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围绕加快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战略目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力以赴战疫情、促发展、抓改革、保安全、优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坚强韧性。“3+2” 产业优势持续放大。 新增省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 12 家,集聚私募机构 632 家,资产管理总规模达 1. 2 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 1/4。“三大商圈”实现营业额 287.9 亿元,增长 5.8%,新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 87 家,湖滨商圈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家,西子洁能等 3 家企业入选市级“未来工厂”。 新招引落地上海美商会、润物德荫等一批专业服务业、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集聚发展,实现税收亿元楼宇 62 幢、税收十亿元楼宇 11 幢,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 成功引进葛兰素史克、美国强生等世界 500 强浙江区域总部和三峡能源投资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191 个、10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11个,实际利用外资 10. 9 亿美元。 引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 39 名、市级高层次人才 1700 名。 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成功举办首届“金靴奔跑”创新创业大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48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455 家、有效发明专利授权 1017 件,预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45%。 上城信息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钱塘智慧城)纳入省级高新区创建名单。
(二)重点领域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政务服务改革推陈出新。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务服务全量全要素全应用“数据图谱”,实现102 个事项区内全域通办,助企服务“126”体系持续健全,获批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国家级试点。 数字化改革成果涌现。 杭州东站“探索构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多跨协同智治体系”获评省改革突破银奖,“时间银行”等 4 个应用场景入选全省“一本账 S2 ”,“云联勘”等 16 项应用入选省级试点,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创投股权报价平台获评省自贸区优秀创新案例,数字化改革获全省五星最高评级。“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 创新“365”行政执法改革体系,全市首创“五赋权、一约束”工作机制,打造直播电商数字治理平台等特色监管一件事,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 1756次,实现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 五大区级国有集团发展主业更加清晰,探索开展多元化经营,资产总额达1556. 2 亿元,新增融资总额 187 亿元。 上城资本、上城城投成为全国首个区县级母子公司均为 AAA 主体信用评级案例。
(三)文化传承创新彰显独特韵味。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加快实施。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精彩亮相,宋韵最杭州传统风貌区成为省级样板,南宋临安城址入选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古海塘遗址入选杭州市申遗备选名录。 第二届宋韵文化节成功举办,韵味百巷、走向吴山、宋韵薪传非遗大秀等活动创新开展。 文化惠民出新出彩。 打造品质文化生活圈,建成杭州书房 21 家、文化客厅 31 个、邻里图书馆 13 家,南宋书房入选首届浙江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非遗保护评估指数均居全省前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排名全省第五。 红色文化、钱塘江文化、蚕桑文化、孝爱文化共生交融,美美与共的文化体验深入街头巷尾。 文商旅深度融合。 “跟着地名游上城”、皋亭山观桃节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清河坊历史街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精心打造《华灯夜宴》《钱塘今朝更繁华》等文艺佳作 235 件,荣获省级奖项 12 项、市级 9 项。 引进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 56 个,万事利数字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两极”融合效应持续显现。
(四) 城区功能品质加快重塑优化。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科学谋划调整“三区三线”,新增城市可开发面积 9.9 平方公里,再开发低效用地 2613 亩。 征迁扫尾历史遗留点位 609 个,收储地块 16 宗 457 亩,出让地块 22 宗 562 亩。 三堡、五堡留用地项目顺利开工。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面改造完成亚运保障项目124 个,宣家埠入城口、彭埠互通全新亮相。 新建重建道路 36 条,打通断头路 3 条。 新增公共泊位 12251 个、公共充电桩 589 个,电网供电可靠率达 99. 9%以上,开发完成连堡丰城一期等地下空间196 万方。 开工安置房 47. 6 万方、竣工 41 万方,回迁安置 3720户,海潮雅园、坤塘悦府等 9 个项目获评全市首批最美安置房。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 180 个、538. 5 万方,改造工作获评全省优秀。 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127 台、二次供水改造小区 12 个,治理危房 19 处。 杨柳郡、红梅 2 个社区获评全省首批未来社区,彩霞岭、三卫等 27 个社区列入省级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美丽上城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丰收湖、桃花湖分别获评省、市级美丽河湖,运河上城段成为省级最美绿道。 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22 个,拆除违法建筑 54. 4 万方,新增公共绿地 70. 1 万方、城市公园 8 座,整治工地围挡 209个,改造国际化标识标牌 7850 块。 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捧回全市主城区首个大禹银鼎。
(五)民生保障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采实、天长、胜利等名校品牌向城东区域辐射扩面,开办新校新园 14所。 长幼随学、淘活动、家校社协同等创新工作全面推进,5 所“公参民”学校治理有序完成,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全市第一。 健康上城建设持续深化。 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 5 个,“暖心助孕”工作入选全市唯一试点,“两慢病”全周期管理系统全市推广,获评省级健康县区。 新改建体育健身设施 299 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 39. 2 万方,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3098 场,荣获首批省体育现代化区。 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创新推出“幸福邻里坊”品牌,青荷苑、青年路等 17 个社区项目建成运行,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建成原居安养中心 23 家、社区康养驿站 169 家,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 180 张。 创新“悠悠托”品牌,全域推进托幼一体化,开设幼儿园托位 1156 个。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城镇新增就业 3. 4 万人,成功创建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 14 个。 设立全省首个慈善信托,区“残疾人社会融合共享体”获评首批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 建成 5A 级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婚俗改革获评省首批优秀实验区。 落地全省退役军人优待证试点。 “帮帮摊”等对口帮扶项目广受好评。
(六)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社区治理更加精细。 构建“1126”现代社区工作体系,完成濮家联合社区规模调整,优化村社网格 1360 个、微网格 9201 个,完善社会工作者阶梯化职业成长机制,“五社联动”列入省级试点,成功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首创“金牌管家”物业管理模式,南肖埠社区居委会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风险化解有力有序。区街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全面建成,“141”基层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历史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教育、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平稳有序,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平安护航任务。 安全基础不断巩固。 区街社企四方责任体系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 50%。 社会治安大局平稳,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 18. 4%和 18. 1%,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案损分别下降 29. 2%和 30. 9%。防汛防台抢险救灾体系进一步健全,有效防御“轩岚诺”“梅花”台风。 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实现省级平安区接续连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