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资讯
“把脉症结,对症下药”上城区纪委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凸显成效(二)
作者:田晶 来源:区纪委 发布时间:2021-12-23 15:33 点击率:

为持续治理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上城区纪委区监委紧扣中央巡视反馈“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问题的整改要求,根据省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区14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项目,督促11个区直单位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现将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成果予以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五、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劳资纠纷专项治理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完成三轮次的重点突击检查,出动执法力量700余人次,共检查在建工程建设项目300余家次,涉及劳动者人数73000余人,基本实现辖区项目监管全覆盖。依托区级和各街道矛调中心,落实“一点投诉、全网联动”,第一时间明确管辖介入调处,累计接收各平台线索件共计937件、欠薪立案共计321起,均依法调处,作出行政处理9起,涉及317人、金额397.24万元,作出行政处罚4起,累计罚款3.33万元,并有3家企业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1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案件移送公安,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从严从速调处国务院根治欠薪线索平台线索件,将60天的办理时限控制在30天内,不断加大线索件处置力度,成功调处工程建筑领域欠薪线索273件,按期完成率达100%。


六、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治理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抓好新增持证人员参保。2021年(截至10月底)新增持证人员981名均已排查并动员参保;抓好2022年度“西湖益联保”困难人员资助参保,区民政局核定的持证困难人员6058名,目前已移交商保公司进行2022年度“西湖益联保”批量投保;抓好高额医疗费困难人员救助工作,2020年度高额医疗费用困难人员共11人,累计落实救助金额达27.86万元。后续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分别巩固在99.44%和99.64%以上。成功试点“医银合作”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基本实现“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构建以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自助端补充、大厅端兜底的“四端联办”便民圈,实现减窗增效和快办提速。积极试点推行“智能零报”,缩短医疗费用报销时限,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七、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一、凝心聚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发挥上城省市医疗机构集聚优势,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今年以来,浙江广济眼科医院顺利落户上城,城东板块的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浙大口腔华家池总院(口腔医学中心)先后开业。积极延展城市医联体合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先后和浙大一院、浙大二院、省立同德医院、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等多家省市医疗机构合作。与6个长三角中心城区签订长三角卫生健康发展联盟合作协议,为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上城开辟了新渠道。二、聚沙成塔,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前完成辖区各中心传染病专用诊室规范化设置;9000余平方新望江中心、7000余平方新紫阳中心两大中心建设同时推进。邀请省市名医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1914场,服务11747人次,联合门诊及特色门诊共服务近万人次。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杭州市中医院丁兰院区签约,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聚精会神,深化医疗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医后付等“最多跑一次”举措,完善检查检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的舒心就医,舒心就医率达90%;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工作,截止于10月31日,签约居民转诊总数421175人次,市医联体转诊人数257831人次,市医联体转诊率61.22%,省医联体转诊人数87070人次,其他医院转诊人数76274人次。


八、危化品企业“低、小、散”问题专项治理
       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

一是上下联动,深化属地管理“一键激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线索移送机制,以区安全生产综合行政执法队为主要执法力量,借助14个属地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通过线索移送形式,查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二是深入推进,强化行刑衔接“一体驱动”。与公安、检察院、法院深化办案协作、沟通交流,建立案件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集中讨论法律适用、证据规格、构罪标准等问题;今年8月,查处了一起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涉嫌危险作业罪案,及时处理群众身边的现实危险,实现行刑衔接零突破,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三是群防群治,凝聚社会合力“一网贯通”。创新开发上线微信公众号“民呼我为•请您来发现”模块,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打通群众上报安全隐患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聘请200位编外的社区安全吹哨员,开展集中培训和指导,加大基层群众对所在网格区域安全隐患的排查力量。治理期间,累计上报672条,向相关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派单共计916份,有效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九、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隐患防治

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区市场监管局以入网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建设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隐患防治专项治理工作的抓手,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向消费者展示外卖商户后厨操作,倒逼网络订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水平。截至目前,建成网络订餐单位“阳光厨房”2596家,全力护航百姓安全餐饮需求。集中治理,提升入网率。建立街道牵头、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依托网格综管队伍配合开展专项整治。以无证经营、“三合一”场所等问题为检查重点,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从快从严处理一批网络订餐单位,形成有效震慑。治理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71人次,791家单位通过治理提升入网。积极引导,发挥引领作用。发布“安心点”答入网餐饮阳光厨房六问科普文章,印制宣传手册,累计走访网络订餐单位5159家次,发放手册7000余份,强化点对点引导,1100余家餐饮店通过点对点引导现场签约。首创网络订餐“阳光厨房”白名单制度,以是否建成网络“阳光厨房”为标准,每周向社会公布建成白名单。首期300家白名单在行业内起到有效示范引领,进一步激发网络订餐单位建设“阳光厨房”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广扩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平台“点对点”向3759家网络订餐单位推送宣传信息,在公众号发布网络餐饮“阳光厨房”推介文章,有效拓展公众知晓率和关注度。专项治理工作期间,印发外卖封签20万份,线下核查处置无证经营餐饮单位74家,指导2000余家网络订餐单位在线填报“索证索票”、“餐饮具消毒”、“外卖封签”使用情况,进一步提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数字化水平。



