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下载:正式文件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27号)、《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实施意见》(市委〔2018〕18号)、《杭州市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进计划》(杭政函〔2018〕102号)等省市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建设工作,按照之江文化产业带的“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九乔发展极重点区域建设发展任务要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 围绕文化浙江和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要求,以打造“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产业高地为目标,以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完善数字文化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全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把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二、主要目标和产业定位

发展目标。围绕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近期目标和任务,力争到202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亿元,总产出150亿元,完成重点项目有效投资160亿元,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3个,集聚上市文化企业5家以上,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赛事)品牌1-2个,文化领军人才16人,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基本构建成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样板区、引领区,产业能级达百亿元的文化产业集群,成为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定位。在全力打造“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产业高地的目标引领下,以数字时尚(数字出版)、创意设计、互联网文化等行业为打造重点。

三、空间范围和布局

空间范围。以钱塘智慧城为核心区域,东至江干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南接钱塘江,西至德胜路、红普路、三福路,北至江干区和余杭区交界,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辐射江干区。

空间布局。围绕之江文化产业带“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空间发展布局中关于九乔发展极的发展任务要求,按照“核心引领、组团发展、节点支撑”开发导向,总体构建“一核六组团多点”的九乔发展极空间开发格局。一核即以九乔数字出版基地为核心区;六组团即智慧城南区块组团、红普路沿线组团、环绿谷组团、环机场组团、艮北李宁公园组团、钱江新城沿江组团;多点即以分散楼宇、基地、产业园为辐射点,动态纳入为后续发展留有余地。

四、重点任务

1.构建产业集群。以数字时尚(数字出版)、创意设计、互联网文化等行业为重点,通过规划引导和产业链招商,引导相关企业围绕产业链形成集聚,引进一批竞争力强、行业首位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的数字文化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结合区域实际,从产业链横向、纵向谋划细分产业。明确以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为核心,重点发展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数字娱乐(电竞)、时尚设计、数字传播、商业内容创作、数字导购、信息服务、人机互动等细分行业。布局行业战略高地,借5G技术、BT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新风口,引进该类应用级新兴项目的集群入驻,将九乔发展极打造成为国内数字时尚(数字出版)领域5G和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先性企业的聚集地。加强东方电子商务园、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新禾联创数字时尚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平台的区域带动力,推动“文化+互联网”融合发展,2019年按骨干型、成长型、初创型建立数字文化企业梯队,做好数字文化企业梯队培育工作。

2.优化发展格局。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到2022年底,初步形成数字文化发展的“一核六组团多点”格局。九乔数字出版基地为核心区,依托九乔创新型用地及产业开发资源,打造全球区块链产业孵化基地、数字时尚总部基地、数字版权交易综合体、数字版权登记中心、数字之窗体验馆、网络文学创作中心和立次方街区等空间形态,引进数字产业相关总部企业,以数字出版为主题,集数字内容创作、服务、运营、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产业、商业、商务融合发展。智慧城南区块组团为主战区,依托九和路沿线(南区块)创新型用地资源,打造数字文化互联网广告产业、电子商务、信息经济产业。红普路沿线组团为先导区,依托红普路沿线现有厂房资源打造新禾联创数字时尚产业园、东谷数字创新零售创业园、七章公园数媒新时尚孵化基地、杭曼科技等产业平台。环绿谷组团为后续区,依托环绿谷及零星待转化大宗用地资源,打造新服装、新零售、新媒体为代表的数字时尚产业集群。环机场组团为辐射区,依托环机场文化及创新型用地资源,发展数字文化和电子竞技类产业。艮北李宁公园组团依托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产业,拓展至在线教育、体育竞技、文化艺术培训等产业。钱江新城沿江区块依托杭州国际交流中心、钱塘江博物馆、渔人码头等平台打造数字文化、数字金融类产业。

3.实施精准招商。围绕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为主导的三大重点行业,完善招商机制,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加强产业引进。2019年紧扣产业定位制定招商计划,坚持项目为王,加强与上级职能部门、商会协会以及创业邦、微链、赛伯乐等投资平台合作,紧盯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电竞)、时尚设计等产业项目招商,特别加强对省市出版集团、浙报及数字阅读知名企业招引力度;主打“数字文化理念”,促进传统招引向品牌营销转型,积极引入网络文学创空间、人才培训中心、行业研究院、电竞园、广告产业园等概念课题;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经济条线力量,并分组开展点对点敲门招商,每年新引进数字文化中小企业不少于100家、龙头企业不少于3家;至2022年,新上市企业中,数字文化产业企业达5家。

4.打造人才高地。把人才培育引进与产业培育相结合,“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以数字文化人才为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育、留、用”环节,加快构建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至2022年,引进文化领军人才16人,吸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万人,为九乔发展极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依托下沙高教园区、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软智等资源,共建以“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学、研基地。推进人才工程,出台针对文化产业的人才政策,并推进区各类人才政策覆盖文化人才,特别是向数字文化人才倾斜。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落实人才服务保障举措,加强人才保障房建设,下一阶段将落实一期保障房200余套投用使用,并推进二期、三期人才保障房64亩用地的开发建设。

5.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智慧城南区块组团,力争在2021年底前形成规模化的创新型产业空间集聚区,紧抓道路、入城口、绿化景观提升,规划新建公园绿地1处。全面提升智慧城北区块,突显环绿谷周边组团环境提升示范效应, 2019年完成三村村、宣家埠村整治。全力推动九乔区块,提速丰收湖建设,2018年开展控规调整,力争在2019年开工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九乔核心区的中心景观。

