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在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上城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上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新上城组建的第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杭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较好地完成了区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中展现出新时代新上城新作为。

(一)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持续影响,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促进区域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7.5亿元,增长7.2%,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812.9亿元,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9亿元,增长10.6%;财政总收入377.8亿元,增长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4亿元,增长7.6%;文化产业增加值69.0亿元,增长15.2%。

(二)城建环保的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坚定不移提升城区品质,加快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努力促进城市均衡一体化发展。全区完成收储经营性用地10宗427亩,出让5宗390亩。实现安置房开工13.5万平方米、竣工161万平方米、交付110万平方米,完成回迁安置4647户。开工续建钱江东路等道路29条、20公里以上,竣工复兴路等道路18条、7公里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883个。完成拆违61.9万平方米。IV类以上水质河道占比年均值达到85.1%,新增绿化100万平方米。

(三)社会民生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87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均巩固在99%以上。建成学校12所,开工学校5所,提升改造学校5所。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托位250个、成长驿站23家。新增文体设施115处、科普设施场馆13处,扩容文体活动空间54.4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完工153台,正在施工113台。培养省级品牌社会组织4家,培养市级品牌社会组织6家。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稳中求进,在应对挑战中增强了发展活力。

1.产业经济提档升级。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实现增加值584.9亿元,增长6.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4.2%;新增上市企业11家,新增大家人寿、国融证券等持牌金融机构省级总部12家。商贸服务提质增效,培育省市新零售、新消费示范企业7家;湖滨智慧商圈获评省级首批示范智慧商圈,加快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产业转型。专业服务突破发展,实现业务收入超亿元律师事务所8家,占全市的66.6%,位居全省区(县)首位。健康产业稳步发展,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33.3%。文旅产业深度融合,5个国家级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新引进文化企业800余家,《大浪淘沙》《武汉日夜》《济公之降龙降世》等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2.重点平台质效跃升。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金”“玉”良缘交相辉映,杭州金融城集聚122家持牌金融机构省级(以上)总部,金融衍生机构734家;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入驻金融机构2344家,总资产管理规模11655亿元,获评“最美小镇”“中国最具特色基金小镇”。钱塘智慧城深度聚焦“一基地两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新服妆超级供应链基地”,引进高优逸、欧诗漫、储兴服饰等供应链项目26个。丁兰智慧小镇产业平台体系加速形成,巩固提升西子智慧产业园、启迪科技城、尚坤智慧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杭州枢纽数字贸易生态圈逐步成型,杭州当代美术馆、“线上中国酒都”等多个“数字+”项目落地。

3.时尚消费活力绽放。推动消费体系升级,实现网络零售额1132.7亿元;支持发展“直播+”融合模式,培育省级直播电商基地2家;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引进极氪汽车、HAYDON等品牌首店、旗舰店100余家;发布夜经济地图,创新推出“夜潮时尚集 数智消费季”、杭州仲夏夜等夜经济活动。推进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建设,全国首个《未来社区商业建设及运营规范》省级标准发布。抓好浙江自贸区杭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对外贸易预警点落户;激活双循环发展引擎,实现进出口总额633.1亿元,增长11.3%;服务贸易出口额20.3亿美元,增长7.6%。

(二)稳中见新,在积极探索中激发了创新潜力。

1.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现核心产业增加值76.6亿元,增长12%。新制造业计划深入实施,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66.6亿元,增长6.5%;9家企业入选“未来工厂”培育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100%。创新集群不断壮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1家。创新载体加快培育,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稳步推进健康服务与大数据等3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新增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备案2家。科研创新投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经费支出增长12.7%,新增发明专利947件。

2.招产引智聚力发展。聚力构建产业生态招商,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5个,位列全市首位。巩固发展楼宇经济,实现楼宇经常性税收超150亿元,税收超亿元楼宇达38幢。聚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8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4.7亿元;实现西子钱塘智慧产业园、云峰德信总部、始版桥未来中心等6个“152”项目开工,落地率100%。精心打造“金靴踏浪 江河汇才”人才品牌,重磅发布“黄金二十条”人才新政,新引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0人,新增杭州市高层次人才1287人,培育高技能人才5489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

3.数智改革成效明显。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建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完成“数智上城”总门户和五大系统分门户上线;推动特色应用迭代更新,38个场景入选省市试点,“一表通”成为首个由区县向全市整体推广的应用场景,杭州东站未来枢纽安全智控应用通过全省数字孪生首批试点项目验收,上线全国首个“直播电商治理平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可办”,完成15 分钟“办事圈”。制定出台新一轮“1+4”产业政策;依托“尚小二”“亲清在线”两大平台,累计兑现涉企政策扶持资金7.7亿元,惠及1300家次。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服务,累计走访服务12490家次,累计收集问题及诉求1520个,解决率88.2%。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建立全新“1+4+1”国资运营管理体系。

