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上城区文明办、清波街道联合举办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活动在吴山雷锋广场举行,这是3月首场“礼行周六·走向吴山”活动,拉开上城区学雷锋月系列服务活动的序幕。
本次活动通过服务市集的形式,将雷锋精神融入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吸引来47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240余名志愿者参加。学雷锋市集共有50余个服务摊位,为市民提供理发、缝补、磨刀、修伞、按摩、艾灸等50余项目便民服务,以及金融咨询、法律帮扶等服务项目。
今天正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民间风俗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理发服务的摊位格外热闹。雷锋铜雕石像前,12位理发师志愿者一字排开,手持剃发器“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为老人理发,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
尽管闻名而来的老人络绎不绝,但因为采取了发号排队方式,等候的队伍井然有序。家住清波门的周阿姨刚理完发,照照镜子满意的和身旁的市民聊起来:“我现在每次理发都到这里来,服务态度好,水平也不错……”
这些理发师大多是张能庆公益服务站旗下“银丝坊”项目的志愿者。巧的是,今年恰逢“银丝坊”成立十周年。十年间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寥寥数名志愿者发展到如今成熟且专业的服务团队。十年的坚守,“银丝坊”的志愿者诠释了文明实践与雷锋精神的传承与交织,也成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见证者。
火爆的不仅是理发服务摊位,其他摊位前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让志愿者喝口水的时间都舍不得。一位刚补完衣服的大伯夸赞道:“这里的裁缝师傅手艺好,补得也细心,真不错!”另一位阿姨接上话茬:“磨刀师傅技术好,这个活动更好!”现场更多的市民表示,现在修补服务的地方越来越少,家里要补、要修、要磨的都能在这里解决,服务真是做到“家”了。
现场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修着自行车、理着发,也有稚嫩的小学生,跟着老师和家长宣传雷锋精神。除了常规的便民服务项目,现场中医义诊、艾灸、非遗体验等不少特色服务也吸引着市民。一路逛来,既有针对老年人的防诈骗宣传和智能手机使用培训,也有针对普通市民的社会保障卡“一站式”服务,如果是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环保手工作品。
从每月的第一个周六的学雷锋服务,到每周六的学雷锋文明实践,吴山雷锋广场已经成为志愿者心目中上城乃至杭州学雷锋的地标,周六到吴山广场享受服务已经成为不少杭州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许多人从服务对象逐渐成为志愿者,实现文明实践的“双向奔赴”和雷锋精神的传承。
初春的吴山雷锋广场暖意洋洋,学雷锋的热情比气温还升得快。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日子,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普通市民,共同体会着雷锋精神的生动践行与传承,见证文明之花绽放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清波街道将持续推进吴山雷锋广场文明实践活动,让学雷锋服务延伸进社区,传递心贴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