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敏委员:

您在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的建议》(第20244008号)收悉。该提案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人社局把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稳就业和促就业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创业陪跑行动,通过优化创业政策、建强创业载体、丰富配套服务,全方位激发创业活力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实现以高水平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2023年新增认定7家市级创业陪跑空间,目前全区累计认定创业陪跑空间17家,提供孵化面积超3万平方米,孵化重点人群创办企业230余家,带动就业864人,2024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5万人。

一、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创业主体潜能活力。

一是强化创业扶持激励。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创业政策,结合本区实际出台《关于加强和改善民生的若干意见》,不断拓宽资金补贴政策覆盖面,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类创业补贴44.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5%。

二是支持孵化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示范引领、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吸纳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运营机构作为主办方,规范陪跑空间运营管理。针对创业陪跑空间主办方每年可按规定申领5万元或10万元的主办方补贴。

三是缓解创业初期压力。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引领创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量身设计个性化融资服务方案,额度上限可达300万元。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审核政策标准,降低贷款申请门槛,优化贷款资格审核流程,进一步释放政策效能,激发创业活力,2023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213亿元,有效纾解了创业群体及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二、加强链路对接,支持双创资源开放共享。

一是组建创业智囊团队。建立“特聘创业导师+标杆企业导师+专职服务团队”三位一体的创业导师体系,为入孵企业会诊把脉,为创业者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建议,组织开展创业陪跑领创训练营,加强创业导师一对一跟踪服务,推动领教导师与领创学员交流合作、共同成长。

二是加速创业要素集聚。集中对接挖掘陪跑空间、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加快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的汇聚融合。今年结合上城区产业突破转型,联合10余所高校成立“杭州·上城高校发展联盟”,建立上城区元宇宙青创综合体,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项目资助、场地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要素服务,助力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

三是构建社群陪跑链接。组织陪跑空间利用内部宣传渠道、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人社惠企惠民政策,积极开展“上选·青云志”创业交流分享会、创业项目路演等服务交流活动,组织辖区陪跑空间主办方、创业者参加杭州创业马拉松、“集市展”和“主题创”等多项活动,帮助创业者与创业导师、大企业负责人实现对接交流,构建社群模式的创业陪跑新路径。

三、提升服务质效,打造创业陪跑服务生态。

一是推动创业能力大提升。构建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2023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2万人次。结合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培训,大力推广SYB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强化后续跟踪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帮助405名学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化。指导各街道结合辖区产业特点,培育具有各街社特色的陪跑空间。深化“一街一品”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重点群体公益周活动18场,打造出“上选·青云志”交流分享会、私人订制周、重点群体公益周等主题活动,巧大姐共富工坊“零工市场”、集市型招聘等一批具有基层特色的就业公共服务品牌。

三是实现创业资源一张图。基于数智就业服务平台,将创业全流程服务要素接入“创业一张图”数字服务平台,通过扫码即可一站式获取创业需求全链路全要素供给,实现“一键导航”创业陪跑空间,“一键办理”创业担保贷款等融资支持,“一键报名”创业导师辅导、创业项目评审大会等各类创业活动。

下一步,上城区人力社保局将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积极鼓励分梯次打造创业门店、创业小巷、创业型特色街区等社区微创空间,促进居民“家门口”创业就业,打造更加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创业生态。

联系人: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虞乐菲

联系电话:0571-89500953       传真:86972115



杭州市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