(三)稳中提质,在克难攻坚中彰显了城区魅力。

1.城区空间持续优化。空间设计深耕细作,科学编制全区概念性战略规划,做好艮北新区单元、城东新城单元等重点区块单元控规修编。全力攻坚拆迁安置,完成市重点项目“清零”8个,住户54户,企业15家;创新预安置模式,完成安置合计1643户,木场巷社区、大通桥社区和始版桥社区回迁安置平稳顺利。融合未来社区理念,打造旧改精品,开工小区86个、290万平方米,竣工小区56个、156万平方米,被评为省旧改优秀示范区。深入推进环机场区域综合整治,横塘社区综合整治全速启动,同心、黄家区块整治工程进入扫尾,笕新、俞章区块整治稳步推进。

2.城区建设品质升级。坚持品质先行,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迎亚运道路整治24条,区体育中心亚运场馆项目改造验收圆满完成,李宁体育公园竣工亮相。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续建蓝领公寓2986套,总量居全市前列;新开工建设公租房、人才专项租赁住房18.5万平方米。优化提升地下空间,湖滨银泰地下空间、甘水巷危旧房基础加固及地下配套设施工程等9个项目入选首届市地下空间优秀典型示范名单。抓紧抓细交通治堵,实施复兴路城市道路拥堵段改扩建,推进拥堵路段治理,交通高峰时段车速明显提升。打造绿色品质空间,新建绿道58公里,新建提升小公园10个。

3.生态环境见优见美。深化美丽上城建设,启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推进督察迎检整改,组织3轮自查自纠及“回头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完成2个新增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实现14个街道空气监测站点全覆盖。“五气共治”全面深化,完成109台民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五水共治增质增效,8个市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完成23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成功创建上塘河片区、新塘河2处省级美丽河湖和丁兰街道、南星街道2处水美乡镇。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建设,推动2个街道、2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创建。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审批监管危废转移4782起。全面落实垃圾分类,推进源头减量和无害化利用处置,生活垃圾总量同比减量2.5%,建成回收网点363个,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

(四)稳中扩优,在厚积成势中改善了民生保障。

1.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全国首创“长幼随学”,为“三孩”政策提供教育配套服务,全市率先推出“入学跑零次”。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严格落实“1510”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现14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传染病规范化专用诊室和隔离观察室全覆盖;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95余万剂次。以“居家康养、社区助养、机构护养”服务体系建设为路径,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等创新做法,四季青中心、南星中心实施社区安宁疗护服务。顺利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2.保障体系日趋健全。就业优先全面铺开,动态清零 “零就业”家庭,创建2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和15个省级高质量就业社区,在全国推广“上城残疾人就业”经验做法。社会救助精准施策,以全省首创“多元化”救助新模式为突破,加大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获评全省优秀创新案例、全市十佳案例。权益维护提质增效,在建项目动态接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劳动仲裁立案3092件,结案率96.7%,调解率85.8%。助力优化儿童发展环境,新增省级示范性儿童之家2个、市级示范6个。高质量打造16家“残疾人之家”,全部获评省级四星及以上;成功创建14个省级无障碍社区,“湖滨步行街区无障碍环境改造”“弯湾•爱生活残疾人社会融合共享体”入选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3.宋韵文化魅力凸显。成功入选浙江文化标识建设示范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省试点成效显著,梳理文化元素757个,重点解码宋韵文化元素20个,解码进度走在全省前列。高质量举办2021宋韵文化节,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常态化运维筹备工作稳步推进,清河坊街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海塘遗址博物馆陆续获评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15项。文体惠民效能升级,新建杭州书房9家,建成街道社区级百姓健身房2家、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笼式足球篮球场3片;举办社区级以上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举办“钱江”“弄潮”等赛事活动300余场。

(五)稳中增效,在精准施策中提升了治理能力。

1.城市管理有效增强。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非接触性执法”、便捷泊车、垃圾分类智慧化监管、智慧工地监管等建设。环境整治群策群力,打造湖滨商业步行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钱江新城核心区3个精细化保洁示范区,破解高架高速沿线“裸土”等环境难题。亚运行动加速加码,推进亚运景观照明提升,东站区域亮化提升项目整体进度70%;开展亚运场馆“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35条城市道路、10座公厕无障碍设施提升,无障碍问题整改10557个,勘测检测285.5公里,消除城市地下安全隐患38个。

2.社会治理创新提质。深入推进“双网共生”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实践,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首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成立全省首个儿童社会工作专门委员会。积极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化解矛盾纠纷16403件,成功率98.1%。切实做好涉稳问题防范化解,化解问题21件,化解率91.3%。完善“党建+信访”工作体系聚力赋能信访攻坚十大机制,累计化解高难度积案194件。开展好让群众打得起“官司”爱民实践活动,涉“双减”欠薪维权、扶残助残等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更规范普惠,受理法律帮助案件1367件,挽回经济损失3205万元。服务体系提标升级,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0家,“红星之家”志愿服务获全省大赛金奖。