加入收藏】 【打印】 【  】 【辅助线】【背景颜色】【关闭
清风资讯
清风资讯
“把脉症结,对症下药”上城区纪委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凸显成效(二)
发布时间: 2021-12-23
信息来源: 区纪委 浏览量:

为持续治理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上城区纪委区监委紧扣中央巡视反馈“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问题的整改要求,根据省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区14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项目,督促11个区直单位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现将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成果予以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五、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劳资纠纷专项治理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完成三轮次的重点突击检查,出动执法力量700余人次,共检查在建工程建设项目300余家次,涉及劳动者人数73000余人,基本实现辖区项目监管全覆盖。依托区级和各街道矛调中心,落实“一点投诉、全网联动”,第一时间明确管辖介入调处,累计接收各平台线索件共计937件、欠薪立案共计321起,均依法调处,作出行政处理9起,涉及317人、金额397.24万元,作出行政处罚4起,累计罚款3.33万元,并有3家企业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1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案件移送公安,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从严从速调处国务院根治欠薪线索平台线索件,将60天的办理时限控制在30天内,不断加大线索件处置力度,成功调处工程建筑领域欠薪线索273件,按期完成率达100%。


六、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治理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抓好新增持证人员参保。2021年(截至10月底)新增持证人员981名均已排查并动员参保;抓好2022年度“西湖益联保”困难人员资助参保,区民政局核定的持证困难人员6058名,目前已移交商保公司进行2022年度“西湖益联保”批量投保;抓好高额医疗费困难人员救助工作,2020年度高额医疗费用困难人员共11人,累计落实救助金额达27.86万元。后续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分别巩固在99.44%和99.64%以上。成功试点“医银合作”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基本实现“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构建以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自助端补充、大厅端兜底的“四端联办”便民圈,实现减窗增效和快办提速。积极试点推行“智能零报”,缩短医疗费用报销时限,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七、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一、凝心聚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发挥上城省市医疗机构集聚优势,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今年以来,浙江广济眼科医院顺利落户上城,城东板块的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浙大口腔华家池总院(口腔医学中心)先后开业。积极延展城市医联体合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先后和浙大一院、浙大二院、省立同德医院、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等多家省市医疗机构合作。与6个长三角中心城区签订长三角卫生健康发展联盟合作协议,为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上城开辟了新渠道。二、聚沙成塔,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前完成辖区各中心传染病专用诊室规范化设置;9000余平方新望江中心、7000余平方新紫阳中心两大中心建设同时推进。邀请省市名医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1914场,服务11747人次,联合门诊及特色门诊共服务近万人次。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杭州市中医院丁兰院区签约,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聚精会神,深化医疗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医后付等“最多跑一次”举措,完善检查检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的舒心就医,舒心就医率达90%;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工作,截止于10月31日,签约居民转诊总数421175人次,市医联体转诊人数257831人次,市医联体转诊率61.22%,省医联体转诊人数87070人次,其他医院转诊人数76274人次。


八、危化品企业“低、小、散”问题专项治理
       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

一是上下联动,深化属地管理“一键激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线索移送机制,以区安全生产综合行政执法队为主要执法力量,借助14个属地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通过线索移送形式,查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二是深入推进,强化行刑衔接“一体驱动”。与公安、检察院、法院深化办案协作、沟通交流,建立案件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集中讨论法律适用、证据规格、构罪标准等问题;今年8月,查处了一起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涉嫌危险作业罪案,及时处理群众身边的现实危险,实现行刑衔接零突破,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三是群防群治,凝聚社会合力“一网贯通”。创新开发上线微信公众号“民呼我为•请您来发现”模块,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打通群众上报安全隐患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聘请200位编外的社区安全吹哨员,开展集中培训和指导,加大基层群众对所在网格区域安全隐患的排查力量。治理期间,累计上报672条,向相关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派单共计916份,有效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九、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隐患防治

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区市场监管局以入网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建设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隐患防治专项治理工作的抓手,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向消费者展示外卖商户后厨操作,倒逼网络订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水平。截至目前,建成网络订餐单位“阳光厨房”2596家,全力护航百姓安全餐饮需求。集中治理,提升入网率。建立街道牵头、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依托网格综管队伍配合开展专项整治。以无证经营、“三合一”场所等问题为检查重点,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从快从严处理一批网络订餐单位,形成有效震慑。治理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71人次,791家单位通过治理提升入网。积极引导,发挥引领作用。发布“安心点”答入网餐饮阳光厨房六问科普文章,印制宣传手册,累计走访网络订餐单位5159家次,发放手册7000余份,强化点对点引导,1100余家餐饮店通过点对点引导现场签约。首创网络订餐“阳光厨房”白名单制度,以是否建成网络“阳光厨房”为标准,每周向社会公布建成白名单。首期300家白名单在行业内起到有效示范引领,进一步激发网络订餐单位建设“阳光厨房”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广扩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平台“点对点”向3759家网络订餐单位推送宣传信息,在公众号发布网络餐饮“阳光厨房”推介文章,有效拓展公众知晓率和关注度。专项治理工作期间,印发外卖封签20万份,线下核查处置无证经营餐饮单位74家,指导2000余家网络订餐单位在线填报“索证索票”、“餐饮具消毒”、“外卖封签”使用情况,进一步提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