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街道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紫阳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产业突破”主题年,紧抓辖区靠山、沿江、傍河的生态优势,谋定“古韵新姿,睦邻和谐”幸福新紫阳定位目标,以排头兵之姿求发展、谋新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最杭州、新上城”风采,以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建设新局新篇,为省市区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今年工作情况

(一)“快与稳”并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以宋韵文化底蕴激发创新活力。围绕打造“高端金融经济集聚区”,聚焦“湖光山色”,狠抓产业突破,做到产城融合,以宋韵赋能产业发展。紧盯赛道。锁定“一核两带三圈”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坚持做优“金融+文创”的紫阳特色产业。着重招引投资类、文化类项目,推进优质企业集聚,全面挖掘产业发展空间。捧好小镇“金饭碗”,依托基金小镇3.0业态,拓展小镇产业链,紧盯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做优长板。持续放大产业优势,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用心用情提供“店小二”服务,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走访辖区重点规上制造业、营利性服务业,扎实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地、办证等难题。“尚青聚能·智汇紫阳”系列活动,让辖区企业抱团取暖,实现资源利益共赢。抬高底板。聚焦“八大行动”,对标对表找差距,针对社零、出口、固投等指标考核较为落后的情况,持续落实“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做到以存量求增量。

(二)内外共发力,精准聚焦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

以幸福可感可及谋求城市更新。坚持干好难而正确的事。以现代社区建设为依托,让居民口袋富、脑袋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可感可及。依托紫阳山麓,在皇城根下打造生物多样园区,4月成功创建完成杭州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10月街道被杭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现代化生态治理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年旧改让老街道“破茧重生”。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未来2年累计综合整治提升55万方。以工程带提升,通过置换、腾退、租赁等方式,盘活碎片资源,以主题小品、文化墙绘等全新形式成为家门口的文化长廊;置换3000余方房产,闲置售楼部变紫阳·西泠幸福邻里坊、破旧店面变志愿者服务阵地、产业基地等,解锁“15分钟步行生活圈”。全生命周期人群拥有稳稳幸福。以幸福邻里坊党建联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木场巷幸福邻里坊,增配用餐、婴幼儿成长驿站等服务空间,引入辖区社会组织等投放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五个大类十余个小类服务,有效解决新建安置小区服务缺配问题。全域统筹资源,勾画紫阳街道幸福地图,让用餐、学习、文娱等服务类别直观可享,目前,设立功能多元的党群服务中心13个、党群服务驿站3个,建立5家邻里食堂、3个助餐点;引入专业幼托机构3家。打造全省首个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展厅,为老年人提供了政策咨询与产品体验,有效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

(三)破与立并举,凝心聚力抓出改革破题“真实效”

以系统变革重塑破题治理困境。为民勇担当,叫板历史遗留问题、管辖边界问题,在新征程上跑出新高度,以争当“首位先锋”的姿态让优秀经验“一江春水向东流”。2处危墙隐患点顺利排除。针对上羊市街社区省级文保建筑朱智故居围墙坍塌情况,持续攻坚排危55天,安全有序撤离2户危房群众。扎实做好企业安全管理,针对中烟集团职工宿舍楼后侧山体边坡落石,街道迅速有效处置,第一时间转移人员6名,排除安全隐患。2项省级试点推进流程重塑。围绕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法治化综合改革,深入谋划,提炼推出“1131”快速执法工作机制,实现快流转、快响应、快处置、快执法、快反馈的“五快”目标。截至目前,累计申领赋权执法事项191项,覆盖率为84.79%;开展专项检查27次,亮码检查24次,“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32次,发现问题132处,及时整改132处;同步依托非现场执法助力整治,共办结案件简易程序4件,案件一般程序办结1件。

(四)平与战结合,创新治理筑强平安稳定“新底板”

防微杜渐,织密消防安全“防护网”。街道先后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飞线充电等专项检查行动,铺设落地350组应急消防柜。针对辖区木质建筑多等火灾隐患,街道广泛铺设灭火器、报警器以及新增微型消防站,基本实现了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同时开展安全隐患整治80余次。街道火灾数量与成灾率同比下降15%和50%。围绕“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核心理念,凝聚群众共识,推动“消防生命通道整治”专项攻坚。2024年全年打通9个小区的消防“生命通道”,数量高居全区第一,全年工作“零信访、零投诉、零舆情”。防教结合,打造社会环境“净化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发挥基层调处作用,街道社区各级调委会共调解矛盾纠纷778起,调处率100%。统筹多元力量搭建“街事荟”平台,编制形成二十三坊巷街事荟运行手册,完善居民、商户参与治理激励机制,建立坊巷长片区负责制,十三名坊巷长42名坊巷员落实包干责任,街域治理格局逐渐形成。推出公共服务轮值制,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服务力量常态化在街区落地,街区序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围绕旧改、韵味提升等先后开展议事协商16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70余个。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明年工作面临许多方面的重大要求,要从历史方位、明年形势、预期目标来审视。紫阳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披荆斩棘,奔涌破浪,奋力打造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典范城区基层样板。

(一)蓄势跨越,打造高质量发展基层样板。围绕宋韵文化保护传承,借助十五奎巷、太庙社区旧改,推动二十三坊区域产业、商业融合发展,解决有产业无产出的现状。紧抓辖区文化底蕴厚重优势,推进文化+城市、文化+产业、文化+文明的深度融合。借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投融汇平台,招引优质产业。在街道原有外贸、金融板块企业集群的基础上,加快招引符合新质生产力趋势的优质企业,重点招引金融服务、消费服务、智能制造、专业服务、大健康五大区主导产业。结合辖区内金融企业2025年目标投向,如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电子、半导体、通讯,智能汽车,材料和制造业等,借助专业资本的眼光和招引能力,将企业引流进上城并生根发芽。

(二)谋势创先,打造民生幸福基层样板。共富导向,高品质打造现代社区、共富基本单元。以“共富路上不落一人”的工作理念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重为幼儿、老人、残障人士建设庇护港湾,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可及。聚焦品牌赋能共治,擦亮“第一居”金字招牌。依托韵味紫阳社区发展基金会,不断深化“邻里汇”公共服务品牌,强化“邻里公益汇”社会治理效应,壮大“邻里工匠坊”队伍,优化“邻里汇”公益积分小程序,积极发挥“第一居”在“议事协商”与“基层治理”上的优势,深入挖掘品牌内涵与历史故事,力求实现善治首居“可观可感”的效果,共同推动街区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不断开创街区发展新篇章,持续提升“第一居”的品牌影响力。

(三)乘势而上,打造智慧治理基层样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末梢建设,做大做强以居民骨干、物业和业委会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长效落地“群防+智防”的防疫工作机制,从容应对高频平战转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样板。进一步提升邻里110阵地建设,在二十三坊区域新增邻里110法治驿站阵地。结合街事荟开展进一步完善问题闭环处置机制,以服务提升街区管理水平,实现服务开展在街区、事务办理在街区、问题解决在街区,强化坊巷长片区负责制,让商户、居民自管成为常态,塑造典型形象,形成坊巷自治品牌。结合区域特色和宋韵文化,开展“邻里打更人”项目,组织居民骨干、热心商户不断扩充邻里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夜间平安巡防加大邻里110知晓率和满意率。建立居民意见领袖品牌工作室,带领邻里110队伍开展反诈防范、禁毒宣传、矛盾调解等社会公益活动。不断丰富邻里110社会治理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使之真正成为“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