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城资讯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城市管理迎来科技时代 智慧元素渗透上城每个角落
作者:刘文昭 来源:上城报 发布时间:2018-11-27 11:15 点击率:

 杭州西湖大道的位置很特别,东接城站、西连西湖,全长2千米。下了火车,西湖大道便是你对杭州的第一印象,不管是道路两旁老底子的历史人文、还是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地标,你与杭州的交集,从这里开始。

从“人海战术”到“有的放矢” 智慧监管让执法在镜头下

西湖大道延安路口,这里是杭州最繁华、人流量最多的湖滨商圈。曾经,路边的流动摊贩、发小广告的流动人员让城管队员非常“头疼”,他们前脚刚走,小商贩们后脚又过来,经常和执法队员打“游击战”。

想要管理好湖滨商圈这块复杂的市容市貌,用区城管局湖滨中队长汪建兵的话来说,得采用“人海战术”。“以前我们中队35人,一人负责一条路。比如长生路,这是离西湖最近的一条餐饮街,什么买卖都有。”汪建兵说,负责这条街的执法队员也很辛苦,刚把街东头卖冰棍的商贩劝走,西头卖莲蓬的又过来了,一个人两条腿,就这样来回跑。

比流动商贩的屡禁不止更苦恼的,是执法的“难堪”。汪建兵说,那时候执法,穿制服过去,摊贩们看到了就溜;穿便装带工作证过去,会把他们劝走,屡次不改的,执法人员会没收其经营物。“那时候执法没有证据,商贩一叫喊,周围的人都过来围观,人群里经常有唏嘘声,弄得很狼狈。”汪建兵说,所以那时候大家对城管的印象不是很好。

“汪建兵们”的这种委屈,随着一个个小摄像头的引入,逐渐被化解。2015年开始,我区开始了“智慧城市”的探索,建立起路面智能监控系统。单湖滨商圈内就有53个摄像头,主要道路做到了全部覆盖。

如今城管的执法充满智慧元素。首先在后台,通过24小时监控,可以随时查看马路情况,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便可通知属地中队去往现场。从中队接到指令,到赶赴现场,执法的全过程都被大大小小的摄像头监控在内,让执法在阳光透明下进行。

“看到我们装备这么齐全,路过的市民觉得我们很专业、执法效率也高。”汪建兵说,现在中队只有21人,但是通过智慧城管的数字监控,执法队员进行针对性执法,告别了以前的“人海战术”。

我区的城市实践治理中,离不开“智慧”二字。因为一个个摄像头,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比如,西湖大道安装的18个视频监控,将一条大道“尽收眼底”,路面上出现的任何异常,执法人员都可第一时间掌握讯息。从百米高空的监控视角观察到的西湖大道,车流行人乃至道路尽头的车牌号码皆清晰可见。

以前一个窨井盖都要惹出大麻烦 如今电子标签让智慧元素无处不在

城市管理是项精细活、千头万绪,小到家门口的市政管线,大到河道的清淤排涝,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知道,路边一个小小的窨井盖,放在以前也可能惹出不少麻烦。由于窨井盖的管理责任方涉及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街道、社区等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也未必掌握每一个特定窨井盖责任方的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核查,这样一来二去,一个小小的窨井盖丢失损坏问题都要花费数周的时间去解决。

我区智慧城管平台上线后,由于每一个窨井盖的资料都已经期收集到数据库中,一旦出现移动、损毁等情况,城市管理部门变会迅速做出反映,第一时间调出该窨井盖资料,并通知责任方。

区城管局规划科技科副科长方向军介绍,通过在全区4300个窨井盖上安装电子标签、建设150个电子标签通讯基站,实现了实时监测井盖丢失、移位、倾斜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到市政人员手持终端。

除了城市路面的窨井盖更规范、智能外,城市上空的杆件也被有效“整合”、腾出更多空间。最明显的是西湖大道,随着城市精细化的发展,道路两旁杆件的设置逐渐密集。2千米长的西湖大道,矗立着的标示标牌、交通信号杆及路灯杆多达170根。

西湖大道作为杭州的“窗口道路”,为了让城市“窗口”更加明亮,2016年3月,我区在西湖大道进行“多杆合一”试点,对其沿线的路灯杆、交通设施杆、路名牌、导向牌等进行整合,比如将路灯杆、投射灯杆与信号灯杆合并。

抬头眺望,道路上方杆件合一、环境更整洁;低头可见,脚下踩着的窨井盖其实也“暗藏玄机”。我区利用物联传感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电子标签对整个区的井盖现场状态进行自动采集、监测、报警,便于实现数字化管理。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我区今后还将在监控中引入“AI”技术,如此一来,监控可自动判别画面中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上城区还将基于云计算的存储平台,对科技反馈的大量信息进行智能化数据处理,进一步完善“智慧城管”系统,让智慧元素延伸到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

