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区民政局按照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及区民生福祉工作要求,以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截至年底,5个民生实事项目、9个民生福祉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新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项目(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区民生福祉)
考核任务数为165张,实际完成180张,已于8月中旬提前完成。截至年底,唯康老人养生文化清波公寓、圣德嘉誉颐养中心、红巷长青颐养园、愿望树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绿康丁兰家园养老服务中心等5家养老机构新增的180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已完成调试并投入运营,后续将通过家庭式住养环境和专业的照护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性、全方位服务,并通过数字赋能,进行智慧化管理。
(二)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项目(省民生实事)
考核任务为今年新增持证护理员129人,至6月底实际新增169人,完成率为131%。在8月份的2022年杭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区养老护理员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另有3人分别荣获个人一、二、三等奖。截至年底,全区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24.5人(省养老服务业“十四五”规划要求在2022年达到每万老年人拥有20人),后续将继续推动养老人才队伍量质提升,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
(三)智慧公办养老院建设项目(省区两级民生实事、区民生福祉)
考核任务为今年建成1家智慧公办养老院,已于6月下旬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项目为我区瑞和颐养中心智慧养老院建设,构建了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五大应用场景,提供20余项智慧养老服务功能服务。后续将进一步丰富智能化的场景化应用,拓展养老服务内涵,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社会带来的高质量的机构养老服务。
(四)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服务智能终端配备项目(省民生实事)
考核任务为所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已于6月下旬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具体已在全区22家街道的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利用数字化手段,加装智能设备,打造“3+8”(3大场景、8大功能)的智慧养老系统。后续将进一步密切与“上城颐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联系,并将数据实时上传省“浙里康养”平台,在保护好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实现数据有效流转。
(五)康养联合体建设项目(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区民生福祉)
考核任务为新增康养联合体2家, 已于6月初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营。后续将以笕桥街道、彭埠街道的2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联合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等康养资源,按照“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五有”标准,因地制宜建设不同模式、不同路径的康养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性康复和功能性康复服务,打造老年人康养服务闭环。
(六)其他老有颐养顺民意项目(区民生福祉)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项目方面,考核任务为完成14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的指标数,已于7月提前完成。14家社区在市里复核评估工作中均达标,积极向上级推荐的优秀社区中已有6个被命名为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已申报1个全国示范性(村)社区。(区卫健局)养老服务方面,考核任务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3.44万人、享受智慧养老服务5.4万人、享受高龄津贴3.89万人,截至年底已完成指标任务,后续将进一步做好动态监测服务保障。
(七)嵌入式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家校社会专业型“慈共体”项目(区民政福祉)
考核任务为打造嵌入式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1家、家校社会专业型“慈共体”2家,截至年底均已完成任务。市民政局多次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助联体”的建设成效;彭埠街道和紫阳街道家校社“慈共体”阵地建设和落地服务已完成,总结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上城服务模式,并在《中国社会工作》期刊中刊登做法。
(八)构建社会组织助力共富数字化平台、打造共富综合体、迭代升级慈善共富基地项目(区民生福祉)
考核任务为构建社会组织助力共富数字化平台1个,打造共富综合体1家,迭代升级慈善共富基地1家,“尚益178”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已于7月底启用,接待多位省市民政部门和区级领导,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中心已承接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困境儿童活字印刷体验等多场会议活动。“云尚益家”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平台在应用建设上已完成整体架构和初步测试,开发完成管理端和服务端,截至年底已入驻社会组织2909家,项目监管283个,活动开展1035个,需求收集190余条。“尚善之家”慈善共富基地已完成迭代升级,于10月底重新对外营业。
二、工作特色亮点
一是充分用好数智手段。应用好“上城颐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围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智慧养老站点、智能养老管家三大核心应用场景,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监管考核标准化、主动服务精准化、隐私数据安全化,推进全区养老服务工作精细化管理,让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触手可及。以智慧养老院和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项目为例,在接入“上城颐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后,相关的服务数据实时上传省“浙里康养”平台,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实现服务全流程的有效流转。截至截至年底,两个项目已累计建立护理员及工作人员档案501人,即时监测186张托养床位的情况,进出人员监测数据已有133.8万条。
二是积极开展培训指导。民生实事(民生福祉)项目与全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范围广、人数多,业务部门的牵头作用很重要,街道和社区的密切配合也同样不可或缺,加强对街道社区的工作指导,能够加快工作进展,助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项目为例,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区级工作计划,召开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动员培训会,开展培训指导,组织街道社区开展自评申报,并实地走访14个社区,指导社区重点围绕“居住环境、出行设施、社区服务、社会参与、敬老氛围、科技助老、管理保障、特色亮点”八个方面全面营造老年友好氛围进行优化提升并对以评上的社区加强监管,做好动态管理。经积极推荐,截至年底已有6个社区被命名为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皋城村成功申报全国示范性社区。
三是及时做好总结宣传。及时做好工作的总结和宣传,能够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展示自身的工作成果,争取更大的支持,也能够为上级部门了解工作进度、及时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进而更好地推动全局性的工作。在家校社会专业型“慈共体”项目完成后,总结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上城服务模式,获《中国社会工作》期刊刊登;在构建社会组织助力共富数字化平台、打造共富综合体项目完成后,及时撰写报送《制度创新 监管护航 数字赋能——上城区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一文,获《浙江政务信息》专报刊发和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做好今年收尾工作。截至年底涉及到我局的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和民生福祉项目均已完成。接下来将积极做好对上沟通交流,密切掌握民生实事工作排名情况。同时,发动力量积极做好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议、投票工作。
二是谋划明年有关工作。对接省、市民政部门,了解明年三级民生实事项目有关要求,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持续深化融合好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和民生实事绩效追求,不断提升民政服务民生的能力与水平。
三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抓取一些较好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报道、集中展示等方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各项目的知晓度。充分利用公益创投力量,持续提高各项目在全区范围的辐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