万元。
二是加强就业培训。坚持政府引导,发挥企业、培训机构主体作用,将培训作为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30余期,其中失业人员网上创业培训7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389人,进城务工农民培训516人,高技能人才培养567人。审核企业职工自主培训40期,共计培训878人次,有效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促进岗位对接。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和就业服务活动,组织“2017年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会60场,使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者实现精准对接。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网上发布用工信息单位1842家,发布用工岗位37191个。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26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36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78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基数归零。
四是探索管理改革。在湖滨街道率先进行了公益性岗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委托百事帮服务中心对政策帮扶性岗位实施开发管理。按照“科学设置、适度控制、动态监管”的原则,以转岗的形式与24名就业困难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以企业化的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用市场的力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切实满足社区及居民的公共利益。10月份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了试点工作经验。
(三)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是“进驻中心”全面完成。通过对照梳理,共整理公布业务主项29项、子项90项,达到上级“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的100%,现已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窗口业务更全面、一线办理更集成、内部流转更便捷的目标。根据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统一部署,社保、医保涉及的12个主项、42个子项业务事项,还实施了双休日正常开放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是“网上受理”实现覆盖。通过反复与市局信息中心的对接,我局线上、线下事项目录已完全一致,100%的业务事项均开通了网上办事,实现了全覆盖,走在了各城区的前列。依托市局信息中心的力量,已对我局所有办事事项的流程做了对照、名称做了统一、内容做了规范,努力快速形成人社领域的标准模式,将“走在前列”转化为“标准输出”。
三是“业务联办”有力推进。大力加强“综合窗口”建设,努力优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开展对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业务上实现互融互通,为联办打下相应的理论和操作基础;调整窗口设置,按照逐步融合、逐个增加的思路,大力整合医保、社保业务,原医保、社保窗口已全部合并为综合窗口;依托内部流转,全力推进“退休联办”业务,目前已能够实现退休办理“一窗进、全办结”,真正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四)夯实基础,大力开展“无欠薪城区”创建
一是强化上层设计。深入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80号)精神,调整我区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增强对“无欠薪城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紧密结合我区防治企业欠薪工作的实际,周密制定本级实施计划,进一步梳理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长效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加大查处力度。采取“书面审查、主动巡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查纠并举,努力净化辖区内劳动环境,促进和谐指数的提升。累计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1000余家次。受理立案577件,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大力推进超时案件催办、重大案件讨论等制度的常态化,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效率,共计帮助1500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等待遇1300余万元。
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对照《杭州市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本级应急预案,强化快速反应机制;严格值班,落实值班责任,严把指令受领关,切实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加强应急小组建设,积极做好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准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年来,处理“110联动”案件220起,其中群体性事件9起,均能做到快速到位,妥善处理。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上城区人社局在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总体要求下,按照“助推全区建设大局、保障群众基本权益、满足群众深层次需求”的总体思路,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坚定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开展“无欠薪城区”创建,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效益。
(一)坚持人才引领,服务建设大局
一是持续加强对接。在今年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城分会场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常规性工作贯穿到全年工作之中,调动全区各街道园区等产业平台力量,吸引广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实现与上城人才和技术需求企业充分洽谈和无缝对接,进一步推进整个上城区引才聚才高地建设。
二是高端人才引领。充分发挥此轮新出台的1211引才政策,及新一轮金融人才政策等特色,以政策为抓手,总领全年度人才工作。利用我区园区产业平台,加快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把落实“市521计划”、“市钱江特聘专家”、“市115外国智力项目”及“区1211”人才作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申报引导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各项配套服务。
三是培养专技人才。继续加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落实“省151”、“市131”和“区128”企业已有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最大限度激励其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博士后到我区企业,努力为我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既有拔尖领军又有后备骨干梯度配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服务。
(二)坚持防治并举,牢筑和谐之基
一是完善机制,联合处置。在区防范处置企业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形成防治欠薪工作合力。完善我区处置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行动预案,为人社、住建、公安、维稳等部门协同处置提供有力依据;落实“两节”期间联合办公制度,由人社、住建、公安部门在人社局实体化办公,提高敏感期防治欠薪的力度和效率;健全联合惩戒机制,使违法用工单位尤其是群体性欠薪企业在全区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其违法失信成本;完善司法衔接机制,进一步畅通移送渠道,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将“上城无欠薪”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制定指标清晰、责任明确的考核细则,以考核指标引导具体实践。切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科学设置考核项目,对象涵盖住建、发改经信等部门和街道,促进部门承担各自领域欠薪处理工作的责任,同时有力推动防欠薪工作在末端的落实。健全问责制度,对监管责任不落实的,严格责任追究。
三是重心下移,一线化解。以“和谐指数”综合测评为抓手,做好普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规范用工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针对各类行业的用工特点,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隐患问题提前查、普遍问题全面查、重点行业专项查、重点地区重点查,努力找准隐患苗头;依托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和谐劳动关系平台搭建,切实将劳动纠纷化解在一线,解决在基层,确保防范处置欠薪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三)坚持服务宗旨,保障深层需求
一是提升“简化办”效率。加强“综合窗口”建设,进一步优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服务模式。着眼实现业务互融互通,着力强化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业务强、效率高、服务优的一线工作人员队伍。积极探索业务经办系统的整合兼并,实现材料物理流转向系统流转的转变,依托系统提升办事效率。
二是提高“网上办”质量。继续发挥在全市人社领域网上办事“领头羊”作用,依托市局信息中心的力量,进一步规范网上办事事项的流程及内容,在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的同时,为其它城区提供明确的体系标准。建立多层级的立体监控体系,对于迟办、漏办等情况实施有效提醒,确保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标准。
三是推进“就近办”深化。以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室建设为主要抓手,在街道、社区现有业务基础上,按照“下放基础的、包含对口的、囊括相关的”原则,将区级层面业务进一步梳理,以街道劳动保障站为起点向下辐射。确保群众“家门口”办事业务种类全、关联性强、衔接度高,全力打造街道社区“模块式”、“打包式”的一条龙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