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动态
新中国第一居民委员会的昨天、今天
作者:紫阳街道 来源:紫阳街道 发布时间:2019-01-15 15:04 点击率:

( 钱塘繁华,自古源起南宋皇城,一脉向东绵延至上城。新中国第一居委会乘繁华之风诞生于此。环顾周边,历史底蕴丰厚--石板古街元宝街、“江南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朱智故旧居等现存古迹皆位于此;杭城名校抚宁巷小学、建兰中学等也都在此扎根。历史与现代共舞,传承与创新共荣……)

历史足音,至今回响在古城坊巷,一串脚印清晰可辨。人民政权基层组织的创立是对旧桎梏的解放,而解放的历程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次集思广益的联席会

1949年10月11日,在杭州市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一次全市各区区长的联席会议,出席的人除各区的区长外,与会的领导有时任杭州市市长的江华。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是:一、取消旧社会遗留的“保甲制度”,建设新政权的基层组织,请各区先将现存的“保甲”情况作一个汇报;二、关于恢复生产建设问题,也请大家提供意见,并进行讨论;三、各区个别需要解决的一些其他问题。

会上,各区干部各抒己见,讨论充分。最后江华市长总结说:“在十二月底前,所有城郊区保甲制度一律彻底取消,建立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

杭州市于1949年12月1日颁布了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郊区建立乡人民政府、行政村的布告,即《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指示》,这事新中国历史上迄今发现的关于取消保甲制度直接建立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第一份政令,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地方政府发出的对“居民自治”阐述得比较完备的一份文件。

民主选举的那一天

1949年10月23日,在市委联席会议12天后,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作为新中国废除保甲制度“自己当主人、自己来办事”的居民组织在全国率先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几千年的封建保甲制度的终结,也标志着延续数千年的中国阶层社区政治发展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其发祥、发展史折射了杭州市乃至中国社区建设的发展史。

1949年10月23日,陈福林永远记着这一天。晚上七时不到,陈福林走进西牌楼小学礼堂。礼堂有点灯,虽然不是很亮,黄黄的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会场里排着一排排的小凳子,小竹椅,陆陆续续的,两百多人来了。

(选举当晚的场景图)

礼堂里有一个讲台,主持人在上面说,今天我们召开上羊市街居委会选举大会,选举前,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投票代表共计二百二十一人,实到投票代表二百人,符合法定人数。今天我们民主选举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委员,请工作人员发选票,每人发一张。

那选票是油印的纸条,约8厘米宽,18厘米长。上面共印了21个候选人的姓名,姓名后面有空格。第一个名字是陈福林,第二个名字是陈道彰。

主持人手中扬着一张选票,高声介绍了陈福林的情况,又介绍了陈道彰的情况,接着说:“大家对候选人同意的在空格里画个圈,不要画到外面去了。每张选票只能画九个圈,少画一个两个没关系,如果多画一个圈这张选票就作废,你们可以从上面往下面,也可以从后面画到前面去,你们画。”

(目前收集到的最早的选票是1953年的选票)

会上发了铅笔,大家轮流花圈。旁边有一个木头的投票箱,外面糊了红纸。大家叽叽喳喳,头一回画圈投票,新鲜,兴奋。

大家投完票,回到原位坐下。主持人说:“这里还要推选两个人,一个唱票的,一个监票的,要识字的,请大家随便举手。”会场上就有人举手。主持人伸手向会场一点:“好,就是你们两个。”

大概二十来分钟后,票数出来了,陈福林得的票数最高,陈道彰居第二。其他七人,按票数多少当选。

时任上城区区长田奎荣走到台上说:“今天是我们老百姓当家作主的日子,大家民主选举,选出了居民委员会委员。我宣布,陈福林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主任,陈道彰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副主任。”

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七名委员,有木匠、女工、中学女教师、银行经理、茶店老板等,他们分别负责生产、公安、民政、文教、卫生等,分工就跟现在的社区差不多。

那时候的上羊市街居委会积极开展稳定市场、维护治安、调解纠纷、卫生防疫、生产自救等工作,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参加新中国建设,增强了政府与居民群众的联系,为巩固新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任主任陈福林,在担任了居委会主任后,主要从事“肃反”工作,清查国民党残余人员。当时反特,成为居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刚成立的上羊市街居委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一个小小的尼姑庵里。

2008年6月28日,民政部通过四年的寻访确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地。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独特的社区组织,随着社区建设的兴起,居民委员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居民委员会虽然只是城市社会中最基层的组织,但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它的产生与变革也是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一种客观反映。

继往开来,小巷总理人民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上羊市街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们继承历史“第一”,开拓创新,在为人民服务中开创现实“第一”,形成上城模式。穿过一条条“雨巷”,我们又重新编织起“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一万”人家”的上羊市街社区历史文化风貌。