五、实施时序

按“五年计划三大战役”的建设要求,在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基本建设期(2018—2022年),分为“快启动、大开工、再发力、树品牌、见成效”五个实施时序推进建设发展任务落实。

第一阶段:“快启动”(2018年)。实现“快谋划、快报批、快推进”。“快谋划”,即清查摸底,做好规划,完成九乔发展极推进方案制定。“快报批”,即基本完成智慧城南区块组团的存量创新型用地的产业报批,为集中开工作准备。“快推进”,即加快新禾联创、东谷、七章先导区的项目推进和环境改造,争取年内出形象;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力争一批在谈项目取得突破;落地开设一处1000平方左右网络文学创空间,引进一批网络作家;初步梳理区域数字文化政策扶持框架(含人才)、招商目标对象。

第二阶段:“大开工”(2019年)。2019年上半年,九乔发展极智慧城南区块组团部分创新型用地集中开工,先导区的产业园区开园,网络文学创空间启用,发布九乔数字出版基地特大项目概念性方案和产业发展计划;推出九乔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招商概念片、宣传资料。2019年年中,确定行业领导机构、院所、协会、政府部门合作单位,确定精准招商计划,持续开展系列招商。2019年下半年,物产云商、环机场组团笕桥历史街区等项目启动,举行项目签约大会及行业高峰论坛,设立一支2亿元(暂)规模的文化产业基金。

第三阶段:“树品牌”(2020年)。2020年,围绕丰收湖周边九乔数字出版基地项目,通过各种载体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为九乔发展极营造产业氛围,积极为项目的推进发展做好造势工作。同步做好重点企业的招引工作。积极通过各种载体导入品牌活动,确立九乔发展极的品牌,通过策划举办高规格活动在业界树立品牌和影响力,使之江文化产业带成为最具活力的发展极之一。

第四阶段:“再发力”(2021年)。力争九乔数字出版基地项目的部分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及行业机构落地,举办品牌活动确立行业地位。推动华媒控股等一批中型项目陆续开工,形成一轮文化产业项目集中启动推进的高潮。

第五阶段:“见成效”(2022年)。实现九和路数字文化特色产业街区开街,红普路产业先导区提升成为成熟产业街区,争取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授牌。对重大企业成就做系统宣传,西子、祐康等大体量后续改造项目陆续发布启动。

六、实施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组建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楼建忠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许莺燕,副区长范朝辉,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柏林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委人才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创办、区发改经信局、区科学技术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区统计局、区城管局、区投资促进局、区审管办、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区城建开发公司、杭州中宸城镇建设有限公司、四季青街道、彭埠街道、江干区税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干分局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钱塘智慧城管委会,负责九乔发展极重点项目建设、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重点任务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对接、项目管理、会议安排、材料整理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2.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协调项目推进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建设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部署,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之江产业带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项目平台建设、产业扶持政策制定、重点企业项目引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重点项目进度月报机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相关单位要强化领导,细化职责,切实抓好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一核六组团多点”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平台建设。建立项目督查考核机制,督促项目序时推进。由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牵头,采取不定期现场督导、定期通报、专项检查等形式,对重点项目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相关结果与全区党建工作考核、综合目标考评挂钩。建立统计监测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和预警工作。完善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机制,建立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发布九乔发展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和产业分析报告。

3.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倾斜创新型用地、10%留用地等土地资源,推进新数字文化龙头进驻、现有企业回归壮大。加大文创园区和产业平台的扶持政策力度,提升产业发展空间。探索出台数字文化项目的奖励方案,进一步降低扶持门槛、加大扶持力度,新引进项目试行财政奖励“3免2减半”政策措施,存量企业环比增长部分提高补助比例。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对进行数字化改造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最高按投入的10%给予补助。完善文投基金及投融资服务体系,设立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产业基金,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鼓励各类项目申报,优先推荐数字文化企业申报省、市、区级各类文化创意、软件信息、平台孵化等方面政策扶持,并给予在资金、空间、技术研发、专利保护等方面倾斜支持。

4.优化产业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对文化产业领域办事事项进行梳理,推动九乔发展极主要平台“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发挥钱塘智慧城企业服务中心支撑作用,整合“绿谷·杭州”空间资源1000平方米,打造九乔发展极展示中心,并融合企业服务窗口、小镇(两新组织)党建客厅、凤凰谷服务站、企业之家、商务秘书服务(中介)站、政策法规咨询窗口等智慧化服务功能。

5.营造发展氛围。加大形象提升,在“一核六组团多点”各核心区域、段位,设立“九乔发展极”统一形象标识,确定适于对外的展示中心、活动中心等对外展现点,重点布局围绕丰收湖核心位置的形象规划设计,为发展极提供形象支撑。加大宣传,培育示范典型,树立数字时尚(数字出版)产品典型、品牌企业典型以及示范园区和示范性项目典型,开展细分产业领军人物推广,为九乔发展极营造产业氛围。积极通过各种载体导入品牌活动,并策划举办高规格活动,强化活动产业功能,导入优质行业资源,放大活动效应,助力达成产业目标。

本实施意见自2019年6月6日起施行,由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附件: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重点产业项目一览表.docx

关于加快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九乔发展极建设的实施意见,江政发〔2019〕4号正式文件.pdf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

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