加入收藏】 【打印】 【  】 【辅助线】【背景颜色】【关闭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城市管理迎来科技时代 智慧元素渗透上城每个角落
发布时间: 2018-11-27
信息来源: 上城报 浏览量:

 杭州西湖大道的位置很特别,东接城站、西连西湖,全长2千米。下了火车,西湖大道便是你对杭州的第一印象,不管是道路两旁老底子的历史人文、还是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地标,你与杭州的交集,从这里开始。

从“人海战术”到“有的放矢” 智慧监管让执法在镜头下

西湖大道延安路口,这里是杭州最繁华、人流量最多的湖滨商圈。曾经,路边的流动摊贩、发小广告的流动人员让城管队员非常“头疼”,他们前脚刚走,小商贩们后脚又过来,经常和执法队员打“游击战”。

想要管理好湖滨商圈这块复杂的市容市貌,用区城管局湖滨中队长汪建兵的话来说,得采用“人海战术”。“以前我们中队35人,一人负责一条路。比如长生路,这是离西湖最近的一条餐饮街,什么买卖都有。”汪建兵说,负责这条街的执法队员也很辛苦,刚把街东头卖冰棍的商贩劝走,西头卖莲蓬的又过来了,一个人两条腿,就这样来回跑。

比流动商贩的屡禁不止更苦恼的,是执法的“难堪”。汪建兵说,那时候执法,穿制服过去,摊贩们看到了就溜;穿便装带工作证过去,会把他们劝走,屡次不改的,执法人员会没收其经营物。“那时候执法没有证据,商贩一叫喊,周围的人都过来围观,人群里经常有唏嘘声,弄得很狼狈。”汪建兵说,所以那时候大家对城管的印象不是很好。

“汪建兵们”的这种委屈,随着一个个小摄像头的引入,逐渐被化解。2015年开始,我区开始了“智慧城市”的探索,建立起路面智能监控系统。单湖滨商圈内就有53个摄像头,主要道路做到了全部覆盖。

如今城管的执法充满智慧元素。首先在后台,通过24小时监控,可以随时查看马路情况,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便可通知属地中队去往现场。从中队接到指令,到赶赴现场,执法的全过程都被大大小小的摄像头监控在内,让执法在阳光透明下进行。

“看到我们装备这么齐全,路过的市民觉得我们很专业、执法效率也高。”汪建兵说,现在中队只有21人,但是通过智慧城管的数字监控,执法队员进行针对性执法,告别了以前的“人海战术”。

我区的城市实践治理中,离不开“智慧”二字。因为一个个摄像头,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比如,西湖大道安装的18个视频监控,将一条大道“尽收眼底”,路面上出现的任何异常,执法人员都可第一时间掌握讯息。从百米高空的监控视角观察到的西湖大道,车流行人乃至道路尽头的车牌号码皆清晰可见。

以前一个窨井盖都要惹出大麻烦 如今电子标签让智慧元素无处不在

城市管理是项精细活、千头万绪,小到家门口的市政管线,大到河道的清淤排涝,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知道,路边一个小小的窨井盖,放在以前也可能惹出不少麻烦。由于窨井盖的管理责任方涉及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街道、社区等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也未必掌握每一个特定窨井盖责任方的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核查,这样一来二去,一个小小的窨井盖丢失损坏问题都要花费数周的时间去解决。

我区智慧城管平台上线后,由于每一个窨井盖的资料都已经期收集到数据库中,一旦出现移动、损毁等情况,城市管理部门变会迅速做出反映,第一时间调出该窨井盖资料,并通知责任方。

区城管局规划科技科副科长方向军介绍,通过在全区4300个窨井盖上安装电子标签、建设150个电子标签通讯基站,实现了实时监测井盖丢失、移位、倾斜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到市政人员手持终端。

除了城市路面的窨井盖更规范、智能外,城市上空的杆件也被有效“整合”、腾出更多空间。最明显的是西湖大道,随着城市精细化的发展,道路两旁杆件的设置逐渐密集。2千米长的西湖大道,矗立着的标示标牌、交通信号杆及路灯杆多达170根。

西湖大道作为杭州的“窗口道路”,为了让城市“窗口”更加明亮,2016年3月,我区在西湖大道进行“多杆合一”试点,对其沿线的路灯杆、交通设施杆、路名牌、导向牌等进行整合,比如将路灯杆、投射灯杆与信号灯杆合并。

抬头眺望,道路上方杆件合一、环境更整洁;低头可见,脚下踩着的窨井盖其实也“暗藏玄机”。我区利用物联传感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电子标签对整个区的井盖现场状态进行自动采集、监测、报警,便于实现数字化管理。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我区今后还将在监控中引入“AI”技术,如此一来,监控可自动判别画面中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上城区还将基于云计算的存储平台,对科技反馈的大量信息进行智能化数据处理,进一步完善“智慧城管”系统,让智慧元素延伸到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