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秘书处公布2025年度“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课题”立项名单。上城4项课题成功立项,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据悉,自2022年起,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已开展连续三年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遴选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较好、常态化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区域,深入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成长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形成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前期,我区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共有9所学校入选试点校,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4个课题获国家级创新课题立项,是区域试点校持续探索的前沿思考和创新成果。
一起来了解四个立项课题
课题以“评价育人”为工作思想,倡导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机制,通过设计系统思维评价体系、多元视角评价方式、创新解决型评价工具及牵引效应结果应用,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统一。研究聚焦学科课程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度融合,将评价嵌入日常教学各环节,促进知识习得与核心素养协同发展,形成教学评良性互动的育人新模式。
学校聚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依托全国首创的“学校大脑”平台,融合多模态智能技术,构建覆盖学生行为、学业及生涯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打造个性化成长成熟度(IGPM)模型。研究旨在破解传统评价局限,以数据驱动精准评估,助力五育并举,推动教育现代化。成果将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复制的科学评价范式,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立足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战略,落实“双减”政策下“五育并举”方针。学校依托SEED平台,融合过程性与诊断性评价,提升评价科学性。结合创新项目式学习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估框架,利用信息技术生成个性化报告,优化教学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智慧景行”学生综合评价,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载体,通过“争章旅程”“时光印迹”“书海遨游”“学业发展”四大模块,进行学生成长信息采集,构建较为完善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场景涵盖了学生日常行规表现、校内外主题活动、学科学习、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结合阶段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精准画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
未来,上城将继续深化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研究,构建多维度监测评估体系,通过数据驱动精准分析学生成长规律,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