3.安全保障全面加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推出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街道版“小脑+手脚”等。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接连突破“2.24”“7.26”全国集群战役、命案积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扭转电诈案件连年上升趋势,实现发案同比下降14.9%,破获电诈案件293起。深入推进重大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发现并整改隐患10580处。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应急处置的预案化、标准化、快速化建设,升级改造建成30个示范型、65个规范型社区微型消防站(应急管理服务站)。积极打造安全领域“服务+保险”双重保障模式,成为全省率先尝试出租房安责险和全市率先实现安责险全行业、全业态覆盖的城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蔓延,新冠肺炎病毒持续变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期大,消费、文化、旅游等行业尚未完全复苏,外贸进出口形势严峻;城市发展空间不足、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吸引大项目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缺乏,科学研究水平还比较薄弱,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一些城市治理短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城市智能化、数字化治理水平还需提升;民生事业发展滞后于快速城市化进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优质资源供给矛盾仍然突出,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存在一定落差;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碳减排、污染防治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22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是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区的起步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奋力展现上城排头兵风采、领头雁担当。

根据202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相衔接,与省、市主要指标相对照,2022年全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完成市下达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新增就业3.2万人。

四、202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质效“调优”,在培育增长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1.做优做强高端产业。围绕“3+2”高端产业体系,逐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打造高端产业新高地。全面激活金融业发展动能,做大金融业税收贡献度,新集聚持牌金融机构省级总部6家以上,新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坚持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轮驱动”,以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为引领,突出增量培育壮大、存量改造提升,探索打造一批平台型、示范型“未来工厂”“云端工厂”,支持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都市型工业。全面提升专业服务、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发展能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力争新增税收亿元楼宇10幢,吸引汇聚更多标杆企业、功能机构和重大项目落地。

2.持续深耕产业平台。紧紧依托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加快杭州金融城金融总部机构集聚,推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2.0版迭代升级,办好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等品牌活动,稳妥实施区域性股权市场、QFLP改革试点,引导金融和产业深度融合“聚变”。紧紧依托钱塘智慧城(电子机械功能区)、丁兰智慧小镇等特色平台,持续放大“中国新服妆超级供应链基地”品牌优势,争取在光电传感、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紧紧依托数字赋能商圈商街,提升改造十字金街、五柳巷历史街区,推动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产业转型提升,打响“宋韵生活,时尚消费”品牌,做强吴山商圈“宋韵文化基因”。

3.推动升级消费体系。围绕“国际”“数智”“时尚”,全力擦亮“数智时尚消费第一区”品牌,办好各类消费促进系列品牌活动,打造“放心消费”新高地,提振汽车消费、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传统领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热点,鼓励融合发展“老字号+新零售”,加速发展夜间经济、时尚消费等新型消费,新集聚全球销冠、全国首店、品牌旗舰店等70家以上。推广未来社区商业标准,打造新型社区商业中心。深化“一带一路”及RCEP经贸合作,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拓展海外仓建设,推进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品牌。

(二)改革创新能级“创优”,在推动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1.谋深做实重点改革。坚持数字赋能,深入推进“一网统管”系统建设,持续发挥“一表通”基层数据汇聚作用,不断丰富“一表通”功能,拓展更多“一件事”场景。依托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建设,深化“证照分离”2.0版改革,巩固商事登记“分钟制”,着力“审批一次通过率”;全面落实“三服务”2.0 版,依托1+4产业政策,完善涉企政策服务,提高惠企政策推送精准性,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持续推进区属国企改革,加大经营性资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扎实推动区村级留用地新规落地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留用地开发新模式。

2.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全力打造高层次创新载体,加快推进信息智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新建成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平台25家;不断浓厚创新氛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稳步提升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充分发挥“黄金二十条”政策优势,落地人才项目20个以上,引育国家和省市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高规格举办创业创新大赛、人才科技月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金靴踏浪 江河汇才”招才引智品牌。

3.狠抓项目招引建设。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保障总部项目用地,整合留用地资源,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内领军企业、大型央企,开展“一地一企一策”跟踪对接,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力争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0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深度拓展对外合作,力争落地外资项目30个。理顺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强化对项目的跟踪管理,紧盯项目投资执行情况,确保江河汇综合体、新世界和钱塘西子智慧研发基地等24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100亿,有效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区安排政府投资项目441个,年度计划投资86.9亿元。

