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宏观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多重考验,上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产业突破年”,统筹推进“八大行动”,承压奋进、砥砺前行,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一)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2024年上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59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220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2 %。三次产业结构为0:21.4:7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111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8239美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

2021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2024年上城区生产总值分行业占比情况


(二)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11亿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税收收入206.12亿元,下降1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2.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04亿元,下降6.6%,其中民生支出123.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0%。

(三)市场主体

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经营主体42324户,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新设企业17267户、个体工商户25054户,分别增长1.8%和16.7%。年末在册市场经营主体215315户,增长9.5%,其中企业116461户、个体工商户98751户,分别增长6.3%和13.7%。

(四)人口就业

据2024年全区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3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万人。公安部门登记户籍人口9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4.79万人,女性人口47.60万人。按户籍人口分的男女性别比为94.09:100(男/女)。全年出生人口7063人,死亡人口4690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出生率7.73‰,死亡率5.13‰,人口自然增长率2.6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6万个,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零工市场3家、省级高质量就业社区15个。


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43元,比上年增长3.2%。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957元,比上年增长4.7%。

(二)社会保障

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人数分别为65.87万人和63.94万人;年末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5.43万人。养老保险和户籍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100%,“残疾人之家”覆盖率100%,有就业需求的应届残疾大学生就业率100%。拥有全国“美丽工坊”1家,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1家,全国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2家,国家级残疾人之家1个,省级五星级残疾人之家7个,市级五星级残疾人托养机构2家。

(三)社会福利

“十分优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全面深化“三型颐养·幸福+”家社院一体化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幸福·邻里食堂”系列助餐点位131个,配送餐实现全域覆盖,累计服务老年人264万人次。现有养老机构30家、总床位数4954张,街道原居安养中心21家、社区康养驿站172家,街道康养联合体14家。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7622.84万元。实体化运行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推动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提质扩面,建成儿童健康管理中心13家,新增托幼一体托位900个,每千人托位数达4.83个,普惠托位占比78.6%。

三、行业发展

(一)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8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2.7%和1.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59.27亿元,增长4.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9.82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0.61亿元,下降8.6%。

(二)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6.5%。新增省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8家,引进管理规模100亿元的国新创投母基金,设立全省首支S基金,落地大宗商品金融服务中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0.3%。项目投资中: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83.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9.9%,民间项目投资增长30.2%,工业投资增长39.6%,制造业投资增长43.0%。

(四)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37.60亿元,比上年下降5.4%。年末房屋施工面积1572.2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面积190.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5.6万平方米,下降51.3%。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4.30亿元,比上年增长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7.44亿元,增长2.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2839.82亿元,下降4.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41.09亿元,增长1.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1.77亿元,比上年下降1.9%。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4.9%、9.3%、8.8%、8.7%。

(六)对外贸易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98.0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出口额466.30亿元,增长8.4%;进口额231.75亿元,增长5.4%。服务贸易出口18.71亿美元。

(七)招商引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05亿美元。总部经济提质增效,落地达势浙江区域总部、浙江海洋风电研发总部等总部项目56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5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实现税收亿元楼宇75个,税收10亿元楼宇8个,首获“中国楼宇经济品牌跨域示范城区”,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前10强。


四、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城市建设

编制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九堡、笕桥单元控规修编正式获批,新增待开发土地34宗990亩,收储土地25宗948亩,出让土地20宗783亩,新增建设用地191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282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地铁四期建设征收借地任务143项,清零征迁项目13个。完善十三湾巷、二十三坊巷等城市片区化更新方案,创建省级风貌样板区3个、未来社区24个。新筹建保障性住房8798套,竣工安置房项目19个,回迁安置4892户,改造老旧小区94个,治理危房15处,拆除违法建筑17.6万平方米。更新加装电梯848台,新建道路10条、雨污管网3.8公里,新增停车泊位2600个。

(二)环境保护

持续深化治气治水治废攻坚,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市控以上断面水质Ⅲ类以上比例连续4年保持100%,荣获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落实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无废细胞51个,建成公园7个,新增绿地61万平方米、绿道12公里,入选省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建设试点。

(三)安全生产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数同比减少1起,下降50.0%。持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有效刑事警情、非警务纠纷分别下降23.5%、10.7%。深化“全民反诈”,电诈案件受理数、案损数分别下降18.4%、36.6%。高标准做好湖滨步行街跨年夜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有效应对“贝碧嘉”“普拉桑”等台风和梅汛影响。实现平安建设十九连创。


五、社会事业

(一)科技人才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2.1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15家。入选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14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60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2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104件。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3家;众创空间15个,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7家。引进未来产业项目157个,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8名、市级高层次人才2930名,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6万人。

(二)教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03所,其中小学55所,初中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高1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幼儿园103所。全区在校学生(幼儿)167053人,其中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125842人(小学生89875人、初中生35967人),普通高中段学生1305人,中职1143人,特殊教育学生399人,在园幼儿38364人。全系统教职员工数15052人,其中专任教师11905人,在编教职工10052人。2024年在建学校、幼儿园共计35所(含2所改扩建),其中6所竣工交付。新增省一级幼儿园4所。2024年公共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30.7%。

(三)文化旅游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含省、市)1个,公共图书馆(含省、市)3个,区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个,剧场(含省、市)7个,区属博物馆、纪念馆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75个、邻里阅读空间29个、文艺赋美演出点位690个。全年推动整合重大文旅项目5个,实际投资额3.89亿元;培育“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18个。全域旅游总人数6989万人次,增长7.6%。

(四)卫生健康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97个,其中综合医院34家,中医医院3家,专科医院24家,区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个,门诊部263家,诊所351个,卫生所、医务室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2个。拥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5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462人,注册护士17118人。拥有床位21035张,其中医院床位20513张。全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3984.93万人次。

(五)体育

全年,完成浙江省“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建设1处;建成百姓“家门口”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127处,面积超6万方;城东体育网球训练中心、近江时代大厦屋顶多功能运动场建成开放,入选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志性成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00余场。成功举办2024世界无人机竞速锦标赛、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杭州大宋108越野赛。举办青少年“防溺水”培训80场。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723.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2.1∶77.9。

[3]、本公报中的“增长(减少、下降)”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与2023年比较。

[4]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

[5]本公报中的数据来源除区统计局外,还来自区发改经信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投资促进局、区残联等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