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认定结果名单,拟认定2926所学校为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我区杭州市建兰中学、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榜上有名。
据悉,第三批试点工作旨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急救教育,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试点学校将积极利用入学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提高师生守护生命安全健康能力。
一起来了解两所试点学校的急救教育做法~
杭州市建兰中学
杭州市建兰中学始终践行适性教育理念,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依托,构建起“设施—教育—创新”三维立体的急救教育体系。
科技筑基,智慧急救显担当。依托省内领先的智慧操场与智慧体育馆,学校在全校重点区域布设急救箱,医务室配备AED、心电图机等专业设备,创新设置智能急救导航系统。通过“学校大脑”精准管理急救资源,实现“黄金四分钟”急救响应全覆盖。
专业赋能,全员育人护成长。学校构建“医教协同”培养机制,现有持证急救师资队伍规模达90人,实现全学科教师急救技能认证。创新开发“急救+”融合课程体系,将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技能融入生物、心理等学科教学,每年开展消防逃生、防震演练等实景培训,让急救教育真正从课本走向生活。
创新驱动,未来教育开新篇。作为教育部文化寻力基地学校,学校率先探索VR急救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将急救技能纳入学生素养评价体系,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新时代公民。
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
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专题教育为主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培养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设急救课程,培训知识技能。学校开设红十字救护课程,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专家讲座、海报、班会、晨会等多渠道普及急救和常见病的处理方法,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急救知识宣传。各学科专技教师全部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配置急救设备,增强急救资源。参照学校卫生工作标准、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配置AED、心肺复苏模拟人等,常备校园急救包、人工呼吸面罩、纱布绷带、急救夹板等校园急救设施设备。积极与医疗机构、专业救援团队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急救资源支持。
完善考核体系,提升急救成效。成立急救评估小组,进行急救课程评估。结合世界急救日、512防震逃生演练、119消防逃生演练等主题活动,聘请红十字会专家进行考核指导。根据校内外的急救实践表现,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实际救援效果,评估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评价急救教育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