(三)城区功能品质“提优”,在打造城区形态上实现新突破。

1.统筹做优空间布局。以规划为引领,统筹修改完善区概念性战略规划。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统筹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完成收储经营性用地39亩,出让385亩。加快城区整体更新,推进全域征迁扫尾,实现清零495处、项目37个;全面提速回迁安置,新竣工安置房41万平方米,回迁安置2600户以上。以未来社区标准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高效有序推进7个未来社区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3个以上,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稳步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完成100台以上。以更高标准推进“无违建”创建,拆除处置违法建筑45万平方米。

2.塑造优化城区形态。加快钱江新城、大湖滨地区“双核”建设,推进南宋皇城、望江新城、枢纽新城、钱塘智慧城、笕丁新城等重点板块建设,全力推进江河汇、连堡丰城、运河湾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燃气管道、通信电力、保障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交通出行,重点推进“迎亚运”道路建设,打通九沙里路等断头路3条,建成省妇保停车楼等4个公共停车场库。精心构建绿色空间,建设运河绿道、钱塘快线两侧等绿地,力争完成扩绿70万平方米,实施甬江、桃花湖北区等公园“百园百景”项目。

3.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化美丽上城建设,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成效,强化各类生态环境问题闭环整改,启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加强扬尘、油烟、异味等检查管控,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以水质改善为核心,全力保障考核断面和重点河道水质,确保市控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开展“污水零直排”提质扩面攻坚行动,实施二次供水改造工程12个以上;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确保土地安全利用。

(四)社会民生福祉“增优”,在顺应群众期盼上实现新突破。

1.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进“教育新共同体”建设,谋划14所新校新园办学模式,持续推进“星级家长执照”“尚学通”创新试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公建配套学校建设,交付使用14所学校(幼儿园),新增25个特级教师工作站。优化“学后乐园”“淘活动”平台,提供全方位家校社共育服务。高水平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创建第六批浙江省健康促进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争创健康中国典范城区。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深化城市医联体合作,孵化培育“名医工作室”,提升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快普惠型托育机构建设;新建社区成长驿站15家,新增托位700个。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

2.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坚持就业优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面深化“315”工程,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强化新业态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医保户籍人口参保率均稳定在99%以上。不断深化“1+8+X”帮扶体系,拓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有效提高救助覆盖面。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试点,新增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165张以上。升级打造“弯湾爱生活”残疾人社会融合共享体,扩大残疾人社会生活融合圈。做实“崇军志愿服务体系”,做强“红星志愿服务”品牌,培育一批特色服务站。统筹推进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合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省级结对帮扶等工作。

3.塑造尚美宋韵经典。深入挖掘宋韵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抓实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标杆项目,联动清河坊、太庙、皋亭山等景点景区,高品质打造宋韵文化风貌展示群落,推广宋韵研学游线,办好宋韵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加快宋韵文化成果创新转化,擦亮“上产”影视等特色品牌。完善文体设施功能布局,推进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城市书房、文化客厅、邻里家园项目。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社区级以上惠民活动不少于3000场。全力打赢亚运筹备攻坚战,推进亚运场馆常态化运维,不断完善场馆赛事功能,提升赛事服务水平,高质量举办“钱江”“弄潮”系列活动和2022 城市定向赛、创业马拉松等品牌赛事,营造全民亚运氛围。

(五)综合治理效能“争优”,在构筑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1.精细提升城市管理。创新思路推动城市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创新,瞄准出店经营、占道堆放、违章停车、单车乱象等老大难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打造6条“最美街巷”,修缮3条道路,提升改造8座公厕,打造迎亚运窗口示范道路8条。完成亚运城市景观照明提升任务,落实14处盲区暗点增亮,完成国际化标识系统提升改造;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整改,打造河坊街和李宁体育公园信息无障碍建设示范点。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继续提高分类准确率;细化垃圾控量减量管理,实现全年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 

2.加强创新基层治理。实效导向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整合升级“邻里坊”内涵和功能,加快建设“尚益178”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6+X工作专班机制,推动信访积案清零大攻坚;持续推进三级矛调中心建设,深化律师调解“公益+市场化”试点,推动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效运行。搭好“一站式”劳动纠纷调处平台,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督力度。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擦亮“尚法”普法金名片。擦亮“上城·青年说”青春宣讲品牌,启动亚运志愿者专项培训行动,计划培训各类志愿者不少于12000人次。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持续探索实践现代警务体系,完善街道版“小脑+手脚”、智慧警务等亮点工作,持续打造“品质公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全民反诈”,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全面深化安全生产“1+9+X”责任体系,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构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深化“重大隐患区级30日、街道15日”整改闭环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持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建强基层应急消防管理(服务)站(点),持续打造“135快速救援圈”,有效提升应急处突水平。强化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各类重大风险挑战。

各位代表,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发扬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强化埋头实干的拼搏韧劲,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加快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于上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公开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