如今的新中国第一居委会所在地上羊市街社区座落在由清朝光绪年间兵部右侍郎朱智故居改建而成大院内,富有江南传统特色,古朴典雅,纤细秀美。打造了1000余方“左邻右舍”社区治理创新园,为居民提供了学习、议事、交流、活动的良好空间。

“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光环给9000余名上羊市街居民群众带来了荣耀,更给他们带来了建设新时代和谐社区的动力。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小社区大服务的作用,从解决社区居委会的归位、赋权、激活、增能等问题入手,通过政社协治,实现居委会职能的本源回归;通过协商自治,保障居民的社区事务决策权;通过多元共治,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活力;通过智慧助治,社区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规范便捷高效,让社区成为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率先实行机制改革,实行“前台全能受理、后台精细服务” 3+X的社区综合体服务模式,实现了居委会职能的本源回归。先后创建了“邻里大管家”、“邻里值班室”、“邻里说事”、"邻里圆桌会"到社区邻里“坊治”三步曲等社区邻里系列居民协商治理新模式,总结形成一套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所在地上羊市街社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服务新举措新载体新思路,以更加开放、包容、融合的姿态,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社区组建了“邻里大管家”。倡导“护敬、互助、互让、互谅”的邻里风尚和“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大家协商办”,居民自治机制,通过居民代表会议选出有一定管理经验、组织能力强、富有责任心、乐于奉献和有特长的居民领袖担任,组织带领邻里领办项目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共议题协商处置,使居民民主自治的职能进一步延伸到社区每个家庭。

社区创建了“邻里值班室”。以300户为基数,设立4人一组的“邻里值班室”,值班员由德高望重的居民小组长、退休人员自管组成、热心的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叫随到,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邻里和谐,成为居民群众心中的“110”。

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

2016年社区发展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大事政府兜底做,普通事社工协助居民做,小事居民自己做”的社区多元治理格局初步实现。凡是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都可以在协会的支持下,由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并实施。发展协会确立了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即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倡导社区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充分体现“居民当家作主”的自治法则,提高居民群众的议事参事能力和效率,实施居民自治项目化运作,从根本上实现了老旧小区治理从社区唱“独角戏”到社区成员“大合唱”的完美“蝶变”。自“六步工作法”实施以来,社区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上羊市街社区以实现“现实第一”和“历史第一”相融合为目标,努力建设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幸福和谐美丽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全国优秀社会工作示范社区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加入收藏】 【打印】 【  】 【辅助线】【背景颜色】【关闭
街道动态
街道动态
新中国第一居民委员会的昨天、今天
发布时间: 2019-01-15
信息来源: 紫阳街道 浏览量:

( 钱塘繁华,自古源起南宋皇城,一脉向东绵延至上城。新中国第一居委会乘繁华之风诞生于此。环顾周边,历史底蕴丰厚--石板古街元宝街、“江南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朱智故旧居等现存古迹皆位于此;杭城名校抚宁巷小学、建兰中学等也都在此扎根。历史与现代共舞,传承与创新共荣……)

历史足音,至今回响在古城坊巷,一串脚印清晰可辨。人民政权基层组织的创立是对旧桎梏的解放,而解放的历程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次集思广益的联席会

1949年10月11日,在杭州市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一次全市各区区长的联席会议,出席的人除各区的区长外,与会的领导有时任杭州市市长的江华。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是:一、取消旧社会遗留的“保甲制度”,建设新政权的基层组织,请各区先将现存的“保甲”情况作一个汇报;二、关于恢复生产建设问题,也请大家提供意见,并进行讨论;三、各区个别需要解决的一些其他问题。

会上,各区干部各抒己见,讨论充分。最后江华市长总结说:“在十二月底前,所有城郊区保甲制度一律彻底取消,建立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

杭州市于1949年12月1日颁布了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郊区建立乡人民政府、行政村的布告,即《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指示》,这事新中国历史上迄今发现的关于取消保甲制度直接建立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第一份政令,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地方政府发出的对“居民自治”阐述得比较完备的一份文件。

民主选举的那一天

1949年10月23日,在市委联席会议12天后,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作为新中国废除保甲制度“自己当主人、自己来办事”的居民组织在全国率先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几千年的封建保甲制度的终结,也标志着延续数千年的中国阶层社区政治发展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其发祥、发展史折射了杭州市乃至中国社区建设的发展史。

1949年10月23日,陈福林永远记着这一天。晚上七时不到,陈福林走进西牌楼小学礼堂。礼堂有点灯,虽然不是很亮,黄黄的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会场里排着一排排的小凳子,小竹椅,陆陆续续的,两百多人来了。

(选举当晚的场景图)

礼堂里有一个讲台,主持人在上面说,今天我们召开上羊市街居委会选举大会,选举前,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投票代表共计二百二十一人,实到投票代表二百人,符合法定人数。今天我们民主选举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委员,请工作人员发选票,每人发一张。

