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上城区紧紧围绕省党代会“两个先行”目标任务,将共富型就业创业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探索打造就创政策生态群落、就创资源互动群落、就创服务场景群落三位一体“就创群落”,全力构建共富型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目前,我区就业规模达97.2万人,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15个省级、55个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数量居全省前列。省市领导调研我区时对就业创业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一、聚焦要素配置,系统化构建政策生态群落
一是做优就创发展环境。发挥核心区位优势和高端产业汇聚特点,专班推进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出台《上城区民生政策目录》和就业促进“特色27条”,将“就创特别贡献奖励”等特色政策统一归集、优先落实。如人才新政“黄金20条”,量身定制人才政策包,实施“金靴计划”,入选创业项目最高可获1500万元经费补助。
二是织密服务供给网格。以打造“乐业上城”品牌为抓手,围绕平台全联通、业务全覆盖的目标,细化区、街、社三级“群落主干”政策措施,建强区级就创服务窗口和14个街道服务中心及职业指导站,就业援助队覆盖200个社区,形成上下对口的公共服务工作体系,建成“15分钟就创服务圈”。
三是稳定劳动市场主体。树立建设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目标,成立“上城区为企服务中心”,将就业创业纳入“一企业一专员”服务机制和六大专业服务联盟,实施助企惠企“六个一”行动。2022年,发放就业促进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等8.45亿余元,惠及企业近9.8万家次,170余家重点监测企业稳岗率达97.7%。
二、完善平台搭建,共栖化畅通资源互动群落
一是深化人力资源精准对接。创新“直播带岗”等招聘模式,实现岗位靶向推送,通过上海高校招聘周等特色活动,打通名校名企间就业渠道,连续8年承办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力争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促进人力资源效能变革。2022年,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197场,提供岗位超7.4万个。
二是推动地区资源交流互通。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固化联席会议机制、签订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备忘录等举措,加强与四川省剑阁县、贵州省三穗县等地区协作,搭建跨区域供需长效合作平台,近四年来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余人。截至目前,采集推送岗位超1.8万个,组织辖区17家重点企业赴多省举办专场招聘会,发布岗位3600余个。
三是促进培养资源融合共享。依托高端金融产业集聚优势,以钱江新城、山南基金小镇为核心,建成金融企业大学生实习联盟基地,打造政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目前,拥有1家国家级、3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现141家就业见习训练基地及14家创业陪跑空间无缝衔接就创实训,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524家。
三、注重质效提升,演进化打造服务场景群落
一是聚焦“重点群体”,完成服务多级覆盖。创新全年龄段服务理念,做细下至青少年、上到有就业需求老龄人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服务,分类做好重点群体岗位推送、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援助措施。2022年,服务重点人群4.5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929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51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打造“工匠联盟”,实现服务水平跃升。集聚128名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成立“上城区技能工匠联盟”,率先实施“新八级”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新培育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截至目前,我区技能人才达30万人,占从业群体31%,培育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1家次、“新时代浙江工匠”29名,参与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多项职业技能国家和省级标准开发。
三是迭代“数智就业”,赋能服务创新转型。依托“未来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应用”省级试点和“数智就业应用”迭代市级试点建设,孵化打造实时连接匹配劳务者和用工企业的线上“零工市场”,通过就业信息全要素归集和标签化处理,将“自上而下”的框架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场景应用充分融合,实现就业服务双向驱动。2022年,精准服务17.7万余人次,响应效率成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