那选票是油印的纸条,约8厘米宽,18厘米长。上面共印了21个候选人的姓名,姓名后面有空格。第一个名字是陈福林,第二个名字是陈道彰。

主持人手中扬着一张选票,高声介绍了陈福林的情况,又介绍了陈道彰的情况,接着说:“大家对候选人同意的在空格里画个圈,不要画到外面去了。每张选票只能画九个圈,少画一个两个没关系,如果多画一个圈这张选票就作废,你们可以从上面往下面,也可以从后面画到前面去,你们画。”

(目前收集到的最早的选票是1953年的选票)

会上发了铅笔,大家轮流花圈。旁边有一个木头的投票箱,外面糊了红纸。大家叽叽喳喳,头一回画圈投票,新鲜,兴奋。

大家投完票,回到原位坐下。主持人说:“这里还要推选两个人,一个唱票的,一个监票的,要识字的,请大家随便举手。”会场上就有人举手。主持人伸手向会场一点:“好,就是你们两个。”

大概二十来分钟后,票数出来了,陈福林得的票数最高,陈道彰居第二。其他七人,按票数多少当选。

时任上城区区长田奎荣走到台上说:“今天是我们老百姓当家作主的日子,大家民主选举,选出了居民委员会委员。我宣布,陈福林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主任,陈道彰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副主任。”

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七名委员,有木匠、女工、中学女教师、银行经理、茶店老板等,他们分别负责生产、公安、民政、文教、卫生等,分工就跟现在的社区差不多。

那时候的上羊市街居委会积极开展稳定市场、维护治安、调解纠纷、卫生防疫、生产自救等工作,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参加新中国建设,增强了政府与居民群众的联系,为巩固新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任主任陈福林,在担任了居委会主任后,主要从事“肃反”工作,清查国民党残余人员。当时反特,成为居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刚成立的上羊市街居委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一个小小的尼姑庵里。

2008年6月28日,民政部通过四年的寻访确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地。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独特的社区组织,随着社区建设的兴起,居民委员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居民委员会虽然只是城市社会中最基层的组织,但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它的产生与变革也是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一种客观反映。

继往开来,小巷总理人民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上羊市街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们继承历史“第一”,开拓创新,在为人民服务中开创现实“第一”,形成上城模式。穿过一条条“雨巷”,我们又重新编织起“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一万”人家”的上羊市街社区历史文化风貌。

如今的新中国第一居委会所在地上羊市街社区座落在由清朝光绪年间兵部右侍郎朱智故居改建而成大院内,富有江南传统特色,古朴典雅,纤细秀美。打造了1000余方“左邻右舍”社区治理创新园,为居民提供了学习、议事、交流、活动的良好空间。

“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光环给9000余名上羊市街居民群众带来了荣耀,更给他们带来了建设新时代和谐社区的动力。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小社区大服务的作用,从解决社区居委会的归位、赋权、激活、增能等问题入手,通过政社协治,实现居委会职能的本源回归;通过协商自治,保障居民的社区事务决策权;通过多元共治,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活力;通过智慧助治,社区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规范便捷高效,让社区成为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率先实行机制改革,实行“前台全能受理、后台精细服务” 3+X的社区综合体服务模式,实现了居委会职能的本源回归。先后创建了“邻里大管家”、“邻里值班室”、“邻里说事”、"邻里圆桌会"到社区邻里“坊治”三步曲等社区邻里系列居民协商治理新模式,总结形成一套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所在地上羊市街社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服务新举措新载体新思路,以更加开放、包容、融合的姿态,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社区组建了“邻里大管家”。倡导“护敬、互助、互让、互谅”的邻里风尚和“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大家协商办”,居民自治机制,通过居民代表会议选出有一定管理经验、组织能力强、富有责任心、乐于奉献和有特长的居民领袖担任,组织带领邻里领办项目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共议题协商处置,使居民民主自治的职能进一步延伸到社区每个家庭。

社区创建了“邻里值班室”。以300户为基数,设立4人一组的“邻里值班室”,值班员由德高望重的居民小组长、退休人员自管组成、热心的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叫随到,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邻里和谐,成为居民群众心中的“110”。

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

2016年社区发展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大事政府兜底做,普通事社工协助居民做,小事居民自己做”的社区多元治理格局初步实现。凡是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都可以在协会的支持下,由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并实施。发展协会确立了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即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倡导社区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充分体现“居民当家作主”的自治法则,提高居民群众的议事参事能力和效率,实施居民自治项目化运作,从根本上实现了老旧小区治理从社区唱“独角戏”到社区成员“大合唱”的完美“蝶变”。自“六步工作法”实施以来,社区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上羊市街社区以实现“现实第一”和“历史第一”相融合为目标,努力建设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幸福和谐美丽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全国优秀社会工作示范社区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